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减震阻尼阀芯及可调减震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8922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调减震阻尼阀芯及可调减震阻尼器,阀芯包括芯体,所述芯体内部设有过油通道,所述过油通道的前端过油口位于所述芯体的前端面,所述过油通道的后端过油口位于所述芯体的后端面,在所述芯体的后端面上还开设有沉孔,在所述芯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一段用于密封连接的外螺纹。其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调减震阻尼阀芯取消了现有技术中阀芯尾部的外六方,并把外六方更改沉入芯体后端面的沉孔,从而使阀芯用于减震阻尼器中时,可以沉入到空心活塞杆中,通过阀芯沉入不同的深度来调节弥补配件加工尺寸公差造成的缺陷,精确控制阀芯和阀针间的供油间隙,从而达到准确调整阻尼段数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减震阻尼阀芯及可调减震阻尼器
本技术涉及车辆悬挂的
,尤其涉及一种可调减震阻尼阀芯及可调减震阻尼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可调减震阻尼器,多采用空心活塞杆形式,空心活塞杆的尾部设置一末端为外六方的阀芯(如图1所示),通过调节具有锥形端部的阀针伸入过油通道的深度,调节供油通过的间隙大小,从而间接控制减震阻尼器的阻尼,使其满足24段或32段的调节段数。然而,在实际的装配过程中,由于阻尼器各配件存在制造公差的原因,导致对调节段数的控制比较困难。例如,当生产的配件尺寸偏短时,会导致调节段数比设计的段数多,装配调整耗时较长;而当配件尺寸偏长时,又会造成阀芯在旋紧到活塞杆端面后就无法继续,从而导致阀芯与阀针之间的间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无法精确控制阻尼器内部流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其中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减震阻尼阀芯,尾部采用多边形沉孔,在装配到空心活塞杆后,调节范围灵活,可弥补配件装配公差造成的缺陷,使得阻尼器内部流量得到精确控制;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减震阻尼器,旨在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阐述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首先提供了一种可调减震阻尼阀芯,包括芯体,所述芯体内部设有过油通道,其关键在于,所述过油通道的前端过油口位于所述芯体的前端面,所述过油通道的后端过油口位于所述芯体的后端面,在所述芯体的后端面上还开设有沉孔,在所述芯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一段用于密封连接的外螺纹。更进一步地,所述过油通道沿所述芯体的轴心线轴向开设。更进一步地,所述沉孔与所述过油通道的后端过油口相通且同心设置。更进一步地,所述沉孔为内六方沉孔。更进一步地,所述外螺纹设置在所述芯体的后半段上,在所述芯体的前半段的外表壁上还设置有至少一圈凹凸状的卡接环,所述卡接环上可套接密封圈。基于上述可调减震阻尼阀芯,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可调减震阻尼器,其关键在于,包括空心活塞杆,所述空心活塞杆的一端设置有调节组件,另一端连接有上述可调减震阻尼阀芯,通过所述沉孔和所述外螺纹使得所述芯体在所述空心活塞杆中沉入的深度可调,所述空心活塞杆的管腔中还设置有调节丝杠和阀针,所述调节组件通过所述调节丝杠与所述阀针相连。更进一步地,在所述阀针的头部还设置有与所述过油通道的前端过油口相配合的锥形头。更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与所述空心活塞杆螺纹连接的顶紧螺钉,所述顶紧螺钉的一端与所述调节丝杠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空心活塞杆外,并连接有调节旋钮。更进一步地,在所述空心活塞杆的侧壁上开设有过油孔,所述过油孔靠近所述阀针的头部位置设置并与所述空心活塞杆的管腔相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显著效果为:本技术的可调减震阻尼阀芯取消了现有技术中阀芯尾部的外六方,并把外六方更改沉入芯体后端面的沉孔,从而使阀芯可以沉入到空心活塞杆中,通过阀芯沉入不同的深度来调节弥补配件加工尺寸公差造成的缺陷,精确控制阀芯和阀针间的供油间隙,从而达到准确调整阻尼段数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传统可调节减震阻尼器中阀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可调减震阻尼阀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可调减震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0-可调减震阻尼阀芯、11-芯体、12-过油通道、13-沉孔、14-外螺纹、15-卡接环、20-空心活塞杆、21-调节组件、22-调节丝杠、23-阀针、24-锥形头、25-顶紧螺钉、26-调节旋钮、27-过油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减震阻尼阀芯10,包括芯体11,所述芯体11内部设有过油通道12,其关键在于,所述过油通道12的前端过油口位于所述芯体11的前端面,所述过油通道12的后端过油口位于所述芯体11的后端面,在所述芯体11的后端面上还开设有沉孔13,在所述芯体11的侧壁上还设置有一段用于密封连接的外螺纹14。