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冼振球专利>正文

圆桶状水箱和四方环状水箱上下相连的散热器蒸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66359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圆桶状水箱和四方环状水箱上下相连的散热器蒸炉,在蒸炉本体的上端装配连接蒸炉面板,在蒸炉本体的内腔设置圆桶状水箱、四方环状水箱,在四方环状水箱的下部设有进气管,进气管的一端与燃气输送管道连接,进气管的另一端与燃烧器连接,在燃烧器上装配连接点火针,点火器的一端固定在蒸炉本体上,点火器的另一端延伸在点火针上,燃气阀一端与蒸炉本体联接固定,燃气阀另一端与燃烧器联接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蒸炉本体左右两侧设有排烟通道,将蒸炉本体内的烟雾、余热进行排放,热能利用率由传统热效率60%提高到90%,方便清洁,对作业人员不造成烟熏火撩气蒸的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圆桶状水箱和四方环状水箱上下相连的散热器蒸炉
本专利技术涉及炉灶具
,特别是一种圆桶状水箱和四方环状水箱上下相连的散热器蒸炉。
技术介绍
在历史上,最早研制燃气灶的是法国人菲利普·鲁本,他在1799年9月21日获得了用煤气照明和取暖两用装置的专利权。而世界上第一个供厨房用炒菜的燃气灶具是由英国北安普敦瓦斯公司的副经理詹姆斯·夏夫在1826年专利技术的。他将自己专利技术的燃气灶装在自己家的厨房里,用来烤肉做菜。这是一种立式炉灶,由吊在天花板上用来挂肉的钩子和下面的圆圈形火口组成。没有放锅的炉台。最早购买燃气灶的是法国利明顿的巴士旅店。1834年,巴士旅店用燃气灶给100人做晚饭,不但饭菜味道可口,而且没有一点煤气的臭味,是十分理想的炉灶。1836年夏天,在英国北安普敦开办了一家35名工人的工厂,专门生产燃气灶。1852年,将煤气燃烧装置与炉台合二为一的炉具开始出售。1915年,开始出现有恒温器控制的燃气灶。1855年,德国化学家本生专利技术了被称为“本生灯”的气体燃烧装置,这是一种装氧气与可燃性气体混合燃烧而产生高温的装置。在“本生灯”出现之后不到一年,英国的霍丁顿·安东·史密斯公司专利技术了世界上第一具用气体燃料的家用取暖装置。后来,燃气灶的逐渐普及及煤气的源源供应,便形成了今天的燃气灶具。1980年以后,国外各式各样的燃气用具纷纷进入中国,燃气用具的生产企业也由原来的十多家猛增到近百家,企业类型也由原来的单一燃气公司发展到有国营、集体、民营等各种企业类型,国外著名的燃具生产企业也开始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从而使燃气用具的产品质量和外观也有了根本的改变,产品的品种和功能也在不断变化。在此期间,面板、燃烧系统、点火装置也有了改进。面板材料有冷板喷涂,燃烧器有铸铁炉头、表面电镀或喷锌处理,点火装置采用压电电子点火,提高了点火率,燃气灶的耐用性和可靠性有了提高1990年以后,中国乃至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阶段。中国的燃气及燃具事业进入了快速成长时期。国外先进燃具开发制造技术的引入,带来了中国燃具事业的突破性改变。