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震有感范围确定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震灾害确定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地震有感范围确定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地震灾害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常常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地震发生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灾情进行快速评估,获得灾情评估结果,是政府抗震救灾决策部署的重要依据,是地震应急工作的首要任务。传统的地震有感范围确定方法是用经典的衰减公式,未考虑不同地区所处的地形的影响,确定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发的展,有些学者提出了基于IP地址数据特征、电信基站、社交媒体数据、互联网信息等方法的地震有感范围确定方法。但这些方法依赖的信号源具有不确定性,而且时效性上很难满足震后第一时间的评估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震有感范围确定方法及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地震有感范围确定方法,包括:将目标区域划分为多个空间网格;利用空间网格数据切分所述目标区域的地形数据,得到多个地形分区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震有感范围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将目标区域划分为多个空间网格;/n利用空间网格数据切分所述目标区域的地形数据,得到多个地形分区数据;/n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统计每个地形分区数据的平均高程值;/n确定初始地震有感范围;/n通过所述平均高程值对所述初始地震有感范围进行修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震有感范围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目标区域划分为多个空间网格;
利用空间网格数据切分所述目标区域的地形数据,得到多个地形分区数据;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统计每个地形分区数据的平均高程值;
确定初始地震有感范围;
通过所述平均高程值对所述初始地震有感范围进行修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有感范围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初始地震有感范围,具体包括:
获取地震有感范围的初始半径;
通过所述初始半径确定初始地震有感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震有感范围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平均高程值对所述初始地震有感范围进行修正,具体包括:
基于所述平均高程值以及高程衰减因子确定衰减量;
通过所述衰减量对所述初始半径进行修正;
通过修正后的半径确定地震有感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震有感范围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半径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R为初始半径,M为地震震级;V和L为经验性常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震有感范围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衰减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Di=Δq·d
其中,Di表示第i个网格的衰减量,Δq表示高程值的变化量,d表示高程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庆全,郁璟贻,陈亚楠,刘群,薄涛,王占英,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地震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