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式电加热器、浓缩吸附装置及废气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9197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加热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风道式电加热器、浓缩吸附装置及废气处理装置,风道式电加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相连通的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的进风口和所述出风风道的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风道式电加热器将进风风道的进风口和出风风道的出风口设置于壳体的同一侧壁,而非现有技术中进风口和出风口位于两端的结构,其能够使得整个风道式电加热器的体积变小,进而不会占用过大的空间,适用于空间有限的使用场所或设备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道式电加热器、浓缩吸附装置及废气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加热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道式电加热器、浓缩吸附装置及废气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加热器是一种能将电能转换成热能的设备,用于对流动的液态、气态介质的升温、保温、加热。当加热介质在压力作用下通过电加热器的加热腔,采用流体热力学原理带走电加热组件所产生的热量,使被加热介质温度达到用户所需的工艺要求。其中风道式电加热器主要用于加热空气、粉末烘干、热处理以及二氧化硫加热等,被广泛的应用到废气处理、化工、粮食烘干、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目前现有的风道式电加热器种类繁多,其中大多数风道式电加热器的进出口是设置于电加热器两端,导致电加热器体积庞大,占用空间较大,在一些空间有限的使用场所或设备中,现有的风道式电加热器无法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道式电加热器,能够适用于空间有限的使用场所或设备中。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浓缩吸附装置及废气处理装置,能够于小空间内安装上述风道式电加热器,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风道式电加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相连通的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的进风口和所述出风风道的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壁。通过将进风风道的进风口和出风风道的出风口设置于壳体的同一侧壁,能够使得整个风道式电加热器的体积变小,进而不会占用过大的空间,能够适用于空间有限的使用场所或设备中。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壳体内部分隔为所述进风风道和所述出风风道。通过隔板将壳体内部分隔成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壳体内供流体介质流通的体积最大,壳体内空间利用率最大,同时,能够使得壳体在满足进风和出风要求的前提下,体积最小,减小了风道式电加热器的安装空间。作为优选,所所述风道式电加热器的电加热组件的两端均与所述壳体的侧壁连接,且所述电加热组件贯穿所述进风风道以及所述出风风道,所述电加热组件的部分加热段置于所述进风风道内,另一部分加热段置于所述出风风道内。将电加热组件的两端均与壳体的侧壁连接,能够使得电加热组件稳定性强,运行过程中不会振动。而且通过将电加热组件贯穿进风风道以及出风风道,能够减少电加热组件的安装数量,成本更低。作为优选,所述风道式电加热器的电加热组件设置有两组,其中一组所述电加热组件的加热段置于所述进风风道内,另一组所述电加热组件的加热段置于所述出风风道内;或者,所述风道式电加热器的电加热组件设置有一组,所述电加热组件的加热段置于所述进风风道或所述出风风道内。进风风道和/或出风风道内设置一组电加热组件,能够避免在隔板上开孔,易制造且易安装,而且两组电加热组件可分别控温,实现了电加热组件对流体介质加热的精细控制。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外侧设有接线腔,所述电加热组件两端的接线端置于所述接线腔内。通过该接线腔,能够保护电加热组件的接线端,避免电加热组件的接线端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或损坏。作为优选,至少一个所述接线腔与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之间设有冷却腔。冷却腔置于接线腔和壳体外侧壁之间,其能够将电加热组件连接的电缆与进风风道或出风风道隔离,进而避免电缆的绝缘皮被烧焦损坏。作为优选,所述冷却腔与所述壳体的外侧壁之间还设有隔离保温腔。通过隔离保温腔,能够对电加热组件与壳体的连接位置处进行保温,避免热量经该连接位置处流失。作为优选,所述进风风道和所述出风风道的连通位置处设有第一电加热组件或导流板。通过设置第一电加热组件,使得流经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连通位置处的流体介质被加热,提高了加热效率。导流板的设置,能够对流体介质进行分流,以使流体介质在出风风道内均匀分布,进而使得流体介质被均匀加热。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浓缩吸附装置,包括上述的风道式电加热器。通过该风道式电加热器,能够提高空间利用率。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包括上述的浓缩吸附装置,能够提高空间利用率。本技术的风道式电加热器将进风风道的进风口和出风风道的出风口设置于壳体的同一侧壁,而非现有技术中进风口和出风口位于两端的结构,其能够使得整个风道式电加热器的体积变小,进而不会占用过大的空间,适用于空间有限的使用场所或设备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风道式电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翅片式电加热管的分布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风道式电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进风风道;21、进风口;3、出风风道;31、出风口;4、电加热组件;5、接线腔;6、冷却腔;7、隔离保温腔;8、隔板;9、导流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风道式电加热器,其能够应用于空间有限的使用场所或设备中,例如,本实施例的风道式电加热器可以应用于浓缩吸附装置内,其能够对流入浓缩吸附装置的脱附区内的气体进行加热,随后加热的气体能够对脱附区吸附有挥发性有机物的吸附剂进行脱附,以使得挥发性有机物脱离吸附剂。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上述风道式电加热器包括壳体1,在该壳体1内设有相互连通的进风风道2和出风风道3,流体介质(例如空气等)能够进入进风风道2,并经出风风道3流出。在壳体1上安装有电加热组件4,电加热组件4能够对进风风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道式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有相连通的进风风道(2)和出风风道(3),所述进风风道(2)的进风口(21)和所述出风风道(3)的出风口(31)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同一侧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道式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有相连通的进风风道(2)和出风风道(3),所述进风风道(2)的进风口(21)和所述出风风道(3)的出风口(31)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同一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式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隔板(8),所述隔板(8)将所述壳体(1)内部分隔为所述进风风道(2)和所述出风风道(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式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式电加热器的电加热组件(4)的两端均与所述壳体(1)的侧壁连接,且所述电加热组件(4)贯穿所述进风风道(2)以及所述出风风道(3),所述电加热组件(4)的部分加热段置于所述进风风道(2)内,另一部分加热段置于所述出风风道(3)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式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式电加热器的电加热组件(4)设置有两组,其中一组所述电加热组件(4)的加热段置于所述进风风道(2)内,另一组所述电加热组件(4)的加热段置于所述出风风道(3)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明丁宇余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盛剑环境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