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充电发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充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发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因其安全便捷的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比如智能终端、医疗设备及电动汽车等等,特别是智能终端,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无线充电逐渐成为高端手机的标配功能,现阶段的无线充电发射系统,支持手机设备在三维空间内自由摆放进行无线电能传输。为了实现三维空间内自由摆放无线电能传输,需要发射端生成多个方向的磁场以应对接收线圈的各种可能的距离和姿态。然而,当多个发射线圈协同工作时,由于各路发射线圈之间存在较强的耦合,特别是当外围应用环境有金属存在时,将显著改变发射线圈之间的耦合作用,当发射线圈之间的耦合作用加强时,发射系统的功率损耗会显著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发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能够降低由于耦合作用造成的功率损耗。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发射系统,包括:至少两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充电发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至少两个发射线圈,用于同时向接收线圈发射电能;/n至少两个发射电路,每个所述发射电路与每个所述发射线圈电性连接,用于向所述发射线圈提供电流;/n至少一个解耦电路,所述解耦电路分别连接任意两个耦合的所述发射线圈,所述解耦电路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一电容及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一电容并联构成第一并联电路,所述第二电感和所述第二电容并联构成第二并联电路,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围绕同一磁芯或空芯绕制,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或第二端为同名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发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发射线圈,用于同时向接收线圈发射电能;
至少两个发射电路,每个所述发射电路与每个所述发射线圈电性连接,用于向所述发射线圈提供电流;
至少一个解耦电路,所述解耦电路分别连接任意两个耦合的所述发射线圈,所述解耦电路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一电容及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一电容并联构成第一并联电路,所述第二电感和所述第二电容并联构成第二并联电路,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围绕同一磁芯或空芯绕制,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或第二端为同名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任意两个耦合的所述发射线圈包括第一发射线圈和第二发射线圈;
所述解耦电路还包括第三电感、第四电感、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所述第三电感和所述第三电容构成第三并联电路,所述第四电感和所述第四电容构成第四并联电路,所述第三电感和所述第四电感与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围绕同一磁芯或空芯绕制,所述第三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电感的第一端或第二端为同名端;
所述第一并联电路与所述第三并联电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发射线圈的两端;所述第二并联电路与所述第四并联电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发射线圈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耦电路还包括第五电容和第六电容;
所述第五电容与所述第一并联电路串联;
所述第六电容与所述第二并联电路串联。
4.一种无线充电发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发射线圈,用于同时向接收线圈发射电能;
至少两个发射电路,每个所述发射电路与每个所述发射线圈电性连接,用于向所述发射线圈提供电流;
至少一个解耦电路,所述解耦电路分别连接任意两个耦合的所述发射线圈,所述解耦电路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补偿电路和第二补偿电路;其中,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一电容构成第一并联电路,所述第二电感和所述第二电容构成第二并联电路,所述第一补偿电路与所述第一并联电路并联,所述第二补偿电路与所述第二并联电路并联;所述第一电感和所述第二电感围绕同一磁芯或空芯绕制,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感的第一端或第二端为同名端;所述第一补偿电路包括N组补偿电容和开关构成的第一串联电路,N组所述第一串联电路之间并联,所述第二补偿电路包括M组补偿电容和开关构成的第二串联电路,M组所述第二串联电路之间并联,M和N均为正整数且M+N大于等于1;
控制电路,分别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跃国,杨松楠,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希荻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