家用燃气灶具品种增多,款式新颖,安全措施增强,材质、功能和性能等均有所改善。在生产质量和可靠性,工艺水平,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性能指标的先进性,节能和环保,安全使用等方面也都有所改善。灶具的材料基本上淘汰了铸铁。不锈钢面板,表面喷涂不粘油涂层材料,钢化玻璃面板等在灶具中占有重要地位,陶瓷面板也独树一帜。本专利技术人1990年进入燃气灶研发生产行业,先后研发生产出二十余种新型燃气灶具,大街小巷常见的炒锅蒸炉40%是本专利技术人的构思或产品,近几年来出口海外产品数量每年不断的攀升,科技创新是无止境的,针对目前公知的由水管和火管两种小锅炉组成蒸汽炉,其结构复杂难清洁,水垢不易清理,传热效率低热能效力低,需急切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圆桶状水箱和四方环状水箱上下相连的散热器蒸炉,在一个齿状散热器上平面联接一个圆桶状水箱,在热交换器齿条下部设置四方环状水箱,四方环状水箱的上水管穿越齿状散热器、圆桶状水箱支板的通孔与圆桶状水箱的水箱底部通孔联接固定在一起,圆桶状水箱、齿状散热器、四方环状水箱的左右两侧相对应的蒸炉本体左侧面板上的左侧排烟通道和蒸炉本体右侧面板上的右侧排烟通道,左侧排烟通道和右侧排烟通道将蒸炉本体内的烟雾、余热进行排放,由此而来对散热器蒸炉正面的作业人员不造成烟熏火撩气蒸的伤害,另一个目的是充分利用热能,由于采用圆桶状水箱和四方环状水箱之间的热交换器双向加热所以产生的蒸汽更多,热能利用率由传统热效率60%提高到90%,再一个目的是方便清洁,由于热交换器为平面状态易清理污物水垢,由于左侧排烟通道和右侧排烟通道将蒸炉本体内的烟雾、余热排放,有效的防止了蒸炉本体过热。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圆桶状水箱和四方环状水箱上下相连的散热器蒸炉,包括蒸炉面板1、蒸炉本体6、进气管8、燃气阀9、燃烧器10、点火针11、点火器12,在蒸炉本体6的上端装配连接蒸炉面板1,在蒸炉本体6的左侧壁或者右侧壁装配连接进气管8,在蒸炉本体6的内腔设置燃气阀9、燃烧器10、点火针11、点火器12,进气管8的一端与燃气输送管道连接,进气管8的另一端与燃烧器10连接,在燃烧器10上装配连接点火针11,点火器12的一端固定在蒸炉本体6上,点火器12的另一端延伸在点火针11上,燃气阀9的一端与蒸炉本体联接固定在一起,燃气阀9的另一端与燃烧器10联接固定在一起,其特征在于:蒸炉本体6由本体左侧挡板6a、本体左侧排烟通道6b、圆桶状水箱支板6c、角支架6d、本体右侧挡板6e、本体右侧排烟通道6f、进气管通孔6g、支柱固定螺母6h、蒸炉本体底座支柱6i、蒸炉本体后面板6j、蒸炉本体底座6k、蒸炉本体右侧面板6m、蒸炉本体正面板6n、蒸炉本体左侧面板6o、面板通孔6p构成,蒸炉本体后面板6j、蒸炉本体右侧面板6m、蒸炉本体正面板6n、蒸炉本体左侧面板6o相互连接构成四面体,四面体的下端与蒸炉本体底座6k连接构成蒸炉本体1的五面体,蒸炉本体1上端面敞开,在蒸炉本体后面板6j、蒸炉本体右侧面板6m、蒸炉本体左侧面板6o上设有6—18个面板通孔6p,在蒸炉本体底座6k连接装配蒸炉本体底座支柱6i,本体底座支柱6i由支柱固定螺母6h将本体底座支柱6i与蒸炉本体底座6k连接固定在一起,本体左侧挡板6a、本