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急急救体验培训智能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9625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急急救体验培训智能电梯,涉及应急安全体验教育领域。该应急急救体验培训智能电梯包括轿厢、第一测压模组、第二测压模组和数据采集模块;第一测压模组设置在轿厢的侧壁上,第二测压模组设置在轿厢的底板上;数据采集模块设置在轿厢上或者轿厢外,数据采集模块分别与第一测压模组、第二测压模组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应急急救体验培训智能电梯,抛弃了传统的穿戴式多轴传感装置,将测压模组直接布置在电梯的侧壁和底板,通过计算人体对轿厢的挤压情况来获取人体在乘坐电梯过程中的受力和姿态,无需重复穿戴,安装使用高效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急急救体验培训智能电梯
本技术涉及应急安全体验教育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应急急救体验培训智能电梯。
技术介绍
在电梯发生故障时,乘客迅速、准确地做出合适的动作来保护自己是非常重要的。而针对电梯应急培训方面的产品,目前并没有制造厂家或者研究设计单位在开展研究和开发。目前,大部分的人体姿态和受力检测装置是可穿戴式检测装置,如九轴传感器、薄膜压力传感器等。这些装置和设备能够用来检测人体弯曲、行走、碰撞、挤压等数据。可穿戴式检测装置需要被穿戴在尺寸恰当的人体上才能达到检测目的,对于体验类项目比较不灵活,来回穿戴易损坏,使用效率低不便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急急救体验培训智能电梯,其有助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应急急救体验培训智能电梯,其包括轿厢、第一测压模组、第二测压模组和数据采集模块;所述第一测压模组设置在所述轿厢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测压模组设置在所述轿厢的底板上;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设置在所述轿厢上或者所述轿厢外,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测压模组、所述第二测压模组电连接。其中,数据采集模块为集成电路模块,用于收集和统计电子数据。设备在使用时,第一测压模组和第二测压模组测量得到轿厢受到的压力数据并将压力数据转化为电阻数据,再由数据采集模块收集后向设备外的计算终端或者显示模块输出。上述应急急救体验培训智能电梯在使用时,将第一测压模组和所述第二测压模组分别设置在轿厢的侧壁上和轿厢的底板上,用于获取电梯使用过程中人体对轿厢挤压的压力数据,再由数据采集模块收集向外输出。设备固定安装后可收集人体在乘坐电梯过程中的受力和姿态,无需重复穿戴,安装使用高效便捷。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测压模组设置在轿厢的侧壁上,可根据人体背部对轿厢的挤压得到人体站立姿态,而第二测压模组设置在轿厢的底板上,可根据人体脚部对轿厢的挤压得到人体站立姿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测压模组包括多个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呈条状,所述第一传感器沿水平方向延伸。其技术效果在于: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多个呈条状的第一传感器,可以通过检测若干个第一传感器的电阻值的变化,并根据上述若干第一传感器的信号变化,利用特定的算法来确认人体背部是否靠墙,以及人体哪个部位贴近墙体。优选地,第一传感器按照相等的距离贴在轿厢的侧壁,具体地,可设置34条第一传感器等距均匀的分布在轿厢侧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测压模组包括多个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呈条状,所述第一传感器沿垂直方向延伸。其技术效果在于: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多个呈条状的第一传感器,可以通过检测第一传感器的电阻值的变化,来确认人体背部是否靠墙。优选地,第一传感器按照相等的距离贴在轿厢的侧壁,具体地,可设置34条第一传感器等距均匀的分布在轿厢侧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轿厢中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其技术效果在于:通常发生事故时,电梯使用者一般倾向于背靠非电梯门的相对的两侧。故优选将第一传感器设置在轿厢中非电梯门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其中,与电梯门相对的一侧还可以设置其他设备。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测压模组包括多个第二传感器,多个所述第二传感器呈行列排布在所述轿厢的底板上。其技术效果在于:呈行列式分布的多个第二传感器,可以通过检测第二传感器的电阻值的变化,来确认人体脚部是否踮起或者放下。优选地,第二传感器呈行列式贴在轿厢的底板,具体地,可横向8列、纵向30行第二传感器呈点阵式分布。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测压模组包括多个第二传感器,多个所述第二传感器呈圆环状排布在所述轿厢的底板上。其技术效果在于:呈圆环状分布的多个第二传感器,可以通过检测第二传感器的电阻值的变化,来确认人体脚部是否踮起或者放下。优选地,第二传感器呈圆环状贴在轿厢的底板,具体地,可将第二传感器设置为呈多个直径不等的环形分布。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感器呈正方形、菱形、圆形或者椭圆形。其技术效果在于:第二传感器对应的是人体脚部和鞋子的压力,尺寸应当较小。为了安装稳定性和测量准确性,应当根据轿厢底板的具体安装条件选择不同形状的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测压模组、所述第二测压模组包括薄膜压力传感器。其技术效果在于:薄膜压力传感器在测量过程中,压力直接作用在传感器的膜片上,使膜片产生与介质压力成正比的微位移,使传感器的电阻发生变化,同时通过电子线路检测这一变化,并转换输出一个对应于这个压力的标准信号。采用薄膜压力传感器,所需安装空间小,且获得人体状态和压力情况直接准确。进一步地,所述轿厢上还设置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设置在所述轿厢的顶部,所述摄像头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电连接。其技术效果在于:摄像头用于同步捕捉轿厢内的人体的姿态,与上述的轿厢两侧的压力传感器一并进行计算,更能够体现电梯中使用者的实时状态。所以,摄像头应与数据采集模块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轿厢上还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置在所述轿厢外,所述显示屏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电连接。其技术效果在于:显示屏用于同步展示摄像头获得的实时图像,同时还能够辅助外部工作人员进行控制操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应急急救体验培训智能电梯,抛弃了传统的穿戴式多轴传感装置,将测压模组直接布置在电梯的侧壁和底板,通过计算人体对轿厢的挤压情况来获取人体在乘坐电梯过程中的受力和姿态,无需重复穿戴,安装使用高效便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应急急救体验培训智能电梯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应急急救体验培训智能电梯的第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应急急救体验培训智能电梯的第二种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应急急救体验培训智能电梯的轿厢底板示意图。图标:100-轿厢;200-第一测压模组;300-第二测压模组;400-摄像头;500-显示屏。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附图中描述和标注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能够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急急救体验培训智能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轿厢(100)、第一测压模组(200)、第二测压模组(300)和数据采集模块;所述第一测压模组(200)设置在所述轿厢(100)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测压模组(300)设置在所述轿厢(100)的底板上;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设置在所述轿厢(100)上或者所述轿厢(100)外,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测压模组(200)、所述第二测压模组(300)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急急救体验培训智能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轿厢(100)、第一测压模组(200)、第二测压模组(300)和数据采集模块;所述第一测压模组(200)设置在所述轿厢(100)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测压模组(300)设置在所述轿厢(100)的底板上;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设置在所述轿厢(100)上或者所述轿厢(100)外,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测压模组(200)、所述第二测压模组(300)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急救体验培训智能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压模组(200)包括多个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呈条状,所述第一传感器沿水平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急救体验培训智能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压模组(200)包括多个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呈条状,所述第一传感器沿垂直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应急急救体验培训智能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轿厢(100)中相对的两个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急救体验培训智能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测压模组(3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进川郭晓阳冯文谦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捷安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