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结构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9441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隧道结构检测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背箱、旋转阻尼器、旋转臂、连接杆、触屏控制器、检测装置、电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了背负式的隧道检测装置,整个装置放置在背箱中,可以直接背负带走,需要使用时只需将检测装置通过连接杆支撑起来并连接在背箱上,并将触屏控制器放置到旋转臂前端,便可背负着整个装置通过触屏控制器对检测装置进行控制,从而在行进中完成对隧道的观测检查,整个装置小巧便于携带,可以由单人完成操作,便于控制且能够提升检测效率,可大幅降低工作人员高空作业时长保证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结构检测装置
本技术属于检测设备
,涉及一种隧道结构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以及矿山隧道等,随着时间的推移,隧道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隧道渗漏、衬砌开裂等问题,因此隧道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需要对其进行结构检测,以确保隧道的安全性。一般的隧道渗漏、衬砌开裂检测经常需要检测人员在高处通过雷达检测。目前,在隧道的结构检测过程中,多为装载机搭载简易平台或高空维修专用车,工作人员在高空中手举或手托雷达天线在隧道的表面进行检测,现有的检测方式对工作人员有高空坠落的风险、劳动强度大、操作不便且不便于携带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结构检测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背箱,所述背箱前部两侧固定连接有两条背带,所述背箱前部靠下位置固定连接有腰部固定带,所述背箱上端面上开设有触屏控制器放置腔、检测装置放置腔,所述检测装置放置腔两侧开设有连接杆放置腔,所述检测装置放置腔底部固定连接两个螺纹连接底座,所述控制器放置腔中放置有触屏控制器,每个所述连接杆放置腔中放置有连接杆,所述检测装置放置腔中放置有检测装置,所述背箱内部在所述检测装置放置腔下方镶嵌有电池,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电池之间通过电线电性连接,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触屏控制器之间通过无线通讯模块进行信息传输,所述背箱两侧下部固定连接有旋转阻尼器,所述旋转阻尼器上安装有旋转臂,所述旋转臂前端开设有卡扣放置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背箱的箱体采用硬质塑料制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杆上端固定连接有螺纹连接头,下端开设有连杆螺纹孔,所述螺纹连接头与所述连杆螺纹孔之间螺纹适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摄像机,所述底座上表面在所述摄像机两侧固定连接有LED灯带,所述底座上部侧边固定连接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上等角度弧形布设固定连接有定焦相机,所述底座下表面开设有两个底座螺纹孔,所述螺纹连接头与所述底座螺纹孔之间螺纹适配,两个所述底座螺纹孔之间距离与两个所述螺纹连接底座之间的距离相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设计了背负式的隧道检测装置,整个装置放置在背箱中,可以直接背负带走,需要使用时只需将检测装置通过连接杆支撑起来并连接在背箱上,并将触屏控制器放置到旋转臂前端,便可背负着整个装置通过触屏控制器对检测装置进行控制,从而在行进中完成对隧道的观测检查,整个装置小巧便于携带,可以由单人完成操作,便于控制且能够提升检测效率,可大幅降低工作人员高空作业时长保证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背箱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背箱、101-触屏控制器放置腔、102-连接杆放置腔、103-检测装置放置腔、104-背带、105-腰部固定带、106-螺纹连接底座、2-旋转阻尼器、3-旋转臂、301-卡扣放置槽、4-连接杆、401-螺纹连接头、402-连杆螺纹孔、5-触屏控制器、6-检测装置、601-底座、602-LED灯带、603-摄像机、604-弧形板、605-定焦相机、606-底座螺纹孔、7-电池。