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ano共振的侧边耦合波导谐振腔的溶液浓度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6948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Fano共振的侧边耦合波导谐振腔的溶液浓度传感器,包括基底层、金属层、直波导、金属挡板、第一谐振腔和第二谐振腔,所述的第一谐振腔和第二谐振腔中均填充待测溶液,所述的直波导中填充空气。当入射光波长是第一谐振腔的共振波长时,激发表面等离子激元,表面等离子激元由直波导耦合到第一谐振腔,然后耦合进入第二谐振腔,再耦合进入第一谐振腔,再耦合进入直波导并输出,第一和第二谐振腔为产生Fano共振提供窄带的离散态,直波导结合金属挡板为产生Fano共振提供宽带的连续态,离散态与连续态的干涉产生Fano共振。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响应快,减小了器件的体积,实现小型化、高集成度的微纳光学传感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Fano共振的侧边耦合波导谐振腔的溶液浓度传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器件的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Fano共振的侧边耦合波导谐振腔的溶液浓度传感器。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光学器件的小型化、高集成化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在更小的尺度上实现光子器件的集成化已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由于光学衍射极限的存在,传统的光学器件的发展遇到了瓶颈。表面等离子激元(SPPs)是入射电磁波与自由电子在金属-介质界面耦合时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光学现象,能够突破传统光学衍射极限,为纳米光子器件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Fano共振由窄带的离散态和宽带的连续态干涉形成,相比传统的洛伦兹共振,Fano共振呈现尖锐且不对称的共振线型,对结构参数及周围环境异常敏感,因此,Fano共振在生物传感、全光开关、滤波器、慢光传输、电磁诱导透明等方面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纳米光子学的研究热点。传统的光学溶液浓度传感器存在着结构复杂、体积大、响应慢等问题,且无法突破传统的光学衍射极限,因此,不能实现波长尺度或小于波长尺度的光波传输和操控,限制了传感器的小型化和集成化。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Fano共振的侧边耦合波导谐振腔的溶液浓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折射率与浓度成线性关系的溶液的浓度,克服了传统光学溶液浓度传感器结构复杂、响应慢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Fano共振的侧边耦合波导谐振腔的溶液浓度传感器,包括基底层、金属层、直波导、金属挡板、第一谐振腔和第二谐振腔,所述的第一谐振腔和第二谐振腔中均填充待测溶液,所述的直波导中填充空气,金属层位于基底层上部,直波导、第一谐振腔和第二谐振腔分别安装于金属层内,入射光从直波导左侧的光入射端入射,从直波导右侧的光出射端出射,入射光为红外波段光,第一谐振腔为一个平行于直波导的矩形腔,第二谐振腔为开口向右侧的半圆环型腔,第一谐振腔位于第二谐振腔和直波导的之间,金属挡板位于直波导的几何中心位置,金属挡板的几何中心、第一谐振腔的几何中心、第二谐振腔的圆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该直线与直波导垂直;当入射光波长是第一谐振腔的共振波长时,激发表面等离子激元,表面等离子激元由直波导耦合到第一谐振腔,然后耦合进入第二谐振腔,再由第二谐振腔耦合进入第一谐振腔,最后由第一谐振腔耦合进入直波导、并由直波导输出,第一谐振腔、第二谐振腔为产生Fano共振提供窄带的离散态,直波导结合金属挡板为产生Fano共振提供宽带的连续态,离散态与连续态的干涉产生Fano共振,在红外波段产生两个Fano共振,当待测溶液的浓度变化时,会改变待测溶液的折射率,进而导致Fano共振波长的变化,用光谱仪测量任一Fano共振的波长的移动量,就能够依据待测溶液的折射率与待测溶液的浓度间的线性关系,得到待测溶液浓度的变化量。