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辐射加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69264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辐射加热系统,用于为煅烧窑辐射加热,该煅烧窑包括炉体,在该炉体内设置有物料通道,所述物料通道包括若干上下布置的第一通道,和若干上下布置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均向下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在所述炉体的高度方向上交错布置;所述辐射加热系统包括若干第一辐射热源和若干第二辐射热源,若干所述第一辐射热源与若干所述第一通道一一对应,若干所述第二辐射热源与若干所述第二通道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一辐射热源和第二辐射热源可分别辐射覆盖相应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使得物料通道完全被辐射覆盖,使得小颗粒石灰石受热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辐射加热系统
本技术涉及煅烧窑
,具体涉及一种辐射加热系统。
技术介绍
在石灰石煅烧工艺中,回收CO2主要的成本影响因素是气氛中CO2的浓度,而采用辐射加热的形式可以显著提高CO2的浓度。蓄热式辐射管是利用蓄热式原理达到辐射加热目的的一种间壁型加热形式,辐射管形式有U型管型、直管双面燃烧型等多种形式。针对流态化煅烧的小颗粒石灰石,如何布置辐射管,使得小颗粒石灰石在物料通道的任意位置均可以接受充分的辐射加热,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辐射加热系统,设置第一辐射热源和第二辐射热源,可以使得物料通道完全被辐射覆盖,使得小颗粒石灰石受热均匀。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辐射加热系统,用于为煅烧窑辐射加热,该煅烧窑包括炉体,在该炉体内设置有物料通道,所述物料通道包括若干上下布置的第一通道,和若干上下布置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均向下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在所述炉体的高度方向上交错布置,使得在相邻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中,位于上方的第一通道的底部对准位于下方的第二通道的上部,或位于上方的第二通道的底部对准位于下方的第一通道的上部;所述辐射加热系统包括若干第一辐射热源和若干第二辐射热源,若干所述第一辐射热源与若干所述第一通道一一对应,若干所述第二辐射热源与若干所述第二通道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一辐射热源和第二辐射热源可分别辐射覆盖相应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本技术中,物料通道采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交错布置的形式,物料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物料通道向下流动,实现小颗粒石灰石的流态化煅烧;且,每个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处均设置有一个可辐射覆盖流动物料的辐射热源,可以避免热源遮挡,确保小颗粒石灰石在物料通道的任意位置均可以接受辐射热源的辐射加热,使得小颗粒石灰石受热均匀。优选地,所述辐射加热系统包括若干第一辐射装置和若干第二辐射装置;所述第一辐射装置和第二辐射装置均包括依次连接的辐射管、燃烧器和风腔;所述第一辐射装置和第二辐射装置的辐射管分别形成所述第一辐射热源和第二辐射热源。优选地,所述燃烧器包括烧嘴,该烧嘴的一侧与所述辐射管连接,另一侧与所述风腔连接;所述烧嘴内设置有气体输送预热结构,该气体输送预热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烧嘴内部且与所述辐射管和所述风腔连通的气体通道,穿设在所述气体通道内的输气管,套设在该输气管外周的保护层,以及设置在该保护层的外周与所述气体通道内周之间的蓄热体和挡火砖,且该挡火砖靠近所述辐射管设置;在所述挡火砖和所述蓄热体的内部贯通设置有若干风道,该风道用于连通所述风腔和所述辐射管。工作时,燃气从输气管输送至气体通道内,空气从风腔经风道输送至气体通道内与燃气混合,且空气在进入气体通道之前,被蓄热体的热量预热,以提高空气的温度,缩小其与辐射管内的气体的温度差,进而便于燃气的充分燃烧。此外,本技术在输气管的外周包覆有保护层,该保护层具体为采用低水泥浇注料浇注形成的管道浇筑块,可以对输气管起到保护作用,防止输气管在高温的侵蚀下受损。优选地,所述挡火砖远离所述辐射管的一端与所述蓄热体紧密贴合。优选地,所述气体输送预热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气体通道的内周的隔热垫,该隔热垫的内周与所述挡火砖和所述蓄热体的外周紧密贴合。优选地,所述辐射管为U形,所述第一辐射装置的辐射管形成上下布置的两个所述第一辐射热源,所述第二辐射装置的辐射管形成上下布置的两个所述第二辐射热源;所述烧嘴内设置有两个所述气体输送预热结构,所述辐射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气体输送预热结构的气体通道连通。两组气体通道交替进行进气或出气,当其中一组气体通道进气时,另一组气体通道进行排烟,排烟的同时该气体通道内的蓄热体吸收并储存烟气中温度。换向进气后,原来进气的气体通道开始排烟,另一个气体通道开始进气,此时冷空气进入蓄热体,被蓄热体预热后与燃气混合燃烧。本技术这种双侧交替进气的方式,可以使得辐射管的温度分布均衡,提高物料的加热效果;优选地,所述辐射管与所述烧嘴螺栓连接。优选地,所述烧嘴包括壳体,在该壳体内浇注形成两个所述气体通道。优选地,所述烧嘴包括靠近所述辐射管设置的连接段,该连接段的外表面为斜面,使得所述连接段的外周尺寸沿远离所述辐射管的方向逐渐增大。