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隧道结构检测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背箱1,所述背箱1前部两侧固定连接有两条背带104,所述背箱1前部靠下位置固定连接有腰部固定带105,所述背箱1上端面上开设有触屏控制器放置腔101、检测装置放置腔103,所述检测装置放置腔103两侧开设有连接杆放置腔102,所述检测装置放置腔103底部固定连接两个螺纹连接底座106,所述控制器放置腔101中放置有触屏控制器5,每个所述连接杆放置腔102中放置有连接杆4,所述检测装置放置腔103中放置有检测装置6,所述背箱1内部在所述检测装置放置腔103下方镶嵌有电池7,所述检测装置6与所述电池7之间通过电线电性连接,所述检测装置6与所述触屏控制器5之间通过无线通讯模块进行信息传输,所述背箱1两侧下部固定连接有旋转阻尼器2,所述旋转阻尼器2上安装有旋转臂3,所述旋转臂3前端开设有卡扣放置槽301。所述背箱1的箱体采用硬质塑料制成。所述连接杆4上端固定连接有螺纹连接头401,下端开设有连杆螺纹孔402,所述螺纹连接头401与所述连杆螺纹孔402之间螺纹适配。所述检测装置6包括底座601,所述底座601上表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摄像机603,所述底座601上表面在所述摄像机603两侧固定连接有LED灯带602,所述底座601上部侧边固定连接有弧形板604,所述弧形板604上等角度弧形布设固定连接有定焦相机605,所述底座601下表面开设有两个底座螺纹孔606,所述螺纹连接头401与所述底座螺纹孔606之间螺纹适配,两个所述底座螺纹孔606之间距离与两个所述螺纹连接底座106之间的距离相同。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工作人员背负着整个装置到达需要检测的隧道后,将所有的连接杆4取出,通过螺纹连接头401和连杆螺纹孔402相互配合使连接杆4相互连接,并连接到螺纹连接底座106上,并将检测装置6连接到连接杆4的最上端,从而将检测装置支撑起来,然后转动旋转臂3使两个旋转臂3位于身体前端,然后将触屏控制器5卡扣放置到卡扣放置槽301中,工作人员便可以背负着整个装置通过触屏控制器5控制检测装置6,通过LED灯带602对隧道内壁进行照明,然后通过摄像机603采集图像信息并在触屏控制器5上进行观察,对疑似问题点通过定焦相机605进行拍照分析。本文中未详细说明的部件及电路连接部分为现有技术。上述虽然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结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背箱(1),所述背箱(1)前部两侧固定连接有两条背带(104),所述背箱(1)前部靠下位置固定连接有腰部固定带(105),所述背箱(1)上端面上开设有触屏控制器放置腔(101)、检测装置放置腔(103),所述检测装置放置腔(103)两侧开设有连接杆放置腔(102),所述检测装置放置腔(103)底部固定连接两个螺纹连接底座(106),所述控制器放置腔(101)中放置有触屏控制器(5),每个所述连接杆放置腔(102)中放置有连接杆(4),所述检测装置放置腔(103)中放置有检测装置(6),所述背箱(1)内部在所述检测装置放置腔(103)下方镶嵌有电池(7),所述检测装置(6)与所述电池(7)之间通过电线电性连接,所述检测装置(6)与所述触屏控制器(5)之间通过无线通讯模块进行信息传输,所述背箱(1)两侧下部固定连接有旋转阻尼器(2),所述旋转阻尼器(2)上安装有旋转臂(3),所述旋转臂(3)前端开设有卡扣放置槽(3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结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背箱(1),所述背箱(1)前部两侧固定连接有两条背带(104),所述背箱(1)前部靠下位置固定连接有腰部固定带(105),所述背箱(1)上端面上开设有触屏控制器放置腔(101)、检测装置放置腔(103),所述检测装置放置腔(103)两侧开设有连接杆放置腔(102),所述检测装置放置腔(103)底部固定连接两个螺纹连接底座(106),所述控制器放置腔(101)中放置有触屏控制器(5),每个所述连接杆放置腔(102)中放置有连接杆(4),所述检测装置放置腔(103)中放置有检测装置(6),所述背箱(1)内部在所述检测装置放置腔(103)下方镶嵌有电池(7),所述检测装置(6)与所述电池(7)之间通过电线电性连接,所述检测装置(6)与所述触屏控制器(5)之间通过无线通讯模块进行信息传输,所述背箱(1)两侧下部固定连接有旋转阻尼器(2),所述旋转阻尼器(2)上安装有旋转臂(3),所述旋转臂(3)前端开设有卡扣放置槽(301)。


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天文胡云霞廖彦富邓仰群陈越越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科维结构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