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胶球滞留的凝汽器水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9265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胶球滞留的凝汽器水室结构,包括筒体、纵隔板、纵条,纵隔板竖直设置在筒体中间分隔水室,纵条设置在纵隔板两侧,并固定安装在筒体上,还包括防涡流多孔板、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固定在筒体上,第二固定件固定在纵隔板上,防涡流多孔板置于水室中冷却水流动的涡流区域,防涡流多孔板上开设若干孔,防涡流多孔板的一端通过第一固定件安装在筒体上,防涡流多孔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件安装在纵隔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凝汽器水室胶球死角区域使用防涡流多孔板,避免胶球停留在此处。胶球装置运行时,胶球随冷却水通过进水口进入水室,最终通过出水口排出,不会影响凝汽器水室冷却水的同流,增加胶球回收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胶球滞留的凝汽器水室结构
本技术涉及凝汽器水室
,尤其涉及一种防胶球滞留的凝汽器水室结构。
技术介绍
由于凝汽器水室的纵隔板、纵条和筒体连接后,在水室上端出现冷却水流动的涡流区域,胶球在通过此区域时会出现胶球迂回此处,无法正常顺出水口回至收球网。目前尚无防止胶球停留此处的方法,以至胶球停留在水室里,影响凝汽器水室冷却水的通流,并严重影响胶球回收率,使得胶球清洗系统必须增加胶球数量来满足换热管的清洗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胶球滞留的凝汽器水室结构,在胶球清洗装置运行后,起到防止胶球停留在水室死角位置,增加胶球回收率的作用。本技术提供一种防胶球滞留的凝汽器水室结构,包括筒体、纵隔板、纵条,所述纵隔板竖直设置在所述筒体中间分隔水室,所述纵条设置在所述纵隔板两侧,并固定安装在所述筒体上,还包括防涡流多孔板、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筒体上,所述第二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纵隔板上,所述防涡流多孔板置于所述水室中冷却水流动的涡流区域,所述防涡流多孔板上开设若干孔,所述防涡流多孔板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安装在所述筒体上,所述防涡流多孔板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固定件安装在所述纵隔板上。进一步地,所述防涡流多孔板为不锈钢多孔板。进一步地,所述不锈钢多孔板厚度为2-4mm。进一步地,所述防涡流多孔板的定位角度覆盖所述筒体上冷却水出水口的上开孔位置。进一步地,所述防涡流多孔板的两端与中间部分呈C字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件为筋板。进一步地,所述筋板焊接在所述筒体上,所述防涡流多孔板与所述筋板螺纹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件为钢带。进一步地,所述钢带焊接在所述纵隔板上,所述防涡流多孔板与所述钢带螺纹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防涡流多孔板的一端与所述筋板边缘平齐,所述防涡流多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钢带边缘平齐。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一种防胶球滞留的凝汽器水室结构,包括筒体、纵隔板、纵条,纵隔板竖直设置在筒体中间分隔水室,纵条设置在纵隔板两侧,并固定安装在筒体上,还包括防涡流多孔板、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固定在筒体上,第二固定件固定在纵隔板上,防涡流多孔板置于水室中冷却水流动的涡流区域,防涡流多孔板上开设若干孔,防涡流多孔板的一端通过第一固定件安装在筒体上,防涡流多孔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件安装在纵隔板上。本技术在凝汽器水室胶球死角区域使用防涡流多孔板,避免胶球停留在此处。胶球装置运行时,胶球随冷却水通过进水口进入水室,最终通过出水口排出,不会影响凝汽器水室冷却水的同流,增加胶球回收率。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防胶球滞留的凝汽器水室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防涡流多孔板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防涡流多孔板正视图。图中:1、筒体;2、纵隔板;3、纵条;4、防涡流多孔板;5、冷却水出水口;6、冷却水进水口;7、胶球死角区域;8、第一固定件;9、第二固定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一种防胶球滞留的凝汽器水室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筒体1、纵隔板2、纵条3,纵隔板2竖直设置在筒体1中间分隔水室,纵条3设置在纵隔板2两侧,并固定安装在筒体1上。