拌合楼下料口对接防漏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7037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拌合楼下料口对接防漏料装置,拌合楼底部框架的顶部固定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中心部位固定有锥形下料斗,所述锥形下料斗的底部通过固定箍固定连接有底部直下料筒,所述锥形下料斗的底部外壁上固定有多边形固定架,所述多边形固定架的两侧通过合页分别铰接有第一转动架和第二转动架,所述第一转动架上安装有第一弧形护罩,所述第二转动架上安装有第二弧形护罩,所述第一转动架和第二转动架与底板之间分别安装有第一转动动力装置和第二转动动力装置。此装置能够将拌合楼的下料筒与混凝土罐车的进料口很好的对接,对下料过程进行有效的防护,防止下料过程中,物料的飞溅和洒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拌合楼下料口对接防漏料装置
本技术属于商品砼自动化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拌合楼下料口对接防漏料装置。
技术介绍
商品砼生产制备过程中,是将各种砂石原料、粉料、添加剂和其他原料按照一定的配合比加水混合之后制备成混凝土,最后搅拌混合的工艺通常是在拌合楼进行,而拌和完成的物料将通过拌合楼底部的料斗下落到混凝土罐车的进料口。上述下料过程中,由于拌合楼的高度较高,而且混凝土罐车的进料口较小,在下料过程中,混凝土会发生飞溅,容易洒落到混凝土罐车的车体顶部以及地面,就需要在下料完成之后,对这些区域进行清理,费时费力;此外,在下料过程中,产生物料飞溅,还有可能给周围的作业人员带来安全隐患;最终,洒落和飞溅的混凝土物料会被清理,进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拌合楼下料口对接防漏料装置,此装置能够将拌合楼的下料筒与混凝土罐车的进料口很好的对接,对下料过程进行有效的防护,防止下料过程中,物料的飞溅和洒落,保证了作业的安全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防止发生浪费。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拌合楼下料口对接防漏料装置,它包括拌合楼底部框架,所述拌合楼底部框架的顶部固定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中心部位固定有锥形下料斗,所述锥形下料斗的底部通过固定箍固定连接有底部直下料筒,所述锥形下料斗的底部外壁上固定有多边形固定架,所述多边形固定架的两侧通过合页分别铰接有第一转动架和第二转动架,所述第一转动架上安装有第一弧形护罩,所述第二转动架上安装有第二弧形护罩,所述第一转动架和第二转动架与底板之间分别安装有第一转动动力装置和第二转动动力装置。所述锥形下料斗的底部,并位于固定箍的上部固定安装有顶部遮挡板。所述第一转动动力装置包括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缸体底座通过第一铰接座铰接在底板的底部,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末端通过销轴与第一转动架铰接,所述第一气缸上连接有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所述第二转动动力装置包括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通过第二铰接座铰接在底板的底部,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末端通过销轴与第二转动架铰接,所述第二气缸上连接有第三气管和第四气管。所述第一弧形护罩和第二弧形护罩的内部都固定有内支撑骨架。所述第一转动动力装置的第一气管和第二转动动力装置的第三气管都与第一三通接头相连,所述第一三通接头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总气管与电磁阀的第一出气端相连。所述第一转动动力装置的第二气管和第二转动动力装置的第四气管都与第二三通接头相连,所述第二三通接头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总气管与电磁阀的第二出气端相连。所述电磁阀的进气口通过气管与气源相连。本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的对接防漏料装置,能够用于拌合楼下料过程中,对底部直下料筒和混凝土罐车的进料口相对接,进而对下料过程进行防护,防止下料过程中,混凝土由于下落高度过高而导致飞溅问题。2、通过采用顶部遮挡板能够对顶部进行封盖,防止混凝土下落过程中,因为撞击而从顶部发生飞溅漏料的问题。3、通过上述的第一转动动力装置能够用于驱动第一转动架转动,进而使得下料过程中,将第一弧形护罩罩在底部直下料筒的外部。4、通过上述的第二转动动力装置能够用于驱动第二转动架转动,进而使得下料过程中,将第二弧形护罩罩在底部直下料筒的另一侧外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三维图。图中:拌合楼底部框架1、底板2、第一气管3、锥形下料斗4、多边形固定架5、第三气管6、第二铰接座7、第一总气管8、第二总气管9、第一三通接头10、第二三通接头11、第二气缸12、第四气管13、第二转动架14、第二弧形护罩15、内支撑骨架16、合页17、底部直下料筒18、固定箍19、顶部遮挡板20、第二气管21、第一转动架22、第一弧形护罩23、第一气缸24、第一铰接座2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1,拌合楼下料口对接防漏料装置,它包括拌合楼底部框架1,所述拌合楼底部框架1的顶部固定有底板2,所述底板2的底部中心部位固定有锥形下料斗4,所述锥形下料斗4的底部通过固定箍19固定连接有底部直下料筒18,所述锥形下料斗4的底部外壁上固定有多边形固定架5,所述多边形固定架5的两侧通过合页17分别铰接有第一转动架22和第二转动架14,所述第一转动架22上安装有第一弧形护罩23,所述第二转动架14上安装有第二弧形护罩15,所述第一转动架22和第二转动架14与底板2之间分别安装有第一转动动力装置和第二转动动力装置。