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罐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7382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罐车,其包括:车架;罐体,设于车架上;罐体上设有连通气相空间的进气口和连通液相空间的出液口;气体回收系统,其设于车架上,包括压缩机、换热罐、缓存罐和回收管;压缩机的进口与罐体的进气口相通,用以抽取罐体的气体;换热罐内的顶部设有喷淋组件;换热罐的进气口与压缩机的出口相通,用于接收气体;换热罐的出液口与喷淋组件的进口相通;喷淋组件的出口朝下,用以冷却液化气体;回收管的一端与换热罐的出液口相通;缓存罐的进液口与回收管的另一端相通。该气体回收系统能够在罐车的液态介质加注,或者液态介质运输,或者进行液态介质卸料的过程中,均及时对产生的气体进行液化,安全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罐车
本技术涉及液罐车
,特别涉及一种液罐车。
技术介绍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燃烧热值高、无污染且能量利用率高,具有经济、安全、环保、机动的优点,所占的市场份额日益增加。在储运过程中,将常压下天然气冷却至-162.5℃下变为液态的天然气,体积变为原来的1/625。液化天然气通常通过液罐车进行运输。在液罐车加注、运输过程中,受气温、漏热等因素影响,液态的天然气挥发速度加快,导致液罐车罐体内的天然气逐渐增多,储罐内的压力也逐渐增大,对罐体本身产生不利影响,造成安全隐患。如果直接排空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及时对罐体内产生的气体进行再液化回收处理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罐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罐车采用直接排空罐内气体造成的能源浪费和影响环境等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罐车,包括:车架;罐体,设于所述车架上,用于储存液体介质;所述罐体上设有连通气相空间的进气口和连通液相空间的出液口;气体回收系统,其设于所述车架上,包括压缩机、换热罐、缓存罐和回收管;所述压缩机的进口与所述罐体的进气口相通,用以抽取所述罐体的气体;所述换热罐内的顶部设有喷淋组件;所述换热罐的进气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相通,用于接收所述气体;所述换热罐的出液口与所述喷淋组件的进口相通;所述喷淋组件的出口朝下,用以冷却液化所述气体;所述回收管的一端与所述换热罐的出液口相通;所述缓存罐的进液口与所述回收管的另一端相通。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换热罐的进液口与所述罐体的出液口相通,以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罐体的液体。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缓存罐的进液口与所述罐体的出液口连接相通。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缓存罐的顶部设有与罐内的气相空间相通的第一气相口;所述压缩机的进口与所述第一气相口相通,用以抽取所述缓存罐的气体。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缓存罐还设有与所述气相空间相通的第二气相口;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气相口相通。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气体回收系统还包括:供液管,其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换热罐的出液口与所述喷淋组件的进口;该出液口低于所述喷淋组件的进口;提升泵,其设于所述供液管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罐体的出液口对应设有卸料管;所述缓存罐的出液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卸料管连接相通。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卸料管的出口与外界的接收罐相通。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液罐车还包括引气管;所述引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相通,另一端用以与外界的接收罐相通;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罐体的气相空间相通,以将所述接收罐的气体抽取至所述罐体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喷淋组件包括水平设于所述换热罐顶部的喷淋管和多个沿所述喷淋管的轴向间隔分布的雾化喷头。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液罐车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1、其具有附设于车架上的气体回收系统。该气体回收系统中的换热罐利用罐体中的液态介质对挥发产生的气体进行再液化处理,相较于传统的以液氮等介质为冷媒的冷却方式而言,由于不需要添加特定的低温冷却介质,减少了设备的运行成本,并能够实现长时间稳定工作。