体左侧排烟通道6b与蒸炉本体左侧面板6o联接固定在一起,蒸炉本体左侧面板6o与本体左侧排烟通道6b对应的处设有通道口,本体右侧挡板6e、本体右侧排烟通道6f与蒸炉本体右侧面板6m联接固定在一起,蒸炉本体右侧面板6m与本体右侧排烟通道6f对应的处设有通道口,在蒸炉本体6的内腔的蒸炉本体后面板6j、蒸炉本体右侧面板6m、蒸炉本体正面板6n、蒸炉本体左侧面板6o上设有装配圆桶状水箱支板6c的角支架6d,角支架6d与蒸炉本体后面板6j、蒸炉本体右侧面板6m、蒸炉本体正面板6n、蒸炉本体左侧面板6o连接固定在一起,角支架6d上面联接固定圆桶状水箱支板6c;所述的蒸炉本体6的内腔在固定圆桶状水箱支板6c的上面联接固定圆桶状水箱3,固定圆桶状水箱支板6c的下面联接固定齿状热交换器4;所述的齿状热交换器4由齿状热交换器底板4a、热交换器齿条4b、四方环状水箱上水管通孔4c构成,齿状热交换器底板4a与固定圆桶状水箱支板6c的上接触面为平面,齿状热交换器底板4a上设有与四方环状水箱上水管7c穿越的通孔4c,齿状热交换器底板4a的下面设有热交换器齿条4b,热交换器齿条4b均布在齿状热交换器底板4a的一个面上,热交换器齿条4b数量为6—36条,在齿状热交换器4的下方设有四方环状水箱7;所述的四方环状水箱7由四方环状水箱左侧通道7a、四方环状水箱中部燃烧通道7b、四方环状水箱上水管7c、四方环状水箱右侧通道7d、四方环状水箱下部排水管7e、排水管控制阀门7f构成,四方环状水箱中部燃烧通道7b的前后左右均设有水流通道,并相互连通,四方环状水箱左侧通道7a与四方环状水箱中部燃烧通道7b的前后水流通道与四方环状水箱右侧通道7d汇合相通,四方环状水箱7的上部设有四方环状水箱上水管7c,四方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桶状水箱和四方环状水箱上下相连的散热器蒸炉,包括蒸炉面板(1)、蒸炉本体(6)、进气管(8)、燃气阀(9)、燃烧器(10)、点火针(11)、点火器(12),在蒸炉本体(6)的上端装配连接蒸炉面板(1),在蒸炉本体(6)的左侧壁或者右侧壁装配连接进气管(8),在蒸炉本体(6)的内腔设置燃气阀(9)、燃烧器(10)、点火针(11)、点火器(12),进气管(8)的一端与燃气输送管道连接,进气管(8)的另一端与燃烧器(10)连接,在燃烧器(10)上装配连接点火针(11),点火器(12)的一端固定在蒸炉本体(6)上,点火器(12)的另一端延伸在点火针(11)上,燃气阀(9)的一端与蒸炉本体联接固定在一起,燃气阀(9)的另一端与燃烧器(10)联接固定在一起,其特征在于:蒸炉本体(6)由本体左侧挡板(6a)、本体左侧排烟通道(6b)、圆桶状水箱支板(6c)、角支架(6d)、本体右侧挡板(6e)、本体右侧排烟通道(6f)、进气管通孔(6g)、支柱固定螺母(6h)、蒸炉本体底座支柱(6i)、蒸炉本体后面板(6j)、蒸炉本体底座(6k)、蒸炉本体右侧面板(6m)、蒸炉本体正面板(6n)、蒸炉本体左侧面板(6o)、面板通孔(6p)构成, 蒸炉本体后面板(6j)、蒸炉本体右侧面板(6m)、蒸炉本体正面板(6n)、蒸炉本体左侧面板(6o)相互连接构成四面体, 四面体的下端与蒸炉本体底座(6k)连接构成蒸炉本体(1)的五面体, 蒸炉本体(1)上端面敞开, 