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的对接防漏料装置,能够用于拌合楼下料过程中,对底部直下料筒18和混凝土罐车的进料口相对接,进而对下料过程进行防护,防止下料过程中,混凝土由于下落高度过高而导致飞溅问题。进一步的,所述锥形下料斗4的底部,并位于固定箍19的上部固定安装有顶部遮挡板20。通过采用顶部遮挡板20能够对顶部进行封盖,防止混凝土下落过程中,因为撞击而从顶部发生飞溅漏料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动动力装置包括第一气缸24,所述第一气缸24的缸体底座通过第一铰接座25铰接在底板2的底部,所述第一气缸24的活塞杆末端通过销轴与第一转动架22铰接,所述第一气缸24上连接有第一气管3和第二气管21。通过上述的第一转动动力装置能够用于驱动第一转动架22转动,进而使得下料过程中,将第一弧形护罩23罩在底部直下料筒18的外部。工作过程中,通过第一气缸24驱动第一转动架22,通过第一转动架22带动第一弧形护罩23绕着合页转动,进而将其罩在底部直下料筒18的外部,防止在侧面发生飞溅。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转动动力装置包括第二气缸12,所述第二气缸12通过第二铰接座7铰接在底板2的底部,所述第二气缸12的活塞杆末端通过销轴与第二转动架14铰接,所述第二气缸12上连接有第三气管6和第四气管13。通过上述的第二转动动力装置能够用于驱动第二转动架14转动,进而使得下料过程中,将第二弧形护罩15罩在底部直下料筒18的另一侧外部。工作过程中,通过第二气缸12驱动第二转动架14,通过第二转动架14带动第二弧形护罩15绕着合页17转动,进而将其罩在底部直下料筒18的另一侧外部,防止其在另一侧面发生飞溅。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弧形护罩23和第二弧形护罩15的内部都固定有内支撑骨架16。通过上述的内支撑骨架16能够对第一弧形护罩23和第二弧形护罩15起到定型的目的,使其呈两个半圆形,并在对接之后构成整圆结构,以对底部直下料筒18的外部充分的覆盖遮挡,实现与混凝土罐车进料口的对接,很好的起到了防护的目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动动力装置的第一气管3和第二转动动力装置的第三气管6都与第一三通接头10相连,所述第一三通接头10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总气管8与电磁阀的第一出气端相连。通过上述的气路连接方式,能够保证第一气缸24和第二气缸12活塞杆伸出的同步,在通气时,两个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拌合楼下料口对接防漏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拌合楼底部框架(1),所述拌合楼底部框架(1)的顶部固定有底板(2),所述底板(2)的底部中心部位固定有锥形下料斗(4),所述锥形下料斗(4)的底部通过固定箍(19)固定连接有底部直下料筒(18),所述锥形下料斗(4)的底部外壁上固定有多边形固定架(5),所述多边形固定架(5)的两侧通过合页(17)分别铰接有第一转动架(22)和第二转动架(14),所述第一转动架(22)上安装有第一弧形护罩(23),所述第二转动架(14)上安装有第二弧形护罩(15),所述第一转动架(22)和第二转动架(14)与底板(2)之间分别安装有第一转动动力装置和第二转动动力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拌合楼下料口对接防漏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拌合楼底部框架(1),所述拌合楼底部框架(1)的顶部固定有底板(2),所述底板(2)的底部中心部位固定有锥形下料斗(4),所述锥形下料斗(4)的底部通过固定箍(19)固定连接有底部直下料筒(18),所述锥形下料斗(4)的底部外壁上固定有多边形固定架(5),所述多边形固定架(5)的两侧通过合页(17)分别铰接有第一转动架(22)和第二转动架(14),所述第一转动架(22)上安装有第一弧形护罩(23),所述第二转动架(14)上安装有第二弧形护罩(15),所述第一转动架(22)和第二转动架(14)与底板(2)之间分别安装有第一转动动力装置和第二转动动力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拌合楼下料口对接防漏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下料斗(4)的底部,并位于固定箍(19)的上部固定安装有顶部遮挡板(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拌合楼下料口对接防漏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动力装置包括第一气缸(24),所述第一气缸(24)的缸体底座通过第一铰接座(25)铰接在底板(2)的底部,所述第一气缸(24)的活塞杆末端通过销轴与第一转动架(22)铰接,所述第一气缸(24)上连接有第一气管(3)和第二气管(2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年财王平易万金饶昆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乐德兴商品砼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