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路套管内供水钢管牵引装置及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6588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40
本申请涉及一种过路套管内供水钢管牵引装置及施工方法,涉及管线穿管技术的领域,其包括用以进行支撑供水钢管的承托板和底板,承托板和底板之间可升降设置,承托板和底板均呈弧面设置,承托板和底板的弧形方向相同,底板的弧形凹面朝向承托板,底板背离承托板的一侧设置有驱动底板沿套管轴向进行移动的驱动组件。本申请具有便于将供水钢管牵引至过路套管内,减少了施工过程中对公路或铁路运行干扰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路套管内供水钢管牵引装置及施工方法
本申请涉及管线穿管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过路套管内供水钢管牵引装置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在大型管线穿越公路、铁路等路基时一般采用非开挖施工方法,套管施工完成后,穿管作业方法影响着管线施工质量和运行安全。相关技术中,当某段公路、铁路等路基进行穿管作业时,必须对该段公路和铁路进行围挡,利用大型起吊设备对管线运行施工。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大型起吊设备处于公路、铁路的安全运行区内,严重影响了公路、铁路的正常安全运行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大型起吊设备处于公路、铁路的安全运行区内,严重影响了公路、铁路的正常安全运行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过路套管内供水钢管牵引装置及施工方法。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过路套管内供水钢管牵引装置及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过路套管内供水钢管牵引装置,包括用以进行支撑供水钢管的承托板和底板,承托板和底板之间可升降设置,承托板和底板均呈弧面设置,承托板和底板的弧形方向相同,底板的弧形凹面朝向承托板,底板背离承托板的一侧设置有驱动底板沿套管轴向进行移动的驱动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供水钢管放置在承托板表面,启动驱动组件使得承托板带动着供水钢管进行牵引移动,底板的弧形设置能够更好的适应不同尺寸的过路套管,承托板的弧形设置能够更好的支撑不同尺寸的供水钢管,从而减少了对大型起吊设备的使用,减少了供水钢管安装对公路或铁路的影响。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有驱动电机和车轮,车轮设置有两个,两个车轮相对于驱动电机对称设置,驱动电机与底板背离承托板的一侧固定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驱动锥齿轮,驱动锥齿轮上啮合有两个关于驱动电机输出轴相对的变向锥齿轮,其中一个变向锥齿轮背离驱动锥齿轮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传动转轴,第一传动转轴与底板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线垂直于驱动电机,第一传动转轴背离变向锥齿轮的一端与车轮固定连接,另一个变向锥齿轮背离驱动锥齿轮的一侧设置有变向件以将变向锥齿轮的转动方向进行翻转以驱动另一个车轮的反向旋转,关于驱动电机对称的两个车轮的转动轴线在同一水平面的投影上呈具有一定夹角的设置以适应过路套杆的弧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带动驱动锥齿轮转动,驱动锥齿轮带动两个变向锥齿轮转动,此时两个变向锥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反,其中一个变向锥齿轮带动第一传动转轴转动,从而带动一个车轮转动,另一个变向锥齿轮通过变向件使得另一个车轮也沿着相同的方向进行转动,从而实现了牵引装置沿过路套管轴向的移动以对供水钢管实现牵引。优选的,所述变向件包括有第二传动转轴,第二传动转轴与变向锥齿轮背离驱动锥齿轮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传动转轴与底座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线垂直于驱动电机,第二传动转轴背离变向锥齿轮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变向齿轮,第一变向齿轮上啮合有第二变向齿轮,第二变向齿轮背离第二传动转轴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变向转轴,变向转轴与底座转动配合且转动轴线垂直于驱动电机,一个车轮固定连接在变向转轴背离第二变向齿轮的一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变向锥齿轮带动第二转动转轴转动,第二传动转轴带动第一变向齿轮转动,第一变向齿轮带动第二变向齿轮转动,第二变向齿轮通过变向转轴带动车轮转动,此时两个车轮转动速度和转动方向相同,从而提高了牵引装置移动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底板与承托板之间设置有液压缸,液压缸的两端分别与底板和承托板靠近中心处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在将牵引装置放置在过路套管内后,需要调整供水钢管的底端与过路套管底部之间的距离,操作人员启动液压杆,使得承托板与底板之间产生相对距离的改变,方便了操作人员后续对供水钢管位置的固定。优选的,所述承托板和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四个平衡件,平衡件均匀设置在底板靠近四角处,平衡件包括有平衡伸缩杆、平衡套杆和平衡弹簧,平衡套杆的底端与底板铰接且铰接轴线平行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平衡套杆背离底板的一端呈开口状,平衡弹簧设置在平衡套杆内,平衡弹簧的一端与平衡套杆开口朝向的底壁固定连接,平衡伸缩杆插入至平衡套杆内且与平衡套杆滑动配合且滑动方向平行于平衡套杆的轴向,平衡伸缩杆靠近底板的一端与平衡弹簧固定连接,平衡伸缩杆背离平衡套杆的一端与承托板铰接且铰接轴线平行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平衡件的伸缩原理为:在平衡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平衡伸缩杆与平衡套杆之间产生相对的滑动,平衡件会通过自身的伸缩来适应承托板与底板之间距离的改变,从而能够对承托板和底板之间起到一定的平衡稳固的作用。优选的,所述承托板的尺寸大于底板的尺寸,承托板靠近边缘的四角处均固定设置有第一定位伸缩杆,第一定位伸缩杆垂直于承托板设置,第一定位伸缩杆背离承托板的一侧套设有第一定位套杆,第一定位套杆与第一定位伸缩杆滑动配合且滑动方向垂直于承托板,第一定位套杆的外周处设置有螺栓,螺栓穿过第一定位套杆抵接在第一定位伸缩杆的外周处以将第一定位套杆和第一定位伸缩杆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第一定位伸缩杆和第一定位套杆相对的距离,使得第一定位轮抵接在过路套管的内周上,然后将螺栓穿过第一定位套杆抵接在第一定位伸缩杆的外周处以将第一定位套杆和第一定位伸缩杆相对固定,使得牵引装置不易再过路套管内产生周向的转动,提高了牵引装置对供水钢管牵引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套杆背离第一定位伸缩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定位轮,第一定位轮与第一定位套杆转动配合且转动轴线沿承托板的弧形延伸方向上垂直于第一定位套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定位轮的设置,将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减少了牵引装置在过路套管内移动受到的摩擦阻力,提高了牵引装置在过路套管移动的流畅性。