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结构件的线束限位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7403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50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辆结构件的线束限位结构,包括结构件本体与设置在结构件本体一侧表面的卡扣、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均位于卡扣的出线侧,第一凸台具有朝向第二凸台的弯折部,线束穿过卡扣后限位在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之间,通过第一凸台的弯折部的支撑与第二凸台保持贴靠状态。通过这种结构,本申请可以可靠地对线束进行限位,减少粘贴胶带固定线束的作业步骤,解决线束因无法固定而导致的线束破皮等可靠性不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结构件的线束限位结构及车辆
本申请涉及车辆结构件
,具体涉及一种车辆结构件的线束限位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车辆电子功能的增多,车辆内的线束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以BT/WIFI的线束为例,目前车辆内压铸件上的BT/WIFI卡扣无法保证线束贴合压铸件的底部进行走线,并且需要粘贴胶带辅助固定,组装PCB板后线束会翘起,线束的移动空间范围会在应力作用下变大或导致线束从卡扣脱落,进而容易被压到压铸件的其它位置,导致线束表皮损伤并与压铸件接触,影响BT/WIFI的信号质量。因此,现有车辆结构件上的线束限位结构无法可靠地对线束进行限位,固定方式复杂,线束容易因无法固定而导致线束破皮等可靠性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结构件的线束限位结构及车辆,其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可以可靠地对线束进行限位,减少粘贴胶带固定线束的作业步骤,解决线束因无法固定而导致的线束破皮等可靠性不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结构件的线束限位结构,包括结构件本体与设置在所述结构件本体一侧表面的卡扣、第一凸台与第二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结构件的线束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件本体与设置在所述结构件本体一侧表面的卡扣、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凸台均位于所述卡扣的出线侧,所述第一凸台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凸台的弯折部,线束穿过所述卡扣后限位在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凸台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凸台的所述弯折部的支撑与所述第二凸台保持贴靠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结构件的线束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件本体与设置在所述结构件本体一侧表面的卡扣、第一凸台与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凸台均位于所述卡扣的出线侧,所述第一凸台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凸台的弯折部,线束穿过所述卡扣后限位在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二凸台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凸台的所述弯折部的支撑与所述第二凸台保持贴靠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结构件的线束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依次呈设定角度连接,所述设定角度为钝角,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的连接处形成所述弯折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结构件的线束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卡扣的出线方向平行,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之间相互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结构件的线束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台为直线型凸台,所述第二凸台的靠近所述卡扣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凸台的所述弯折部之间的连线和所述第一凸台的所述第一部分之间的夹角为13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结构件的线束限位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钊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擎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