在蒸炉本体后面板(6j)、蒸炉本体右侧面板(6m)、蒸炉本体左侧面板(6o)上设有6—18个面板通孔(6p),在蒸炉本体底座(6k)连接装配蒸炉本体底座支柱(6i),本体底座支柱(6i)由支柱固定螺母(6h)将本体底座支柱(6i)与蒸炉本体底座(6k)连接固定在一起,本体左侧挡板(6a)、本体左侧排烟通道(6b)与蒸炉本体左侧面板(6o)联接固定在一起, 蒸炉本体左侧面板(6o)与本体左侧排烟通道(6b)对应的处设有通道口,本体右侧挡板(6e)、本体右侧排烟通道(6f)与蒸炉本体右侧面板(6m)联接固定在一起, 蒸炉本体右侧面板(6m)与本体右侧排烟通道(6f)对应的处设有通道口,在蒸炉本体(6)的内腔的蒸炉本体后面板(6j)、蒸炉本体右侧面板(6m)、蒸炉本体正面板(6n)、蒸炉本体左侧面板(6o)上设有装配圆桶状水箱支板(6c)的角支架(6d),角支架(6d)与蒸炉本体后面板(6j)、蒸炉本体右侧面板(6m)、蒸炉本体正面板(6n)、蒸炉本体左侧面板(6o)连接固定在一起, 角支架(6d)上面联接固定圆桶状水箱支板(6c);所述的蒸炉本体(6)的内腔在固定圆桶状水箱支板(6c)的上面联接固定圆桶状水箱(3),固定圆桶状水箱支板(6c)的下面联接固定齿状热交换器(4);所述的齿状热交换器(4)由齿状热交换器底板(4a)、热交换器齿条(4b)、四方环状水箱上水管通孔(4c)构成, 齿状热交换器底板(4a)与固定圆桶状水箱支板(6c)的上接触面为平面,齿状热交换器底板(4a)上设有与四方环状水箱上水管(7c)穿越的通孔(4c),齿状热交换器底板(4a)的下面设有热交换器齿条(4b),热交换器齿条(4b)均布在齿状热交换器底板(4a)的一个面上,热交换器齿条(4b)数量为6—36条,在齿状热交换器(4)的下方设有四方环状水箱(7);所述的四方环状水箱(7)由四方环状水箱左侧通道(7a)、四方环状水箱中部燃烧通道(7b)、四方环状水箱上水管(7c)、四方环状水箱右侧通道(7d)、四方环状水箱下部排水管(7e)、排水管控制阀门(7f)构成, 四方环状水箱中部燃烧通道(7b)的前后左右均设有水流通道,并相互连通,四方环状水箱左侧通道(7a)与四方环状水箱中部燃烧通道(7b)的前后水流通道与四方环状水箱右侧通道(7d)汇合相通,四方环状水箱(7) 的上部设有四方环状水箱上水管(7c),四方环状水箱上水管(7c)穿越齿状热交换器(4)的通孔(4c)和固定圆桶状水箱支板(6c)与水箱底部通孔(3e)相通并联接固定在一起,四方环状水箱(7) 的下部设有排水管(7e),排水管(7e)的一端与四方环状水箱(7)联接固定在一起,并且排水管(7e)的水路与四方环状水箱右侧通道(7d)相通,排水管(7e)的另一端装配排水管控制阀门(7f);在四方环状水箱(7)的下部设有进气管(8)、燃气阀(9)、燃烧器(10)、点火针(11)、点火器(12),在蒸炉本体(6)的左侧壁或者右侧壁装配连接进气管(8),进气管(8)的一端与燃气输送管道连接,进气管(8)的另一端依次与燃烧器(10)连接,在燃烧器(10)上装配连接点火针(11),点火器(12)的一端固定在蒸炉本体(6)上,点火器(12)的另一端延伸在点火针(11)上,燃气阀(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桶状水箱和四方环状水箱上下相连的散热器蒸炉,包括蒸炉面板(1)、蒸炉本体(6)、进气管(8)、燃气阀(9)、燃烧器(10)、点火针(11)、点火器(12),在蒸炉本体(6)的上端装配连接蒸炉面板(1),在蒸炉本体(6)的左侧壁或者右侧壁装配连接进气管(8),在蒸炉本体(6)的内