优选的,所述承托板背离底板的一侧位于弧形底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定位套杆,第二定位套杆与承托板垂直固定,第二定位套杆背离承托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定位伸缩杆,第二定位伸缩杆插入至第二定位套杆内,第二定位伸缩杆与第二定位套杆滑动配合且滑动方向垂直于承托板.第二定位套杆的外周处设置有固定螺栓,固定螺栓穿过第二定位套杆与第二定位伸缩杆的外周抵接以将第二定位套杆和第二定位伸缩杆相对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第二定位伸缩杆和第二定位套杆相对的距离,使得第二定位伸缩杆抵接在过路套管的内周上,然后将螺栓穿过第二定位套杆抵接在第二定位伸缩杆的外周处以将第二定位套杆和第二定位伸缩杆相对固定,从而进一步使得牵引装置不易再过路套管内产生周向的转动,提高了牵引装置对供水钢管牵引的稳定性。优选的,所述第二定位伸缩杆背离第二定位套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定位轮,第二定位轮与第二定位伸缩杆转动配合且转动轴线沿承托板的弧形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定位伸缩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定位轮的设置,将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减少了牵引装置在过路套管内移动受到的摩擦阻力,提高了牵引装置在过路套管移动的流畅性。一种过路套管内供水钢管牵引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牵引装置放置在过路套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路套管内供水钢管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以进行支撑供水钢管的承托板(11)和底板(12),承托板(11)和底板(12)之间可升降设置,承托板(11)和底板(12)均呈弧面设置,承托板(11)和底板(12)的弧形方向相同,底板(12)的弧形凹面朝向承托板(11),底板(12)背离承托板(11)的一侧设置有驱动底板(12)沿套管轴向进行移动的驱动组件(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路套管内供水钢管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以进行支撑供水钢管的承托板(11)和底板(12),承托板(11)和底板(12)之间可升降设置,承托板(11)和底板(12)均呈弧面设置,承托板(11)和底板(12)的弧形方向相同,底板(12)的弧形凹面朝向承托板(11),底板(12)背离承托板(11)的一侧设置有驱动底板(12)沿套管轴向进行移动的驱动组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路套管内供水钢管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2)包括有驱动电机(21)和车轮(24),车轮(24)设置有两个,两个车轮(24)相对于驱动电机(21)对称设置,驱动电机(21)与底板(12)背离承托板(11)的一侧固定连接,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驱动锥齿轮(22),驱动锥齿轮(22)上啮合有两个关于驱动电机(21)输出轴相对的变向锥齿轮(23),其中一个变向锥齿轮(23)背离驱动锥齿轮(2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传动转轴(25),第一传动转轴(25)与底板(12)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线垂直于驱动电机(21),第一传动转轴(25)背离变向锥齿轮(23)的一端与车轮(24)固定连接,另一个变向锥齿轮(23)背离驱动锥齿轮(22)的一侧设置有变向件(26)以将变向锥齿轮(23)的转动方向进行翻转以驱动另一个车轮(24)的反向旋转,关于驱动电机(21)对称的两个车轮(24)的转动轴线在同一水平面的投影上呈具有一定夹角的设置以适应过路套杆的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过路套管内供水钢管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向件(26)包括有第二传动转轴(261),第二传动转轴(261)与变向锥齿轮(23)背离驱动锥齿轮(22)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二传动转轴(261)与底座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线垂直于驱动电机(21),第二传动转轴(261)背离变向锥齿轮(23)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一变向齿轮(262),第一变向齿轮(262)上啮合有第二变向齿轮(263),第二变向齿轮(263)背离第二传动转轴(26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变向转轴(264),变向转轴(264)与底座转动配合且转动轴线垂直于驱动电机(21),一个车轮(24)固定连接在变向转轴(264)背离第二变向齿轮(263)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过路套管内供水钢管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2)与承托板(11)之间设置有液压缸(13),液压缸(13)的两端分别与底板(12)和承托板(11)靠近中心处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过路套管内供水钢管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板(11)和所述底板(12)之间设置有四个平衡件(14),平衡件(14)均匀设置在底板(12)靠近四角处,平衡件(14)包括有平衡伸缩杆(141)、平衡套杆(142)和平衡弹簧(143),平衡套杆(142)的底端与底板(12)铰接且铰接轴线平行于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平衡套杆(142)背离底板(12)的一端呈开口状,平衡弹簧(143)设置在平衡套杆(142)内,平衡弹簧(143)的一端与平衡套杆(142)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宏利燕永平庞拓张记广杜伟丽王长欢王璞袁伟项荣军贾江坤李向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六局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