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透水性的市政道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8419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03
本申请涉及一种高透水性的市政道路结构,涉及市政道路工程的领域,其包括透水砖、排水槽和格栅板;所述排水槽上端呈开口状,所述排水槽间隔铺设于路基层且沿所述路基层的宽度方向布设,所述格栅板搁置于所述排水槽的开口处,所述路基层的一侧设有路缘石,所述路缘石内开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与所述排水槽的布设方向相垂直,多个所述排水槽靠近所述路缘石的一端与所述导流槽相连通;所述导流槽远离所述透水砖的一侧与市政排水系统相连通,相邻两个所述排水槽的下端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宽度与一块所述透水砖的宽度相适配。本申请具有便于排出人行道路上的积水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透水性的市政道路结构
本申请涉及市政道路工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透水性的市政道路结构。
技术介绍
城市规划建设在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对自然的影响,更不要打破自然系统。提升市政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人行道属于市政道路的一种,人行道经常设计成半透水式,允许路面雨水透过人行道路面结构部分或全部渗入路基中,从而达到增强人行道路面结构的透水性和透气性,防止人行道路面积水等目的。一篇授权公告号为CN20218741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人行道排水结构,所述人行道包括人行道板、路基和路缘石,所述人行道旁设有雨水口,所述路基上设有隔水层,所述隔水层与人行道板之间设有排水层,所述排水层通过排水管与雨水口连通。人行道板为透水砖,排水层为60mm厚的级配碎石层。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在极端降雨条件下,仅依靠透水砖本身的透水性能和排水管排水,道路上仍可能存在积水,导致行人出行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便于排出人行道路上的积水,本申请提供一种高透水性的市政道路结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透水性的市政道路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透水性的市政道路结构,包括透水砖、排水槽和格栅板;所述排水槽上端呈开口状,所述排水槽间隔铺设于路基层且沿所述路基层的宽度方向布设,所述格栅板搁置于所述排水槽的开口处,所述路基层的一侧设有路缘石,所述路缘石内开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与所述排水槽的布设方向相垂直,多个所述排水槽靠近所述路缘石的一端与所述导流槽相连通;所述导流槽远离所述透水砖的一侧与市政排水系统相连通,相邻两个所述排水槽的下端设有连接板,多个所述透水砖平行铺设于所述连接板上且上表面与所述格栅板的上表面相平齐,所述连接板的宽度与一块所述透水砖的宽度相适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下雨天气时,雨水通过格栅板落入排水槽中,同时透水砖上的雨水向两侧流动流入排水槽中,排水槽中的水经导流槽排入市政排水系统,从而便于人行道上水快速排入市政排水系统中,减少人行道上的积水,降低存在的安全隐患,在极端雨水天气下,多个间隔布设的排水槽,便于雨水快速排流,格栅板具有一定的过滤作用,防止较大的杂物掉入排水槽中堵塞排水槽,连接板、相邻两个排水槽之间形成限位槽,防止透水砖铺设后发生晃动,提高人行道路的安全性。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内底壁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布设方向与所述排水槽的布设方向相平行,所述凹槽靠近所述路缘石的一端与所述导流槽相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经透水砖渗入透水砖和连接板之间时,雨水流入凹槽中,再流入导流槽中进入市政排水系统中,凹槽便于渗下的雨水排出,防止雨水长时间浸泡透水砖,造成透水砖损坏,从而延长透水砖的使用寿命。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多个锚杆,所述连接板通过多个所述锚杆固定于所述路基层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锚杆将连接板稳固的安装于路基层上,从而将路基层、连接板和排水槽连为一个整体,使人行道路的铺设更加牢固。优选的,同一所述连接板上相邻两个所述透水砖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两侧与所述排水槽固定连接,所述隔板的底部与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相贴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板能够防止透水砖沿路基层宽度方向发生晃动,从而使透水砖的铺设更加稳固。优选的,所述隔板相对两侧对称设有锁紧件,所述隔板和所述透水砖之间通过所述锁紧件锁紧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紧件用于将透水砖与隔板之间锁紧固定,使透水砖被固定,同时锁紧件间接使透水砖和路基层之间连接为一个整体,使透水砖的安装更加的牢固。