所述过油通道12沿所述芯体11的轴心线轴向开设。所述沉孔13与所述过油通道12的后端过油口相通且同心设置。所述沉孔13为内六方沉孔13。具体地,所述外螺纹14设置在所述芯体11的后半段上,在所述芯体11的前半段的外表壁上还设置有至少一圈凹凸状的卡接环15,所述卡接环15上可套接密封圈,安装阀芯10时可以通过在卡接环15上套件密封圈来增强阀芯10的稳定性。在本实施方式中,可调减震阻尼阀芯10取消了现有技术中阀芯10尾部的外六方,并把外六方更改沉入芯体11后端面的沉孔13,从而在与沉孔13配合的扳手调节下,使阀芯10可以沉入到空心活塞杆20中,当生产的配件尺寸偏短时,可以使可调减震阻尼阀芯10沉入空心活塞杆20的深度较浅,而当配件尺寸偏长时,可以使可调减震阻尼阀芯10沉入空心活塞杆20的深度较深,从而通过阀芯10沉入不同的深度来调节弥补配件加工尺寸公差造成的缺陷,精确控制阀芯10和阀针23间的供油间隙,进而达到准确调整阻尼段数的技术效果。请参阅图3,基于上述可调减震阻尼阀芯10,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可调减震阻尼器,其关键在于,所述空心活塞杆20的一端设置有调节组件21,另一端连接有上述可调减震阻尼阀芯10,通过所述沉孔13和所述外螺纹14使得所述芯体11在所述空心活塞杆20中沉入的深度可调,所述空心活塞杆20的管腔中还设置有调节丝杠22和阀针23,所述调节组件21通过所述调节丝杠22与所述阀针23相连,在所述阀针23的头部还设置有与所述过油通道12的前端过油口相配合的锥形头24。所述调节组件21包括与所述空心活塞杆20螺纹连接的顶紧螺钉25,所述顶紧螺钉25的一端与所述调节丝杠22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空心活塞杆20外,并连接有调节旋钮26。在所述空心活塞杆20的侧壁上开设有过油孔27,所述过油孔27靠近所述阀针23的头部位置设置并与所述空心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减震阻尼阀芯,包括芯体,所述芯体内部设有过油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油通道的前端过油口位于所述芯体的前端面,所述过油通道的后端过油口位于所述芯体的后端面,在所述芯体的后端面上还开设有沉孔,在所述芯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一段用于密封连接的外螺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减震阻尼阀芯,包括芯体,所述芯体内部设有过油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油通道的前端过油口位于所述芯体的前端面,所述过油通道的后端过油口位于所述芯体的后端面,在所述芯体的后端面上还开设有沉孔,在所述芯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一段用于密封连接的外螺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减震阻尼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油通道沿所述芯体的轴心线轴向开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减震阻尼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孔与所述过油通道的后端过油口相通且同心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可调减震阻尼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孔为内六方沉孔。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可调减震阻尼阀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纹设置在所述芯体的后半段上,在所述芯体的前半段的外表壁上还设置有至少一圈凹凸状的卡接环,所述卡接环上可套接密封圈。


6.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德凤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擎运商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