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充电器及其充电线圈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充电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器及其充电线圈结构。
技术介绍
无线充电器利用电磁感应技术对电子终端充电,它不需要电源线,依靠电磁波传播,然后将电磁波能量转化为电能,最终实现无线充电。现有的无线充电器一般一次只能对一个电子终端充电,为了实现无线充电器同时给多个终端充电,及自由放电子终端的目的,可采用多线圈平铺结构。现有的充电线圈结构如图1所示,单线圈内径为5mm,外径为40mm,其线圈的内径小,且一般采用一层平铺结构,并使相邻线圈紧靠排列,充电器上电后,电流流经线圈,并在线圈周围产生感应磁场,由于相邻导线磁场磁力线的方向是相反的(如图2所示),会造成线圈R外-R内(如图1)区域的磁场盲区。换句话说,线圈外径到内径的区域内,线圈产生的磁场会相互抵消,这片区域越大线圈是盲区越大,其充电效率低下。部分无线充电器采用两层层叠结构,每一层线圈的线圈匝数都相同,由于各层线圈离隔磁片的距离不同,这会造成上下层线圈的实际感会不同,造成各层线圈一致性不好,给无线充电功率传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充电器的充电线圈结构,包括隔磁片,所述隔磁片上设置有若干发射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线圈按至少两层交叉叠置,每一发射线圈至少同时与两个发射线圈相交。/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无线充电器的充电线圈结构,包括隔磁片,所述隔磁片上设置有若干发射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线圈按至少两层交叉叠置,每一发射线圈至少同时与两个发射线圈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的充电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线圈铺设为三层以上,每一发射线圈至少同时与三个线圈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器的充电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线圈的电感值由下层至上层依次变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器的充电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线圈的外径为内径的2-4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器的充电线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线圈排列为三行,每一行发射线圈均匀排列。
技术研发人员:吴涌涛,邵礼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劲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