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测免疫治疗效果的试剂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7021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测免疫治疗效果的试剂盒,具体涉及试剂盒技术领域,包括遮光层,所述遮光层内设置有试剂盒。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直接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目的细胞,从而不需要特别进行手术来采集患者体内的肿瘤组织,不仅避免了采用手术采集的方法给患者所带来的不良风险,而且整个操作过程较为方便快捷,还能有效降低手术方式采集过程中给患者带来的较大伤痛,从而容易被患者及其家属所接受,且阻断剂阻断PD‑1和TCR刺激可导致对PD‑1抗性的逆转,增强了PD‑1疗法的抗药性,使得PD‑1治疗可以呈现出较好的治疗效果,从而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预测性生物标记物可使PD‑1治疗的患者从中获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测免疫治疗效果的试剂盒
本专利技术涉及试剂盒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测免疫治疗效果的试剂盒。
技术介绍
在癌症治疗领域,未来能攻克癌症这一世界性难题的,免疫治疗是其中的可行性医学手段之一,免疫治疗指一系列能够增强免疫系统、诱导或恢复细胞毒性T细胞或者其他免疫效应细胞功能,达到清除肿瘤细胞的过程,其中,PD一1抗体是一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一种新型药物,已成为癌症治疗中最为重要的突破。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它正在引导一场新的癌症治疗变革,随着两个来自国外药企的PD-1单抗药物登陆内地市场,分别是百时美施贵宝的欧迪沃(O药)和默沙东的可瑞达(K药),PD-1免疫治疗变得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成为流行的癌症治疗手段,然而,免疫治疗所呈现的效果确是好坏不一,一些用PD-1免疫治疗并没有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有的却是相反,说明PD-1免疫治疗只在一部分患者中可以表现出较好的疗效,而如何准确找到这部分有效的患者,是目前临床治疗的一个难题,市面上并没有可以预测患者治疗效果的方法,且现有技术中的试剂盒为了方便区分,在使用时一般需要使用者使用记录工具对其进行标号后再粘贴到试剂盒表面,较为麻烦,而且还需要另外购买书写和粘贴工具使用。本研究专利弥补在预测治疗效果,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PD1+CD38+CD8+细胞,弥补了在抗PD-1治疗的预测性和治疗性生物标志物上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测免疫治疗效果的试剂盒,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免疫治疗所呈现的效果确是好坏不一,一些用PD-1免疫治疗并没有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有的却是相反,说明PD-1免疫治疗只在一部分患者中可以表现出较好的疗效,而如何准确找到这部分有效的患者,是目前临床治疗的一个难题,市面上并没有可以预测患者治疗效果的方法,且现有技术中的试剂盒为了方便区分,在使用时一般需要使用者使用记录工具对其进行标号后再粘贴到试剂盒表面,较为麻烦,而且还需要另外购买书写和粘贴工具使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测免疫治疗效果的试剂盒,包括遮光层,所述遮光层内设置有试剂盒,所述遮光层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盒盖,所述遮光层的外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三个识别圈,所述识别圈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十个弧形弹性卡架,所述遮光层的正面与三个弧形弹性卡架的背面固定连接,下方三个所述弧形弹性卡架内均设置有识别杆结构,所述试剂盒内设置有抗体试剂组合,所述抗体试剂组合为APC-CD38、PE-CD45、PECY7-PD-1、AmCYan-CD8和APC-CD38。一种预测免疫治疗效果的试剂盒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S1、对计划接收PD-1免疫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前采血,采用EDTA抗凝管采集不少于500ul的EDTA抗凝全血标本,并将其保存在4-10℃环境。S2、在冰上避光取APC-CD38、PE-CD45、PECY7-PD-1、AmCYan-CD8标记抗体各5ul/test,APC-CD38标记抗体3ul/test。S3、并缓慢颠倒10次试剂盒以便于对EDTA抗凝全血标本进行均匀混合。S4、流式管内加入100ul全血标本,并使用振荡仪轻轻振荡两秒,间隔一秒后再次轻轻振荡两秒,以此循环5次,使全血标本混合均匀。S5、然后每管加入1ml×BDPharmLyseTM,涡旋振荡混匀,然后在室温条件下避光放置10分钟,然后在转速为每分钟1500转的条件下进行离心处理,离心时长为5分钟,离心完成之后倒去上清液,并在每管各加1mlPBS,使用涡旋振荡混匀,然后再次在转速为每分钟1500转的条件下进行离心处理,离心时长为5分钟,离心完成之后倒去上清液。S6、每管各加0.3mlPBS,在4℃的条件下避光保存,并在3h内上机检测,然后根据上述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得到内皮细胞含量值,然后将得到的含量值与界定值进行比较,若内皮细胞的相对表达量低于所述界定值,则预测免疫治疗效果有效,后以效果、差、较差、好和较好等级进行分类,已验证其预测性生物标记作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S1中采集到的EDTA抗凝全血标本需要在12个小时内进行送检。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S1中采集到的EDTA抗凝全血标本应在接样后24个小时内进行检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S1中采集到的EDTA抗凝全血标本在整个检测过程中禁止进行冷冻。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S4中的全血标本在混合均匀后需要在室温条件下避光放置20分钟。