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油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8883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回转油缸,属于油缸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回转油缸行程不可调造成的夹具易报废、工件易受损的问题。本回转油缸包括缸体以及设置于缸体内且能够前后移动的活塞,缸体前端为安装端,活塞后端面中心设有穿出缸体后端的配合部,配合部上套设有配油盘且两者沿轴向固定,配油盘与缸体后端面之间具有调节间隙,配油盘与缸体后端面之间的配合部上具有螺纹连接段,螺纹连接段外螺纹连接有调节环,当活塞后端面与缸体内腔后端内壁相抵靠时调节环与缸体后端面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活塞能向前移动的最大距离。本回转油缸具有工作效率高、使用寿命长、便利性强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回转油缸
本技术属于油缸
,涉及回转油缸。
技术介绍
回转油缸是机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驱动装置,它包括缸体和设置于缸体内且能移动的活塞,缸体固定在车床主轴的后端,同时穿设在车床主轴内的拉管伸入缸体内并与活塞相连接,从而在活塞移动时能带动拉管移动以使连基于拉管前端的工装夹具夹紧或松开工件。传统的回转油缸都是前置式的,在更换工装夹具时需要先将回转油缸从主轴上拆卸下来,十分不便,为此本申请人提出了申请号为201721465006.1的一种用于车床主轴箱的回转油缸来解决了上述问题。然而,在上述用于车床主轴箱的回转油缸中,活塞在工作时都是从缸体的一端直接向另一端移动到底,即活塞的行程是固定不变的,同时工装夹具受到的作用力以及工装夹具所产生的夹紧力也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而每个工装夹具所能承受的作用力、每个工装夹具在夹紧工件时的动作时间以及每个工件所能承受的夹紧力又是不同的,因此很容易造成一些工作夹具长时间受到过大作用力而出现报废现象,或是造成工件受到过大的夹紧力而出现受损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回转油缸,解决了行程不可调造成的夹具易报废、工件易受损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回转油缸,包括缸体以及设置于缸体内且能够前后移动的活塞,所述的缸体前端为安装端,活塞后端面中心设有穿出缸体后端的配合部,配合部上套设有配油盘且两者沿轴向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油盘与缸体后端面之间具有调节间隙,配油盘与缸体后端面之间的配合部上具有螺纹连接段,螺纹连接段外螺纹连接有调节环,当活塞后端面与缸体内腔后端内壁相抵靠时调节环与缸体后端面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活塞能向前移动的最大距离。使用时,将缸体的安装端与机床主轴的后端相固定,穿设在机床主轴内的拉管后端伸入缸体内并与活塞相连接,这样缸体是固定的,通过活塞的前后移动来带动拉管前后移动,从而使连接在拉管前端的工装夹具夹紧或松开工件。本回转油缸的调节环主要在活塞向前移动实现工件夹紧时的调行程作用,其具体原理如下:初始状态,活塞的后端面与缸体内腔后端内壁相抵靠而使工装夹具处于松开工件的状态,由于该状态下调节环与缸体后端面之间的最大距离(即调节环无法再相对于配合部向后移动时调节环与缸体后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活塞能向前移动的最大距离,这意味着此时调节环的位置不影响到活塞移动至与缸体内腔前端内壁相抵靠,即活塞可向前移动到底;当在该位置下向前旋动调节环时,就可以控制调节环与缸体后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活塞能向前移动的最大距离。通过调节环的设置,使得工作人员能根据所需夹持的工件来调节活塞向前移动的距离,无需活塞每次都移动到底,使得工件能更快速地被夹紧且夹紧力不会过大,大大地缩短了工作时间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件也不会因夹紧力过大而受损,具有更高的实用价值;同时,尤其针对内撑夹头来说,还可以避免内撑夹头上无工件时活塞向前移动到底而使内撑夹头出现空夹报废的情况,保证了工装夹具的使用寿命。此外,调节环位于配合部上,当回转油缸固定到机床的主轴上后,调节环是位于机床的主轴箱外的,因此工作人员可无需进行拆卸工作而直接对调节环进行操作,这又保证了调节的便利性。在上述的回转油缸中,所述的调节环侧部贯穿设置有锁紧孔,锁紧孔内螺纹连接有锁紧螺丝。锁紧螺丝的设置,使得调节环调节到位后能与配合部相固定,从而避免因设备振动而引起调节环顺着螺纹产生不必要的转动,提高了结构的可靠性。在上述的回转油缸中,作为另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的螺纹连接段上还螺纹连接有限位环,限位环位于调节环的后方。