连接段用于与炉体连接,炉体上设置有安装件,该安装件的内周与连接段的外周适配,则在连接时,可以直接将辐射管插入安装件中,使得连接段的外表面与安装件的内表面楔紧,以此实现辐射管的单边斜口式固定,便于拆装。优选地,在所述烧嘴靠近所述辐射管的一侧设置有隔热层,该隔热层上设置有便于所述辐射管穿过的过孔;所述隔热层的外表面为斜面,使得该隔热层的外周尺寸沿远离所述烧嘴的方向逐渐减小,且该隔热层的外表面与所述连接段的相应外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煅烧窑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P;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煅烧窑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辐射装置与炉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Q;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烧嘴的横向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烧嘴的纵向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的A-A剖视图;图10为图8中的B-B剖视图。1-炉体;11-进料口;12-出料口;13-安装件;2-物料通道;21-第一通道;22-第二通道;3-第一辐射装置;31-辐射管;32-烧嘴;321-壳体;3211-斜侧板;3212-直侧板;3213-顶板;3214-底板;322-气体通道;33-输气管;34-保护层;341-管道浇筑块;35-挡火砖;36-蓄热体;37-隔热垫;38-隔热层;39-风腔;391-空气管道;4-第二辐射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辐射加热系统,用于安装在煅烧窑上,为煅烧窑内部辐射加热,该煅烧窑包括炉体1,该炉体1顶部设置有进料口11,底部设置有出料口12;本实施例中,炉体1包括炉墙,该炉墙的内侧壁设置有保温层,该保温层沿远离炉墙的方向包括硅酸铝纤维毯和硅酸铝纤维棉,炉墙、硅酸铝纤维毯和硅酸铝纤维棉依次采用耐高温胶连接。在上述炉体1内部设置有物料通道2,物料通道2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形成入料端和出料端,进料口11位于该入料端的上方,出料口12位于该出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辐射加热系统,用于为煅烧窑辐射加热,该煅烧窑包括炉体,在该炉体内设置有物料通道,其特征在于:/n所述物料通道包括若干上下布置的第一通道,和若干上下布置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均向下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在所述炉体的高度方向上交错布置,使得在相邻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中,位于上方的第一通道的底部对准位于下方的第二通道的上部,或位于上方的第二通道的底部对准位于下方的第一通道的上部;/n所述辐射加热系统包括若干第一辐射热源和若干第二辐射热源,若干所述第一辐射热源与若干所述第一通道一一对应,若干所述第二辐射热源与若干所述第二通道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一辐射热源和第二辐射热源可分别辐射覆盖相应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辐射加热系统,用于为煅烧窑辐射加热,该煅烧窑包括炉体,在该炉体内设置有物料通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料通道包括若干上下布置的第一通道,和若干上下布置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均向下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在所述炉体的高度方向上交错布置,使得在相邻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中,位于上方的第一通道的底部对准位于下方的第二通道的上部,或位于上方的第二通道的底部对准位于下方的第一通道的上部;
所述辐射加热系统包括若干第一辐射热源和若干第二辐射热源,若干所述第一辐射热源与若干所述第一通道一一对应,若干所述第二辐射热源与若干所述第二通道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一辐射热源和第二辐射热源可分别辐射覆盖相应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辐射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辐射加热系统包括若干第一辐射装置和若干第二辐射装置;
所述第一辐射装置和第二辐射装置均包括依次连接的辐射管、燃烧器和风腔;
所述第一辐射装置和第二辐射装置的辐射管分别形成所述第一辐射热源和第二辐射热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辐射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烧器包括烧嘴,该烧嘴的一侧与所述辐射管连接,另一侧与所述风腔连接;
所述烧嘴内设置有气体输送预热结构,该气体输送预热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烧嘴内部且与所述辐射管和所述风腔连通的气体通道,穿设在所述气体通道内的输气管,套设在该输气管外周的保护层,以及设置在该保护层的外周与所述气体通道内周之间的蓄热体和挡火砖,且该挡火砖靠近所述辐射管设置;
在所述挡火砖和所述蓄热体的内部贯通设置有若干风道,该风道用于连通所述风腔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泊宁习朋欢冯蕾徐东明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银研镁业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