2、无论是在液态介质加注,或者液态介质运输,或者进行液态介质卸料的过程中,本气体回收系统都能够及时对产生的气体进行液化,保证车辆安全性的同时,实现了对气体的有效回收,最大程度的减少了能源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罐体和气体回收系统的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800-接收罐、2-罐体、3-气体回收系统、31-压缩机、32-换热罐、33-缓存罐、301-第一气相口、302-第二气相口、34-回收管、35-喷淋组件、351-喷淋管、352-雾化喷头、36-供液管、37-提升泵、4-卸料管、5-引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液罐车,其包括车架和设于车架上的罐体2、气体回收系统3。请参照图1,罐体2呈卧式放置于车架上,其内盛装有液态介质,如液化天然气LNG。罐体2的顶部上设有连通罐内气相空间的进气口,罐体2的底部设有连通液相空间的出液口。罐体2的出液口对应设有用于向外输送的卸料管4。该卸料管4对应连接于车辆外部的LNG接收罐800。气体回收系统3用以回收并液化罐内的挥发性气体,包括压缩机31、换热罐32、缓存罐33和回收管34。压缩机31的进口与罐体2的进气口相通,压缩机31的出口与换热罐32的进气口相通,用以抽取罐体2的气体至换热罐32内。同时,换热罐32的进液口与罐体2的出液口连通,用以接收来自罐体2的LNG。换热罐32内的顶部设有喷淋组件35。换热罐32的出液口与喷淋组件35的进口相通。喷淋组件35的出口朝下,用以冷却液化气体。具体为,喷淋组件35包括水平设于换热罐32顶部的喷淋管351和多个沿喷淋管351的轴向间隔分布的雾化喷头352。进一步的,气体回收系统3还包括与换热罐32配设的供液管36和提升泵37。该供液管36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换热罐32的出液口与喷淋管351的进口;该出液口低于喷淋管351的进口。提升泵37设于供液管36上,用以提供输送动力。在实际应用中,罐体2内的安全气压一般为0.2MPa左右,在加注或者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罐体2漏热、设备发热等原因会使罐体2内的液态介质挥发速度加快。当罐体2内的压力超过上述压力值时,为了避免罐体2发生爆裂影响罐车系统的安全,可打开换热罐32和罐体2之间的管道上的阀门,使罐体2内的LNG通过该管道流至换热罐32内,当达到预定流量或换热罐32内的液态介质达到预定液位时,控制该阀门关闭。然后打开罐体2和压缩机31之间管道上的阀门,启动压缩机31和提升泵37。压缩机31抽取罐体2内的气体至换热罐32内,同时提升泵37将换热罐32内的液态介质输送至喷淋组件35上,并通过雾化喷头352向下喷洒出去。气体在向上运动过程中与落下的雾化的液态介质充分接触,气体液化后汇积在换热罐32的底部。在本实施例中,换热罐32直接利用罐体2的LNG作为冷却介质,对进入换热罐32内的气体进行热交换、液化处理,相较于传统的以液氮等介质为冷媒的冷却方式而言,由于不需要添加特定的低温冷却介质,减少了设备的运行成本,并能够实现长时间稳定工作。缓存罐33分别与罐体2、压缩机31和换热罐32连接相通,从而能够临时储存来自上述各罐中的LNG液体。缓存罐33的底部分别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其中,缓存罐33的进液口与罐体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n车架;/n罐体,设于所述车架上,用于储存液体介质;所述罐体上设有连通气相空间的进气口和连通液相空间的出液口;/n气体回收系统,其设于所述车架上,包括压缩机、换热罐、缓存罐和回收管;所述压缩机的进口与所述罐体的进气口相通,用以抽取所述罐体的气体;所述换热罐内的顶部设有喷淋组件;所述换热罐的进气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相通,用于接收所述气体;所述换热罐的出液口与所述喷淋组件的进口相通;所述喷淋组件的出口朝下,用以冷却液化所述气体;所述回收管的一端与所述换热罐的出液口相通;所述缓存罐的进液口与所述回收管的另一端相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
罐体,设于所述车架上,用于储存液体介质;所述罐体上设有连通气相空间的进气口和连通液相空间的出液口;
气体回收系统,其设于所述车架上,包括压缩机、换热罐、缓存罐和回收管;所述压缩机的进口与所述罐体的进气口相通,用以抽取所述罐体的气体;所述换热罐内的顶部设有喷淋组件;所述换热罐的进气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相通,用于接收所述气体;所述换热罐的出液口与所述喷淋组件的进口相通;所述喷淋组件的出口朝下,用以冷却液化所述气体;所述回收管的一端与所述换热罐的出液口相通;所述缓存罐的进液口与所述回收管的另一端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罐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罐的进液口与所述罐体的出液口相通,以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罐体的液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罐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存罐的进液口与所述罐体的出液口连接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罐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存罐的顶部设有与罐内的气相空间相通的第一气相口;
所述压缩机的进口与所述第一气相口相通,用以抽取所述缓存罐的气体。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有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中集车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