优选的,所述锁紧件包括:弹簧和限位块;所述隔板靠近所述透水砖的侧面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弹簧水平位于所述固定槽内且一端与所述固定槽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设于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弹簧相连接的一端始终位于所述固定槽内,所述透水砖靠近所述隔板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限位块相适配,压缩所述弹簧能够使限位块没入所述固定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铺设透水砖时,摁动限位块,弹簧被压缩,将限位块没入固定槽内,将透水砖放入两个隔板之间,松开限位块,在弹簧回复力的作用下,限位块进入限位槽,从而将透水砖固定,使透水砖不易被取出。优选的,所述排水槽开口处的相对两侧开设有L形平台,所述格栅板搁置于所述L形平台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L形平台使格栅板不会凸出于透水砖的上表面,使人行道路的表面平齐,使行人行走更加的安全,搁置的格栅板,便于工作人员拿起格栅板清理排水槽。优选的,所述排水槽开口处可拆式安装有滤网,所述滤网位于所述格栅板下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滤网具有进一步的过滤作用,使外界环境中的污物不易落入排水槽而堵塞排水槽。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雨水通过格栅板落入排水槽中,同时透水砖上的雨水向两侧流动流入排水槽中,排水槽中的水经导流槽排入市政排水系统,从而便于人行道上水快速排入市政排水系统中,减少人行道上的积水,降低存在的安全隐患;2.当雨水经透水砖渗入透水砖和连接板之间时,雨水流入凹槽中,再流入导流槽中进入市政排水系统中,凹槽便于渗下的雨水排出,防止雨水长时间浸泡透水砖,造成透水砖损坏,从而延长透水砖的使用寿命;3.滤网具有进一步的过滤作用,使外界环境中的污物不易落入排水槽而堵塞排水槽。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C处的放大图;图4是图1中B-B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隔板、锁紧件、透水砖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透水砖;11、固定槽;2、排水槽;3、格栅板;4、路基层;5、路缘石;51、导流槽;6、市政排水系统;61、市政排水管;62、滤板;7、连接板;71、凹槽;8、锚杆;9、隔板;10、锁紧件;101、弹簧;102、限位块;12、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高透水性的市政道路结构。参照图1和图2,高透水性的市政道路结构包括透水砖1、排水槽2和格栅板3;排水槽2由混凝土浇筑而成,排水槽2上端呈开口状,排水槽2间隔铺设于路基层4且沿路基层4的宽度方向布设,格栅板3为混凝土浇筑而成(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钢材质)。参照图2和图3,排水槽2开口处的相对两侧开设有L形平台,格栅板3的周侧搁置于L形平台上,格栅板3的上表面与排水槽2的顶部相平齐,排水槽2开口处通过螺栓可拆式安装有滤网12,滤网12位于格栅板3下方,滤网12的过滤能力大于格栅板3。参照图1和图4,路基层4靠近机动车道的一侧设有路缘石5,路缘石5由混凝土浇筑而成,路缘石5内开设有导流槽51,导流槽51与排水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透水性的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水砖(1)、排水槽(2)和格栅板(3);/n所述排水槽(2)上端呈开口状,所述排水槽(2)间隔铺设于路基层(4)且沿所述路基层(4)的宽度方向布设,所述格栅板(3)搁置于所述排水槽(2)的开口处,所述路基层(4)的一侧设有路缘石(5),所述路缘石(5)内开设有导流槽(51),所述导流槽(51)与所述排水槽(2)的布设方向相垂直,多个所述排水槽(2)靠近所述路缘石(5)的一端与所述导流槽(51)相连通;/n所述导流槽(51)远离所述透水砖(1)的一侧与市政排水系统(6)相连通,相邻两个所述排水槽(2)的下端设有连接板(7),多个所述透水砖(1)平行铺设于所述连接板(7)上且上表面与所述格栅板(3)的上表面相平齐,所述连接板(7)的宽度与一块所述透水砖(1)的宽度相适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透水性的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水砖(1)、排水槽(2)和格栅板(3);
所述排水槽(2)上端呈开口状,所述排水槽(2)间隔铺设于路基层(4)且沿所述路基层(4)的宽度方向布设,所述格栅板(3)搁置于所述排水槽(2)的开口处,所述路基层(4)的一侧设有路缘石(5),所述路缘石(5)内开设有导流槽(51),所述导流槽(51)与所述排水槽(2)的布设方向相垂直,多个所述排水槽(2)靠近所述路缘石(5)的一端与所述导流槽(51)相连通;
所述导流槽(51)远离所述透水砖(1)的一侧与市政排水系统(6)相连通,相邻两个所述排水槽(2)的下端设有连接板(7),多个所述透水砖(1)平行铺设于所述连接板(7)上且上表面与所述格栅板(3)的上表面相平齐,所述连接板(7)的宽度与一块所述透水砖(1)的宽度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透水性的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7)的内底壁开设有凹槽(71),所述凹槽(71)的布设方向与所述排水槽(2)的布设方向相平行,所述凹槽(71)靠近所述路缘石(5)的一端与所述导流槽(51)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透水性的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7)上设有多个锚杆,所述连接板(7)通过多个所述锚杆(8)固定于所述路基层(4)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透水性的市政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连接板(7)上相邻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艳军胡亮桂玉龙王国和
申请(专利权)人:合力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