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雾一体化模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69625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28
一种烟雾一体化模拟系统,涉及消防灭火仿真领域,包括系统壳体;所述系统壳体内部设置有风机装置、烟雾机装置和回转驱动装置;所述回转驱动装置驱动连接所述风机装置和所述烟雾机装置,以使所述风机装置和所述烟雾机装置相对于所述系统壳体同步转动,进而使所述风机装置的出风口和所述烟雾机装置的出烟口相对于所述系统壳体同步转动;所述系统壳体的外周面局部或者全部设置有通风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雾一体化模拟系统,以模拟火灾现场烟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真实火灾感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烟雾一体化模拟系统
本技术涉及消防灭火仿真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烟雾一体化模拟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灭火演练产品通过对真实灭火器的改造,结合虚拟火灾场景进行灭火演练,主要功能是采集操作步骤,不能很好的模拟火灾现场,在用户体验方面存在一定短板,在体感上缺少真实火灾感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雾一体化模拟系统,以模拟火灾现场烟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真实火灾感受。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烟雾一体化模拟系统,包括系统壳体;所述系统壳体内部设置有风机装置、烟雾机装置和回转驱动装置;所述回转驱动装置驱动连接所述风机装置和所述烟雾机装置,以使所述风机装置和所述烟雾机装置相对于所述系统壳体同步转动,进而使所述风机装置的出风口和所述烟雾机装置的出烟口相对于所述系统壳体同步转动;所述系统壳体的外周面局部或者全部设置有通风孔。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烟雾机装置包括烟雾机外壳、烟雾机主体和烟雾机驱动装置;所述烟雾机主体和所述烟雾机驱动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烟雾机外壳内部;所述出烟口设置在所述烟雾机主体上;所述烟雾机驱动装置驱动连接所述烟雾机主体,以使所述出烟口随所述烟雾机主体相对于所述烟雾机外壳转动,且所述烟雾机主体的旋转轴与所述烟雾机装置的旋转轴之间具有夹角。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烟雾机主体通过烟雾机角度转轴与所述烟雾机外壳可转动连接;所述烟雾机驱动装置通过传动结构驱使所述烟雾机角度转轴转动。<br>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烟雾机外壳固定设置有烟雾机角度限位感应器,所述烟雾机角度转轴固定连接有烟雾机角度限位拨片,所述烟雾机角度限位拨片随所述烟雾机角度转轴转动时能够抵接所述烟雾机角度限位感应器。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烟雾机外壳设置有烟雾机壳开口;所述烟雾机主体设置有出烟管,所述出烟管穿过所述烟雾机壳开口,且所述出烟管的出烟口位于所述烟雾机外壳的外部;所述出烟管能够在所述烟雾机壳开口内往复摆动。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烟雾机主体上固定设置有油泵;和/或,所述风机装置和所述烟雾机装置绕所述系统壳体的轴向在水平方向上同步转动,所述烟雾机主体绕垂直于所述系统壳体的轴向在竖直方向上转动。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回转驱动装置与所述系统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回转驱动装置通过上轴驱动连接所述风机装置的顶部;所述风机装置的底部与所述烟雾机装置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烟雾机装置的底部通过下轴与所述系统壳体固定连接。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上轴外套有与所述系统壳体连接的编码器。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上轴固定连接有回转限位拨片;所述系统壳体固定连接有回转限位感应器;所述回转限位拨片随所述上轴转动时能够抵接所述回转限位感应器。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系统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检修板;和/或,所述回转驱动装置为回转电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本技术提供的烟雾一体化模拟系统,包括系统壳体、风机装置、烟雾机装置和回转驱动装置;通过回转驱动装置驱动连接风机装置和烟雾机装置,以使风机装置和烟雾机装置相对于系统壳体同步转动,进而使风机装置的出风口和烟雾机装置的出烟口相对于系统壳体同步转动,以能够在火灾模拟现场需要烟雾的位置输出烟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用户体验真实火灾的感受。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烟雾一体化模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烟雾一体化模拟系统的剖视图;图3为图2所示的烟雾一体化模拟系统的上部分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烟雾一体化模拟系统的局部透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烟雾一体化模拟系统的未显示系统壳体的圆周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烟雾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10-系统壳体;111-系统顶板;112-系统外周侧板;113-系统底板;114-上轴承座固定板;115-上部轴承;116-下轴承座固定支架;117-下部轴承;120-风机装置;130-烟雾机装置;131-烟雾机外壳;132-烟雾机主体;1321-出烟管;133-烟雾机驱动装置;1331-烟雾机第一齿轮,1332-烟雾机第二齿轮;134-烟雾机角度转轴;135-油泵;136-烟雾机控制板;137-烟雾机角度限位感应器;138-烟雾机角度限位拨片;140-回转驱动装置;141-回转驱动固定架;150-上轴;151-联轴器;152-编码器;153-编码器支架;154-回转限位拨片;155-回转限位感应器;160-下轴;170-检修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烟雾一体化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系统壳体;所述系统壳体内部设置有风机装置、烟雾机装置和回转驱动装置;/n所述回转驱动装置驱动连接所述风机装置和所述烟雾机装置,以使所述风机装置和所述烟雾机装置相对于所述系统壳体同步转动,进而使所述风机装置的出风口和所述烟雾机装置的出烟口相对于所述系统壳体同步转动;/n所述系统壳体的外周面局部或者全部设置有通风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雾一体化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系统壳体;所述系统壳体内部设置有风机装置、烟雾机装置和回转驱动装置;
所述回转驱动装置驱动连接所述风机装置和所述烟雾机装置,以使所述风机装置和所述烟雾机装置相对于所述系统壳体同步转动,进而使所述风机装置的出风口和所述烟雾机装置的出烟口相对于所述系统壳体同步转动;
所述系统壳体的外周面局部或者全部设置有通风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雾一体化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机装置包括烟雾机外壳、烟雾机主体和烟雾机驱动装置;所述烟雾机主体和所述烟雾机驱动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烟雾机外壳内部;所述出烟口设置在所述烟雾机主体上;
所述烟雾机驱动装置驱动连接所述烟雾机主体,以使所述出烟口随所述烟雾机主体相对于所述烟雾机外壳转动,且所述烟雾机主体的旋转轴与所述烟雾机装置的旋转轴之间具有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雾一体化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机主体通过烟雾机角度转轴与所述烟雾机外壳可转动连接;
所述烟雾机驱动装置通过传动结构驱使所述烟雾机角度转轴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烟雾一体化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雾机外壳固定设置有烟雾机角度限位感应器,所述烟雾机角度转轴固定连接有烟雾机角度限位拨片,所述烟雾机角度限位拨片随所述烟雾机角度转轴转动时能够抵接所述烟雾机角度限位感应器。


5.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进川郭晓阳闫云飞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捷安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