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线圈切换控制的多逆变源LCC-S拓扑广域无线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522975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11 2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基于多线圈切换控制的多逆变源LCC‑S拓扑广域无线充电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电压源、工频整流单元、若干逆变单元、若干补偿网络、电容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多线圈切换控制的多逆变源LCC-S拓扑广域无线充电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充电
,是一种基于多线圈切换控制的多逆变源LCC-S拓扑广域无线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一种使用多小线圈替代大发射线圈的切换式多发射线圈阵列,如图1所示,以解决在接收线圈中心位置相对于发射线圈中心位置存在偏移时,出现的效率降低问题。其优点是:在相同的圆形范围内,将原来的一个效率峰值点,优化成7个效率峰值点,原因是同尺寸的线圈,在正对时效率最高。该方案存在的问题是,当接收线圈位置处于两个或三个小发射线圈中间时,会出现效率低谷,如图2所示,因此无法解决接收线圈范围内的位置随机性带来的效率低谷问题,线圈的数量也决定了其控制系统的复杂度,增加了系统的成本。现有的一种多线圈阵列的系统,如图3所示,通过设置发射线圈的尺寸以配合接收线圈,使得当接收线圈位于充电区域的任意一点时,至少有一个发射线圈落在接收线圈的俯视平面范围内,通过开关切换使得对应的一个发射线圈导通进行充电。其优点是:解决了接收线圈位置随机性带来的效率低谷问题。该方案存在的问题是,在相对于接收线圈尺寸较大的一个充电区域内,该系统需要布置紧密排布的大量发射线圈,同时带来的是对应大量的补偿网络和复杂的切换控制结构;而且,为了在减小单个发射线圈尺寸的同时达到相应的互感要求,需要大量增加发射线圈的匝数,也因此需要缠绕多层线圈,如图4所示,从而增加了发射线圈阵列的高度。现有无线充电的接收线圈位置处于紧密排布的多小发射线圈中间时,会出现效率低谷。采用减小单个发射线圈尺寸以应对效率低谷的方法,若想得到相对接收线圈尺寸较大的一个充电范围,将会严重增加系统复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提升无线充电效率,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多线圈切换控制的多逆变源LCC-S拓扑广域无线充电系统,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多线圈切换控制的多逆变源LCC-S拓扑广域无线充电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电压源、工频整流单元、若干逆变单元、若干补偿网络、电容CS、接收线圈Ls、副边整流单元、副边DCDC单元、负载电阻RL和若干发射线圈;所述电压源连接工频整流单元,所述工频整流单元连接若干逆变单元,所述若干逆变单元与若干补偿网络和若干发射线圈一一对应连接,所述若干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Ls互感,接收线圈Ls连接副边整流单元,所述副边整流单元连接副边DCDC单元,所述副边DCDC单元连接负载电阻RL。优选地,所述电压源采用220伏交流电压源。优选地,所述工频整流单元包括二极管D1、D2、D3和D4以及电容C1;所述电压源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3的一端,二极管D3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一端,所述电压源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4的一端,二极管D4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二极管D1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一端,二极管D2另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二极管D3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4的一端。所述若干逆变单元中的每个逆变单元的结构都是一致的,所述若干补偿网络中的每个补偿网络的结构都是一致的,所述若干发射线圈中的每个发射线圈结构都是一致的。优选地,逆变单元包括开关管Q11、Q12、Q13,补偿网络包括电感L14、电容CZ1和C11,发射线圈包括电感Lp1;开关管Q11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Q12的一端,开关管Q12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开关管Q11的一端连接开关管Q13的一端,开关管Q13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Q14的一端,开关管Q14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Q12的另一端;开关管Q11的另一端连接电感L14的一端,电感L14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Z1和C11的一端,电容CZ1另一端连接电感Lp1的一端,电感Lp1和电容C11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Q14的一端。优选地,所述副边整流单元包括电容CS以及开关管QS1、QS2、QS3和QS4,副边DCDC单元包括开关管QD1、开关管QD2、电容C2和电感L2接收线圈Ls的一端连接电容CS的一端,电容CS另一端连接开关管QS1的一端,开关管QS1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QS3的一端,开关管QS3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QS4的一端,开关管QS4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QS2的一端,开关管QS2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QS1的一端,接收线圈Ls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QS4的一端;开关管QS3的一端连接开关管QD1的一端,开关管QD1的另一端连接电感L2的一端,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和负载电阻RL的一端,开关管QD1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QD2的一端,开关管QD2、电容C2和负载电阻RL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QS4的另一端。