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及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9747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锂离子电池领域中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及带有该锂离子电池极片的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极片包括集流体和位于集流体上侧的增强层,集流体与增强层之间设有耐高温海绵,耐高温海绵的内部细孔中设有导电填料,耐高温海绵向外延伸出集流体,且耐高温海绵伸出集流体的部分上侧设有导电层和极耳,且导电层位于极耳与增强层之间,增强层、导电层及极耳的上侧设有活性材料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极片的浸润能力,降低了锂离子电池内阻,减少了其发热自燃的风险,同时增加了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提高了极片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可移动电子设备的增加大大的刺激了移动电源的应用,其中由于锂离子电池具有无记忆效应、能量密度高、长循环寿命、环境友好、以及优良的电化学性能和无污染等特性,被广泛应用在各种电子产品中。但是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发热自燃等现象,导致人们的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受到损失。锂离子电池发热主要是由其内部的电阻增加导致,主要归因于极片与极耳之间、极片内部材料之间的内阻较大的缘故。因此,有必要对这一现状进行改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及锂离子电池。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所述: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包括集流体和位于所述集流体上侧的增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与所述增强层之间设有耐高温海绵,所述耐高温海绵的内部细孔中设有导电填料;所述耐高温海绵向外延伸出所述集流体,且所述耐高温海绵伸出所述集流体的部分上侧设有导电层和极耳,且所述导电层位于所述极耳与所述增强层之间;所述增强层、所述导电层及所述极耳的上侧设有活性材料层。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极片的压实密度为1.8-2.0g/cm3。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包括薄膜基材及设于所述薄膜基材上的金属。进一步的,所述薄膜基材为PP膜、PE膜或PET膜。进一步的,所述金属为铜或铝。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高温海绵为发泡聚氨酯。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填料为导电炭黑或乙炔炭黑。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的外侧凸出于所述耐高温海绵和所述活性材料层。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层的厚度、所述导电层的厚度及所述极耳的厚度均相等。另一方面,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均为上述的锂离子电池极片。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耐高温海绵的应用充分提高了极片的耐高温性能,提高极片强度,提高极片浸润能力;在耐高温海绵内添加导电填料,减少了极片内部的内阻,并通过导电层减少了极片与极耳之间的电阻,降低了锂离子电池产生高温然后爆炸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剖面图;图2为传统极耳的结构示意图。在图中,10-极片;11-集流体;12-耐高温海绵;13-增强层;14-活性材料层;20-极耳;30-导电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如图2所示,传统的锂离子电池极片包括了极片10和极耳20,极片10与极耳20之间通过超声波焊、铆钉与钉帽相配合连接、通过其他辅助器件连接,这些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极片中极片10与极耳20之间的电阻极大,非常容易引起电池内部发热的情况,严重时会引起自燃甚至爆炸,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针对锂离子电池内部电阻大、易发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内部电阻、提高极片浸润能力、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极片。如图1所示,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包括极片10,极片10内设置有耐高温海绵12,且耐高温海绵12的外端向外伸出极片10。由于耐高温海绵12一端位于极片10内部,另一端伸出极片10,使得伸出极片10的一端吸收电解液后能向内传递至极片10内部,使得极片10内外同时浸润,加大了浸润效率。具体的,极片10包括集流体11和位于集流体11上侧的增强层13,集流体11与增强层13之间设有耐高温海绵12,耐高温海绵12向外延伸出集流体11和增强层13(即极片10),且耐高温海绵12伸出集流体11和增强层13(即极片10)的部分上侧设有导电层30和极耳20,增强层13、导电层30及极耳20的上侧设有活性材料层14。本实施例中的极耳20的外侧凸出于耐高温海绵12和活性材料层14,实现锂离子电池的内外连接。优选的,集流体11包括薄膜基材及设于薄膜基材上的金属,其中薄膜基材为PP膜、PE膜或PET膜,金属为铜或铝。导电层30位于极耳20与增强层13之间,且增强层13、导电层30、极耳20依次首尾连接。极耳20通过导电层30与增强层13连接,减少了极耳20与极片10之间的内阻,降低了锂离子电池产生高温而自爆的可能性。优选的,增强层13的厚度、导电层30的厚度及极耳20的厚度均相等,保证耐高温海绵12和活性材料层14之间的结构在内外两侧的厚度相等,产品结构更加稳定。本实施例中,耐高温海绵12的内部细孔中设有导电填料,导电填料充分减少了极片10内部的电阻,同时配合耐高温海绵12,提高了极片10的耐高温性能。优选的,耐高温海绵12为发泡聚氨酯,导电填料为导电炭黑或乙炔炭黑。本技术的锂离子电池极片的压实密度为1.8-2.0g/cm3,能够增加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强度,保证其结构稳定性。在一个具体应用实例中,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该正极片和负极片均为上述的锂离子电池极片。该锂离子电池采用上述锂离子电池极片,一方面由于极片内的耐高温海绵内部细孔中设置有导电填料,减少了极片内部的电阻,也通过耐高温海绵提高了极片的耐高温性能,同时在极耳和极片之间采用导电涂层,减少了极耳和极片之间的内阻,降低了锂离子电池产生高温然后爆炸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耐高温海绵一端位于极片内部,另一半伸出极片,伸出极片的一端吸收电解液以后向内传递到极片内部,使得极片从内和外同时浸润,加大了浸润效率。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专利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技术专利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专利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专利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包括集流体和位于所述集流体上侧的增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与所述增强层之间设有耐高温海绵,所述耐高温海绵的内部细孔中设有导电填料;/n所述耐高温海绵向外延伸出所述集流体,且所述耐高温海绵伸出所述集流体的部分上侧设有导电层和极耳,且所述导电层位于所述极耳与所述增强层之间;/n所述增强层、所述导电层及所述极耳的上侧设有活性材料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片,包括集流体和位于所述集流体上侧的增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与所述增强层之间设有耐高温海绵,所述耐高温海绵的内部细孔中设有导电填料;
所述耐高温海绵向外延伸出所述集流体,且所述耐高温海绵伸出所述集流体的部分上侧设有导电层和极耳,且所述导电层位于所述极耳与所述增强层之间;
所述增强层、所述导电层及所述极耳的上侧设有活性材料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极片的压实密度为1.8-2.0g/cm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体包括薄膜基材及设于所述薄膜基材上的金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基材为PP膜、PE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卿臧世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金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