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式电加热器、浓缩吸附装置及废气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9197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加热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风道式电加热器、浓缩吸附装置及废气处理装置,风道式电加热器包括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相连通的进风腔和出风腔,进风腔连通有进风管,出风腔连通有出风管,进风管和出风管设置于壳体的同一侧壁,进风管的外壁和壳体的连接处与出风管的外壁和壳体的连接处之间的最小距离L不大于50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风道式电加热器将进风管和出风管设置于壳体的同一侧壁,且最小距离L不大于50mm,相较于现有技术中进风口和出风口位于两端的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得整个风道式电加热器的体积更小,进而不会占用过大的空间,适用于空间有限的使用场所或设备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道式电加热器、浓缩吸附装置及废气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加热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道式电加热器、浓缩吸附装置及废气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加热器是一种能将电能转换成热能的设备,用于对流动的液态、气态介质的升温、保温、加热。当加热介质在压力作用下通过电加热器的加热腔,采用流体热力学原理带走电加热组件所产生的热量,使被加热介质温度达到用户所需的工艺要求。其中风道式电加热器主要用于加热空气、粉末烘干、热处理以及二氧化硫加热等,被广泛的应用到废气处理、化工、粮食烘干、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目前现有的风道式电加热器种类繁多,其中大多数风道式电加热器的进出口是设置于电加热器两端,导致电加热器体积庞大,占用空间较大,在一些空间有限的使用场所或设备中,现有的风道式电加热器无法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道式电加热器,能够适用于空间有限的使用场所或设备中。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浓缩吸附装置及废气处理装置,能够于小空间内安装上述风道式电加热器,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为达此目的,本申请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风道式电加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相连通的进风腔和出风腔,所述进风腔连通有进风管,所述出风腔连通有出风管,所述进风管和所述出风管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壁,所述进风管的外壁和所述壳体的连接处与所述出风管的外壁和所述壳体的连接处之间的最小距离L不大于50mm。通过将进风管和出风管设置于壳体的同一侧壁,能够使得整个风道式电加热器的体积变小,进而不会占用过大的空间,能够适用于空间有限的使用场所或设备中。在进风管和出风管设置于壳体的同一侧壁的同时,将进风管的外壁和壳体的连接处与出风管的外壁和壳体的连接处之间的最小距离L限定为不大于50mm,能够使得整个风道式电加热器的体积更小。作为优选,所述最小距离L为零。将上述最小距离L设置为零,使得进风管和出风管连接壳体的一端贴合设置,能够对进风管和出风管的整体分布位置进行限定,以避免进风管和出风管之间的距离过大,使整个风道式电加热器占用空间更小。作为优选,所述进风管的外壁与所述出风管的外壁相贴合;或者,除两个所述连接处外,所述进风管的外壁与所述出风管的外壁相互靠近的位置形成有间距。进风管的外壁与出风管的外壁相贴合设置的结构,能够使得进风管和出风管处的风阻最小,使流体介质的流场分布均匀性好,且可以减小与风道式电加热器相连的风机的功耗,降低运行成本。而进风管的外壁与出风管的外壁相互靠近的位置形成有间距的结构,其提供了两个连接处的连接(如焊接)所需空间,便于整个风道式电加热器的组装。作为优选,所述最小距离L大于零且小于等于20mm;或者,所述最小距离L大于20mm且不大于50mm。将最小距离L设置为大于零且小于等于20mm,在整个风道式电加热器的体积足够小的前提下,一方面提供了两个连接处的连接(如焊接)所需空间,另一方面也能够避免出风管内被加热的流体介质与进风管内未被加热的流体介质发生热交换。而将最小距离L设置为大于20mm且小于等于50mm,在整个风道式电加热器的体积足够小的基础上,一方面提供了两个连接处的连接(如焊接)所需空间,另一方面,当进风管、出风管与壳体外壁或外接管道的连接处存在漏气时,便于进行检修。作为优选,所述进风管的端口面积小于所述出风管的端口面积。将进风管的端口面积设置为小于出风管的端口面积,即形成小进大出的结构,使加热前后的流体介质的速度更为均衡,流体介质的流场更加均匀,减少了风道式电加热器的风阻。作为优选,所述进风管的端口面积与所述出风管的端口面积的比值为0.55-0.99。比值小于0.55,会导致出风管处的风速较进风管处的风速小很多,导致流体介质流速不均,且电加热效率低;而比值大于0.99,会导致流体介质流速不均,出风管处的风阻较大,与风道式电加热器相连的风机的功耗增大,运行成本高,本申请实施方式通过将进风管的端口面积与出风管的端口面积的比值设置为0.55-0.99,能够使得流入进风管和出风管的流体介质的流速更加均匀,且温升达到最佳,风道式电加热器的加热效率更佳。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壳体内部分隔为所述进风腔和所述出风腔。通过隔板将壳体内部分隔成进风腔和出风腔,壳体内供气体流通的体积最大,壳体内空间利用率最大;同时,能够使得壳体在满足进风和出风要求的前提下,体积最小,减小了风道式电加热器的安装空间。作为优选,位于所述隔板一侧的所述进风腔的截面积和位于所述隔板另一侧的所述出风腔的截面积的比值为0.55-0.99。通过隔板两侧的进风腔以及出风腔的截面积的比值设置为0.55-0.99,能够使得进风腔和出风腔内的流体介质的流速更加均匀,风道式电加热器的加热效率更佳。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浓缩吸附装置,包括上述的风道式电加热器。通过该风道式电加热器,能够提高空间利用率。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包括上述的浓缩吸附装置,能够提高空间利用率。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风道式电加热器,其进风管和出风管设置于壳体的同一侧壁,而非现有技术中进风口和出风口位于两端的结构,其能够使得整个风道式电加热器的体积变小,进而不会占用过大的空间,适用于空间有限的使用场所或设备中。且在进风管和出风管位于同一侧壁的基础上,将进风管的外壁和壳体的连接处与出风管的外壁和壳体的连接处之间的最小距离L限定为不大于50mm,使得整个风道式电加热器的体积更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风道式电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种风道式电加热器的分布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三种风道式电加热器的分布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翅片式电加热管的分布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风道式电加热器的分布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风道式电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11、进风腔;12、出风腔;2、进风管;3、出风管;4、电加热组件;5、接线腔;6、冷却腔;7、隔离保温腔;8、隔板;9、导流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道式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有相连通的进风腔(11)和出风腔(12),所述进风腔(11)连通有进风管(2),所述出风腔(12)连通有出风管(3),所述进风管(2)和所述出风管(3)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同一侧壁,所述进风管(2)的外壁和所述壳体(1)的连接处与所述出风管(3)的外壁和所述壳体(1)的连接处之间的最小距离L不大于50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道式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有相连通的进风腔(11)和出风腔(12),所述进风腔(11)连通有进风管(2),所述出风腔(12)连通有出风管(3),所述进风管(2)和所述出风管(3)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同一侧壁,所述进风管(2)的外壁和所述壳体(1)的连接处与所述出风管(3)的外壁和所述壳体(1)的连接处之间的最小距离L不大于5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式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距离L为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式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2)的外壁与所述出风管(3)的外壁相贴合;
或者,除两个所述连接处外,所述进风管(2)的外壁与所述出风管(3)的外壁相互靠近的位置形成有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式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小距离L大于零且不大于20mm;
或者,所述最小距离L大于20mm且不大于50mm。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明余欢丁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盛剑环境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