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源转换电路、电源转换系统及电源芯片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转换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源转换电路、电源转换系统及电源芯片。
技术介绍
目前给电子设备的电池充电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有线充电,这是比较常规的充电方式,另一种是无线充电,这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充电方式。对于充电电池而言,单节电池的最大电压为5V左右,而输入电源的电压一般几倍于单节电池的最大电压,例如为20V,而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充电过程中的功率损耗,则需要充电设备对20V的高压降至5V左右的低压后方可对电池充电。若采用电荷泵技术,一般是通过分别具有转换比为4:2和2:1的两个DC/DC转换模块级联的方式,将20V高压转换为5V低压,而为了满足预充电和CV模式充电需求,通常还需要增加额外的充电模块。对于多个单节电池串联而成的电池组,以两个电池串联为例,总电压一般是小于10V的,在输入电源为20V的情况下,首先需要采用DC/DC转换模块将20V电压转换为10V左右,然后使用降压转换模块将两节电池的总电压转换为单节电池电压以满足最大系统电源电压的要求。对于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功率变换模块、第二功率变换模块、第一储能电容、第二储能电容、第一滤波电感、第二滤波电感、第一滤波电容及第二滤波电容;所述第一功率变换模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功率变换模块的一端共同连接于第一端口,所述第一功率变换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功率变换模块的另一端共同接地,所述第一功率变换模块包括依次串接的第一功率开关管、第二功率开关管、第三功率开关管、第四功率开关管及第五功率开关管,所述第二功率变换模块包括依次串接的第六功率开关管、第七功率开关管、第八功率开关管、第九功率开关管及第十功率开关管,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与所述第三功率开关管之间的第一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功率变换模块、第二功率变换模块、第一储能电容、第二储能电容、第一滤波电感、第二滤波电感、第一滤波电容及第二滤波电容;所述第一功率变换模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功率变换模块的一端共同连接于第一端口,所述第一功率变换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功率变换模块的另一端共同接地,所述第一功率变换模块包括依次串接的第一功率开关管、第二功率开关管、第三功率开关管、第四功率开关管及第五功率开关管,所述第二功率变换模块包括依次串接的第六功率开关管、第七功率开关管、第八功率开关管、第九功率开关管及第十功率开关管,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与所述第三功率开关管之间的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七功率开关管与所述第八功率开关管之间的第二连接点及所述第一滤波电容的一端共同连接于第二端口,所述第一滤波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一储能电容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与所述第二功率开关管之间的第三连接点,所述第一储能电容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功率开关管及所述第四功率开关管之间的第四连接点;
所述第二储能电容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六功率开关管与所述第七功率开关管之间的第五连接点,所述第二储能电容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八功率开关管与所述第九功率开关管之间的第六连接点;
所述第一滤波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功率开关管与所述第五功率开关管之间的第七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二滤波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九功率开关管与所述第十功率开关管之间的第八连接点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感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滤波电感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滤波电容的一端共同连接于第三端口,所述第二滤波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三滤波电容;
所述第一功率变换模块的一端、所述第二功率变换模块的一端及所述第三滤波电容的一端共同连接于所述第一端口,所述第三滤波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谐振电感及第二谐振电感;
所述第一谐振电感与所述第一储能电容串联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接点及所述第四连接点之间,所述第二谐振电感与所述第二储能电容串联连接于所述第五连接点及所述第六连接点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负载开关,所述第一负载开关的一端用于与第一负载端连接,所述第一负载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端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负载开关,所述第二负载开关的一端用于与第二负载端连接,所述第二负载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端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负载开关,所述第三负载开关的一端用于与第三负载端连接,所述第三负载开关的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双,陶海,刘锐,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希荻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