先将调节环按照需求向前旋动调节到位后,再将限位环向前旋动并将调节环顶住,此时可再将调节环向后旋动,由于限位环已将调节环顶住而使得调节环与限位环相互锁死,这样一来调节环就能与配合部形成固定,从而避免因设备振动而引起调节环顺着螺纹产生不必要的转动,提高了结构的可靠性。在上述的回转油缸中,所述的调节环内周面具有带螺纹的环形凸部,环形凸部螺纹连接在螺纹连接段上,调节环内周面与前端面之间设有让位缺口一。在上述的回转油缸中,所述的调节环外周面与后端面之间设有让位缺口二。通过让位缺口一与让位缺口二的设置,可避免因铁屑存在而使调节环被卡住而无法正常调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回转油缸能根据所使用的工装夹具以及所需夹持的工件来调节活塞向前移动的距离,无需活塞每次都移动到底,从而保证工装夹具不会长时间受到较大作用力而报废,同时工件也不会受到过大的夹紧力而受损,工件也能根据需要被快速夹紧,大大地缩短了工作时间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更高的实用价值。此外,调节环位于配合部上,当回转油缸固定到机床的主轴上后,调节环是位于机床的主轴箱外的,因此工作人员可无需进行拆卸工作而直接对调节环进行操作,这又保证了调节的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回转油缸实施例一的剖视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中,1、缸体;1a、防转槽;2、活塞;2a、配合部;2b、导向部;2c、油道一;2d、油道二;3、配油盘;4、调节环;4a、环形凸部;4b、让位缺口一;4c、让位缺口二;5、锁紧螺丝;6、防转销;H、调节间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回转油缸,包括缸体1以及设置于缸体1内且能够前后移动的活塞2,缸体1前端为安装端,活塞2上设有相互独立的油道一2c与油道二2d,油道一2c与油道二2d的出口均与缸体1的内腔相连通,当油道一2c内进油时能使活塞2向后移动,当油道二2d内进油时能使活塞2向前移动。活塞2的前端面中心设有导向部2b,缸体1的前端面具有中心孔,导向部2b插入中心孔内形成配合。活塞2的后端面中心设有穿出缸体1后端的配合部2a,配合部2a呈圆柱状,配合部2a上套设有配油盘3,配油盘3与配合部2a沿轴向固定,油道一2c的进口与油道二2d的进口均设于配合部2a的外周壁上并位于配油盘3的内侧。活塞2上具有沿轴向贯穿导向部2b前端面与配合部2a后端面的中心孔,配合部2a的后端面还设有若干安装孔。缸体1内腔的前端内壁具有防转槽1a,活塞2的前端面对应位置处固定有防转销6,防转销6插入防转槽1a内。配油盘3与缸体1的后端面之间具有调节间隙H,配油盘3与缸体1后端面之间的配合部2a上具有螺纹连接段,螺纹连接段外螺纹连接有调节环4,当活塞2后端面与缸体1内腔后端内壁相抵靠时调节环4与缸体1后端面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活塞2能向前移动的最大距离。其中,调节环4内周面具有带螺纹的环形凸部4a,环形凸部4a螺纹连接在螺纹连接段上,调节环4侧部贯穿设置有锁紧孔,锁紧孔内螺纹连接有锁紧螺丝5。调节环4内周面与前端面之间设有让位缺口一4b,调节环4外周面与后端面之间设有让位缺口二4c。使用时,将缸体1的前端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机床主轴的后端,穿设在机床主轴内的拉管后端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回转油缸,包括缸体(1)以及设置于缸体(1)内且能够前后移动的活塞(2),所述的缸体(1)前端为安装端,活塞(2)后端面中心设有穿出缸体(1)后端的配合部(2a),配合部(2a)上套设有配油盘(3)且两者沿轴向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油盘(3)与缸体(1)后端面之间具有调节间隙(H),配油盘(3)与缸体(1)后端面之间的配合部(2a)上具有螺纹连接段,螺纹连接段外螺纹连接有调节环(4),当活塞(2)后端面与缸体(1)内腔后端内壁相抵靠时调节环(4)与缸体(1)后端面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活塞(2)能向前移动的最大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回转油缸,包括缸体(1)以及设置于缸体(1)内且能够前后移动的活塞(2),所述的缸体(1)前端为安装端,活塞(2)后端面中心设有穿出缸体(1)后端的配合部(2a),配合部(2a)上套设有配油盘(3)且两者沿轴向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油盘(3)与缸体(1)后端面之间具有调节间隙(H),配油盘(3)与缸体(1)后端面之间的配合部(2a)上具有螺纹连接段,螺纹连接段外螺纹连接有调节环(4),当活塞(2)后端面与缸体(1)内腔后端内壁相抵靠时调节环(4)与缸体(1)后端面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活塞(2)能向前移动的最大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必龙胡志栋罗桂平
申请(专利权)人:玉环广越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