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识别杆结构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外表面设置有橡胶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遮光层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橡胶颗粒。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螺纹盒盖的左右两侧面分别设置有两个防滑凸起。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通过直接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目的细胞,从而不需要特别进行手术来采集患者体内的肿瘤组织,不仅避免了采用手术采集的方法给患者所带来的不良风险,而且整个操作过程较为方便快捷,还能有效降低手术方式采集过程中给患者带来的较大伤痛,从而容易被患者及其家属所接受,且阻断剂阻断PD-1和TCR刺激可导致对PD-1抗性的逆转,增强了PD-1疗法的抗药性,使得PD-1治疗可以呈现出较好的治疗效果,从而使得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使得本专利技术中的预测性生物标记物可使PD-1治疗的患者从中获益。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弧形弹性卡架和识别杆结构,使得当需要对整个试剂盒进行标号时,使用者可以根据标号的大小取下下方的识别杆结构,并将第一层识别圈列为百位,第二层识别圈列为十位,第三层识别圈列为个位,当需要标号为123时,只需将第一个识别杆结构卡入第一层识别圈中第一个弧形弹性卡架内,然后将第二个识别杆结构卡入第二层识别圈中第二个弧形弹性卡架内,然后将第三个识别杆结构卡入第三层识别圈中第三个弧形弹性卡架内即可,使得本专利技术在对不同试剂盒进行区分时不需要再使用记录工具对其进行标号后再粘贴到试剂盒表面,较为简单便捷,而且不需要另外购买书写和粘贴工具使用,且本装置可重复使用。3、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试剂盒表面设置遮光层,使得遮光层可以对试剂盒内的APC-CD38、PE-CD45、PECY7-PD-1、AmCYan-CD8和APC-CD38进行遮光处理,从而方便了试剂的避光使用,且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遮光层底部设置若干个橡胶颗粒,由于橡胶材料具有一定的防滑性,使得本装置放置在桌面时可以具有一定的防滑效果,不易受到较小的力而发生滑动,保障了试剂盒放置的稳定性,并且通过在支撑杆表面设置橡胶层,使得橡胶层优异的防滑性可以使得支撑杆卡在弧形弹性卡架内更为牢固,不易脱落,且橡胶层内设置有荧光材料,使得使用者即使在昏暗条件下也可以清楚的看出试剂盒的标号,使得使用效果较为理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正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俯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测免疫治疗效果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遮光层(1),所述遮光层(1)内设置有试剂盒(2),所述遮光层(1)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盒盖(3),所述遮光层(1)的外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三个识别圈(4),所述识别圈(4)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十个弧形弹性卡架(5),所述遮光层(1)的正面与三个弧形弹性卡架(5)的背面固定连接,下方三个所述弧形弹性卡架(5)内均设置有识别杆结构(6),所述试剂盒(2)内设置有抗体试剂组合,所述抗体试剂组合为APC-CD38、PE-CD45、PECY7-PD-1、AmCYan-CD8和APC-CD3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测免疫治疗效果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遮光层(1),所述遮光层(1)内设置有试剂盒(2),所述遮光层(1)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盒盖(3),所述遮光层(1)的外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三个识别圈(4),所述识别圈(4)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十个弧形弹性卡架(5),所述遮光层(1)的正面与三个弧形弹性卡架(5)的背面固定连接,下方三个所述弧形弹性卡架(5)内均设置有识别杆结构(6),所述试剂盒(2)内设置有抗体试剂组合,所述抗体试剂组合为APC-CD38、PE-CD45、PECY7-PD-1、AmCYan-CD8和APC-CD3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测免疫治疗效果的试剂盒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对计划接收PD-1免疫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前采血,采用EDTA抗凝管采集不少于500ul的EDTA抗凝全血标本,并将其保存在4-10℃环境;
S2、在冰上避光取APC-CD38、PE-CD45、PECY7-PD-1、AmCYan-CD8标记抗体各5ul/test,APC-CD38标记抗体3ul/test;
S3、并缓慢颠倒10次试剂盒(2)以便于对EDTA抗凝全血标本进行均匀混合;
S4、流式管内加入100ul全血标本,并使用振荡仪轻轻振荡两秒,间隔一秒后再次轻轻振荡两秒,以此循环5次,使全血标本混合均匀;
S5、然后每管加入1ml×BDPharmLyseTM,涡旋振荡混匀,然后在室温条件下避光放置10分钟,然后在转速为每分钟1500转的条件下进行离心处理,离心时长为5分钟,离心完成之后倒去上清液,并在每管各加1mlPBS,使用涡旋振荡混匀,然后再次在转速为每分钟1500转的条件下进行离心处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勇攀刘忠瑞王亚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晶科瑞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