优选地,确定输入阻抗,通过下式表示输入阻抗:其中,Zin为输入阻抗,Us为逆变输出电压,I1为发射线圈的电流,Rs'为接收线圈的电阻与电压源的内阻和,ω为电流频率,C0为谐振电容,R1为发射线圈的电阻,M为互感,R2'为接收线圈电阻和负载电阻和;逆变输出电压Us不变时,确定逆变单元的输出电流,通过下式表示逆变单元的输出电流:其中,I0为逆变单元的输出电流,选取逆变单元的输出电流最小的作为最佳充电线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在相对于接收线圈尺寸的大范围内,既消除传输效率的低谷,同时简化线圈切换控制结构。大幅减小了在大范围的充电区域内,保证任意位置的互感平稳性,大幅解决了接收线圈位置随机性带来的效率和传输功率降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大线圈时,互感最小处相比于最大处降低了27.5%,而采用2*2发射线圈阵列,互感最小处仅比最大处降低5.1%。本专利技术减小了切换控制系统的复杂度,用较少的线圈即可获得较大范围的充电区域,这个范围是相对于接收线圈尺寸而言的较大范围,重叠排布的线圈最厚处只有四层,而且可以根据需要扩展为i行*j列的线圈阵列。附图说明图1是使用多小线圈替代大发射线圈的切换式多发射线圈阵列图;图2是传输效率图;图3是一种多线圈阵列的系统结构图;图4是发射线圈的匝数图;图5是基于多线圈切换控制的多逆变源LCC-S拓扑广域无线充电系统电路图;图6是基于多线圈切换控制的多逆变源LCC-S拓扑广域无线充电系统结构图;图7是单元线圈绕制图;图8是LCC-S谐振拓扑图;图9是基于多线圈切换控制的多逆变源LCC-S拓扑广域无线充电系统传输效率图,图9-(a)为采用一个大的发射线圈时,互感随接收线圈偏移的变化情况,图9-(b)为在同等面积下采用2*2发射线圈阵列,互感随接收线圈位置的变化情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具体实施例一:根据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多线圈切换控制的多逆变源LCC-S拓扑广域无线充电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电压源、工频整流单元、若干逆变单元、若干补偿网络、电容CS、接收线圈Ls、副边整流单元、副边DCDC单元、负载电阻RL和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多线圈切换控制的多逆变源LCC-S拓扑广域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系统包括:电压源、工频整流单元、若干逆变单元、若干补偿网络、电容C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多线圈切换控制的多逆变源LCC-S拓扑广域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系统包括:电压源、工频整流单元、若干逆变单元、若干补偿网络、电容CS、接收线圈Ls、副边整流单元、副边DCDC单元、负载电阻RL和若干发射线圈;
所述电压源连接工频整流单元,所述工频整流单元连接若干逆变单元,所述若干逆变单元与若干补偿网络和若干发射线圈一一对应连接,所述若干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Ls互感,接收线圈Ls连接副边整流单元,所述副边整流单元连接副边DCDC单元,所述副边DCDC单元连接负载电阻R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线圈切换控制的多逆变源LCC-S拓扑广域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电压源采用220伏交流电压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线圈切换控制的多逆变源LCC-S拓扑广域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工频整流单元包括二极管D1、D2、D3和D4以及电容C1;
所述电压源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一端,所述二极管D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3的一端,二极管D3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一端,所述电压源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4的一端,二极管D4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二极管D1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一端,二极管D2另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二极管D3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4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线圈切换控制的多逆变源LCC-S拓扑广域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若干逆变单元中的每个逆变单元的结构都是相同的,所述若干补偿网络中的每个补偿网络的结构都是相同的,所述若干发射线圈中的每个发射线圈结构都是相同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线圈切换控制的多逆变源LCC-S拓扑广域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是:逆变单元包括开关管Q11、Q12、Q13,补偿网络包括电感L14、电容CZ1和C11,发射线圈包括电感Lp1;
开关管Q11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Q12的一端,开关管Q12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晓琼柯艳国朱春波朱金大章海斌江海升朱仲贤王雄奇杜鹏张超杨志宏俞拙非张千帆宋凯别致周少聪唐佳棋骆健武迪温传新吕晓飞左志平于春来姜金海张剑韬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大学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