本专利技术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1、金属挡板的长度为50nm;第一谐振腔的长度为250nm-300nm;第二谐振腔的外径为250nm-300nm;直波导、金属挡板、第一谐振腔和第二谐振腔的宽度均为50nm;直波导与第一谐振腔的间隔距离为10nm,第一谐振腔与第二谐振腔的间隔距离为10nm;基底层、金属层、直波导、金属挡板、第一谐振腔和第二谐振腔的厚度均相等。2、所述的基底层为二氧化硅。3、所述的金属层和金属挡板均为银。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响应快,有效地减小了器件的体积,可实现小型化、高集成度的微纳光学传感器,利用激发的表面等离子激元,能够突破传统的光学衍射极限,从而实现亚波长尺度的光波传输,同时,本专利技术能够产生Fano共振,用于检测溶液浓度,具有高传感灵敏度,最大灵敏度为1562.5nm/RIU,可实现生物、光学、医学领域的纳米级传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当第二谐振腔6的外径D为280nm,第一谐振腔5沿x轴方向的长度L由250nm变化至300nm、且L每变化10nm时,本专利技术的透射谱;图3是当第一谐振腔5沿x轴方向的长度L为270nm,第二谐振腔6的外径D由250nm变化至300nm、且D每变化10nm时,本专利技术的透射谱;图4是当第一谐振腔5沿x轴方向的长度L为270nm,第二谐振腔6的外径D为280nm,待测溶液的折射率n由1.00变化至1.08、且n每变化0.02时,本专利技术的透射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举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Fano共振的侧边耦合波导谐振腔的溶液浓度传感器,包括基底层1、金属层2、直波导3、金属挡板4、第一谐振腔5和第二谐振腔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谐振腔5和第二谐振腔6中均填充待测溶液,所述的直波导3中填充空气,金属层2位于基底层1上部,直波导3、第一谐振腔5和第二谐振腔6分别安装于金属层2内,入射光从直波导3左侧的光入射端入射,从直波导3右侧的光出射端出射,入射光为红外波段光,第一谐振腔5为一个平行于直波导3的矩形腔,第二谐振腔6为开口向右侧的半圆环型腔,第一谐振腔5位于第二谐振腔6和直波导3的之间,金属挡板4位于直波导3的几何中心位置,金属挡板4的几何中心、第一谐振腔5的几何中心、第二谐振腔6的圆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该直线与直波导3垂直;当入射光波长是第一谐振腔5的共振波长时,激发表面等离子激元,表面等离子激元由直波导3耦合到第一谐振腔5,然后耦合进入第二谐振腔6,再由第二谐振腔6耦合进入第一谐振腔5,最后由第一谐振腔5耦合进入直波导3、并由直波导3输出,第一谐振腔5、第二谐振腔6为产生Fano共振提供窄带的离散态,直波导3结合金属挡板4为产生Fano共振提供宽带的连续态,离散态与连续态的干涉产生Fano共振,在红外波段产生两个Fano共振,当待测溶液的浓度变化时,会改变待测溶液的折射率,进而导致Fano共振波长的变化,用光谱仪测量任一Fano共振的波长的移动量,就能够依据待测溶液的折射率与待测溶液的浓度间的线性关系,得到待测溶液浓度的变化量。