如图2所示,还包括防涡流多孔板4、第一固定件8、第二固定件9,第一固定件8固定在筒体1上,第二固定件9固定在纵隔板2上,筒体1和纵隔板2焊接后,在水室上端出现冷却水流动的涡流区域,即胶球死角区域7,防涡流多孔板4置于水室中冷却水流动的涡流区域,如图3所示,防涡流多孔板4上开设若干孔,便于冷却水流动及设备开启时不凝气体顺放气口排出。防涡流多孔板4的一端通过第一固定件8安装在筒体1上,防涡流多孔板4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件9安装在纵隔板2上。胶球装置运行时,胶球随冷却水通过冷却水进水口6进入水室,最终通过冷却水出水口5排出。在一实施例中,防涡流多孔板4为不锈钢多孔板,不锈钢多孔板厚度为2-4mm。本实施例中,不锈钢多孔板厚度为3mm。优选的,第一固定件8为筋板,筋板焊接在筒体1上,防涡流多孔板4与筋板螺纹连接。优选的,第二固定件9为钢带,钢带焊接在纵隔板2上,防涡流多孔板4与纵隔板2螺纹连接。优选的,防涡流多孔板4的两端与中间部分呈C字形,两端与中间部分弯折的弧度按实际尺寸配做,避开换热管。优选的,防涡流多孔板4的定位角度须尽可能多的覆盖筒体1上冷却水出水口5的上开孔位置,从而有效的碰撞胶球后,使胶球顺利沿出水口回至收球网。如图3所示,优选的,防涡流多孔板4的一端(图3中的上端)与筋板边缘平齐,防涡流多孔板4的另一端(图3中的下端)与钢带边缘平齐。本技术提供一种防胶球滞留的凝汽器水室结构,包括筒体、纵隔板、纵条,纵隔板竖直设置在筒体中间分隔水室,纵条设置在纵隔板两侧,并固定安装在筒体上,还包括防涡流多孔板、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固定在筒体上,第二固定件固定在纵隔板上,防涡流多孔板置于水室中冷却水流动的涡流区域,防涡流多孔板上开设若干孔,防涡流多孔板的一端通过第一固定件安装在筒体上,防涡流多孔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固定件安装在纵隔板上。本技术在凝汽器水室胶球死角区域使用防涡流多孔板,避免胶球停留在此处。胶球装置运行时,胶球随冷却水通过进水口进入水室,最终通过出水口排出,不会影响凝汽器水室冷却水的同流,增加胶球回收率。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而顺畅地实施本技术;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技术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技术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胶球滞留的凝汽器水室结构,包括筒体、纵隔板、纵条,所述纵隔板竖直设置在所述筒体中间分隔水室,所述纵条设置在所述纵隔板两侧,并固定安装在所述筒体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涡流多孔板、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筒体上,所述第二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纵隔板上,所述防涡流多孔板置于所述水室中冷却水流动的涡流区域,所述防涡流多孔板上开设若干孔,所述防涡流多孔板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安装在所述筒体上,所述防涡流多孔板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固定件安装在所述纵隔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胶球滞留的凝汽器水室结构,包括筒体、纵隔板、纵条,所述纵隔板竖直设置在所述筒体中间分隔水室,所述纵条设置在所述纵隔板两侧,并固定安装在所述筒体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涡流多孔板、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筒体上,所述第二固定件固定在所述纵隔板上,所述防涡流多孔板置于所述水室中冷却水流动的涡流区域,所述防涡流多孔板上开设若干孔,所述防涡流多孔板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安装在所述筒体上,所述防涡流多孔板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固定件安装在所述纵隔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胶球滞留的凝汽器水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涡流多孔板为不锈钢多孔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胶球滞留的凝汽器水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多孔板厚度为2-4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胶球滞留的凝汽器水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涡流多孔板的定位角度覆盖所述筒体上冷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杨龙徐俊峰楼滉晁红伟蒋科震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国能汽轮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