腔设置燃气阀(9)、燃烧器(10)、点火针(11)、点火器(12),进气管(8)的一端与燃气输送管道连接,进气管(8)的另一端与燃烧器(10)连接,在燃烧器(10)上装配连接点火针(11),点火器(12)的一端固定在蒸炉本体(6)上,点火器(12)的另一端延伸在点火针(11)上,燃气阀(9)的一端与蒸炉本体联接固定在一起,燃气阀(9)的另一端与燃烧器(10)联接固定在一起,其特征在于:蒸炉本体(6)由本体左侧挡板(6a)、本体左侧排烟通道(6b)、圆桶状水箱支板(6c)、角支架(6d)、本体右侧挡板(6e)、本体右侧排烟通道(6f)、进气管通孔(6g)、支柱固定螺母(6h)、蒸炉本体底座支柱(6i)、蒸炉本体后面板(6j)、蒸炉本体底座(6k)、蒸炉本体右侧面板(6m)、蒸炉本体正面板(6n)、蒸炉本体左侧面板(6o)、面板通孔(6p)构成,蒸炉本体后面板(6j)、蒸炉本体右侧面板(6m)、蒸炉本体正面板(6n)、蒸炉本体左侧面板(6o)相互连接构成四面体,四面体的下端与蒸炉本体底座(6k)连接构成蒸炉本体(1)的五面体,蒸炉本体(1)上端面敞开,在蒸炉本体后面板(6j)、蒸炉本体右侧面板(6m)、蒸炉本体左侧面板(6o)上设有6—18个面板通孔(6p),在蒸炉本体底座(6k)连接装配蒸炉本体底座支柱(6i),本体底座支柱(6i)由支柱固定螺母(6h)将本体底座支柱(6i)与蒸炉本体底座(6k)连接固定在一起,本体左侧挡板(6a)、本体左侧排烟通道(6b)与蒸炉本体左侧面板(6o)联接固定在一起,蒸炉本体左侧面板(6o)与本体左侧排烟通道(6b)对应的处设有通道口,本体右侧挡板(6e)、本体右侧排烟通道(6f)与蒸炉本体右侧面板(6m)联接固定在一起,蒸炉本体右侧面板(6m)与本体右侧排烟通道(6f)对应的处设有通道口,在蒸炉本体(6)的内腔的蒸炉本体后面板(6j)、蒸炉本体右侧面板(6m)、蒸炉本体正面板(6n)、蒸炉本体左侧面板(6o)上设有装配圆桶状水箱支板(6c)的角支架(6d),角支架(6d)与蒸炉本体后面板(6j)、蒸炉本体右侧面板(6m)、蒸炉本体正面板(6n)、蒸炉本体左侧面板(6o)连接固定在一起,角支架(6d)上面联接固定圆桶状水箱支板(6c);所述的蒸炉本体(6)的内腔在固定圆桶状水箱支板(6c)的上面联接固定圆桶状水箱(3),固定圆桶状水箱支板(6c)的下面联接固定齿状热交换器(4);所述的齿状热交换器(4)由齿状热交换器底板(4a)、热交换器齿条(4b)、四方环状水箱上水管通孔(4c)构成,齿状热交换器底板(4a)与固定圆桶状水箱支板(6c)的上接触面为平面,齿状热交换器底板(4a)上设有与四方环状水箱上水管(7c)穿越的通孔(4c),齿状热交换器底板(4a)的下面设有热交换器齿条(4b),热交换器齿条(4b)均布在齿状热交换器底板(4a)的一个面上,热交换器齿条(4b)数量为6—36条,在齿状热交换器(4)的下方设有四方环状水箱(7);所述的四方环状水箱(7)由四方环状水箱左侧通道(7a)、四方环状水箱中部燃烧通道(7b)、四方环状水箱上水管(7c)、四方环状水箱右侧通道(7d)、四方环状水箱下部排水管(7e)、排水管控制阀门(7f)构成,四方环状水箱中部燃烧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冼振球
申请(专利权)人:冼振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