以传感器的长度为x轴,宽度为y轴,厚度为z轴,x轴、y轴、z轴构成直角坐标系,直波导3沿y轴方向的宽度、金属挡板4沿y轴方向的宽度、第一谐振腔5沿y轴方向的宽度和第二谐振腔6的宽度均为50nm;直波导3与第一谐振腔5间沿y轴方向的距离为10nm,第一谐振腔5与第二谐振腔6间沿y轴方向的距离为10nm;基底层1沿z轴方向的厚度、金属层2沿z轴方向的厚度、直波导3沿z轴方向的厚度、金属挡板4沿z轴方向的厚度、第一谐振腔5沿z轴方向的厚度和第二谐振腔6沿z轴方向的厚度均相等;基底层1为二氧化硅;金属层2和金属挡板4均为银;工作原理:本实施例用于测量折射率与浓度成线性关系的溶液的浓度;入射光为红外波段光;入射光从直波导3左侧的光入射端入射,从直波导3右侧的光出射端出射;本实施例的结构为典型的金属-介质-金属(MIM)波导结构,金属材料为银,可激发表面等离子激元(SPPs),由于直波导3沿y轴方向的宽度、金属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Fano共振的侧边耦合波导谐振腔的溶液浓度传感器,包括基底层(1)、金属层(2)、直波导(3)、金属挡板(4)、第一谐振腔(5)和第二谐振腔(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谐振腔(5)和第二谐振腔(6)中均填充待测溶液,所述的直波导(3)中填充空气,金属层(2)位于基底层(1)上部,直波导(3)、第一谐振腔(5)和第二谐振腔(6)分别安装于金属层(2)内,入射光从直波导(3)左侧的光入射端入射,从直波导(3)右侧的光出射端出射,入射光为红外波段光,第一谐振腔(5)为一个平行于直波导(3)的矩形腔,第二谐振腔(6)为开口向右侧的半圆环型腔,第一谐振腔(5)位于第二谐振腔(6)和直波导(3)的之间,金属挡板(4)位于直波导(3)的几何中心位置,金属挡板(4)的几何中心、第一谐振腔(5)的几何中心、第二谐振腔(6)的圆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该直线与直波导(3)垂直;当入射光波长是第一谐振腔(5)的共振波长时,激发表面等离子激元,表面等离子激元由直波导(3)耦合到第一谐振腔(5),然后耦合进入第二谐振腔(6),再由第二谐振腔(6)耦合进入第一谐振腔(5),最后由第一谐振腔(5)耦合进入直波导(3)、并由直波导(3)输出,第一谐振腔(5)、第二谐振腔(6)为产生Fano共振提供窄带的离散态,直波导(3)结合金属挡板(4)为产生Fano共振提供宽带的连续态,离散态与连续态的干涉产生Fano共振,在红外波段产生两个Fano共振,当待测溶液的浓度变化时,会改变待测溶液的折射率,进而导致Fano共振波长的变化,用光谱仪测量任一Fano共振的波长的移动量,就能够依据待测溶液的折射率与待测溶液的浓度间的线性关系,得到待测溶液浓度的变化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Fano共振的侧边耦合波导谐振腔的溶液浓度传感器,包括基底层(1)、金属层(2)、直波导(3)、金属挡板(4)、第一谐振腔(5)和第二谐振腔(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谐振腔(5)和第二谐振腔(6)中均填充待测溶液,所述的直波导(3)中填充空气,金属层(2)位于基底层(1)上部,直波导(3)、第一谐振腔(5)和第二谐振腔(6)分别安装于金属层(2)内,入射光从直波导(3)左侧的光入射端入射,从直波导(3)右侧的光出射端出射,入射光为红外波段光,第一谐振腔(5)为一个平行于直波导(3)的矩形腔,第二谐振腔(6)为开口向右侧的半圆环型腔,第一谐振腔(5)位于第二谐振腔(6)和直波导(3)的之间,金属挡板(4)位于直波导(3)的几何中心位置,金属挡板(4)的几何中心、第一谐振腔(5)的几何中心、第二谐振腔(6)的圆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该直线与直波导(3)垂直;当入射光波长是第一谐振腔(5)的共振波长时,激发表面等离子激元,表面等离子激元由直波导(3)耦合到第一谐振腔(5),然后耦合进入第二谐振腔(6),再由第二谐振腔(6)耦合进入第一谐振腔(5),最后由第一谐振腔(5)耦合进入直波导(3)、并由直波导(3)输出,第一谐振腔(5)、第二谐振腔(6)为产生Fano共振提供窄带的离散态,直波导(3)结合金属挡板(4)为产生Fano共振提供宽带的连续态,离散态与连续态的干涉产生Fano共振,在红外波段产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赫刘星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林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