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开槽退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1512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不开槽退管结构,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包括土体、顶管本体、支撑组件、退管组件和电控柜;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支撑组件和退管组件的设置,退管组件安装在顶管本体的外侧,伸缩杆的末端位于套筒的内部,伸缩杆通电运行,前后两侧的伸缩杆同时向套筒和顶板施力,通过伸缩杆向套筒和顶板施加推力,将顶管本体从土体内退出,相比采用开槽进行顶管的退管作业,节省大量的劳动力和时间,提高退管结构的工作效率;通过支撑组件的设置,支撑板对伸缩杆起到支撑作用,且通过支撑板和土体承受伸缩杆的反作用力,保证退管结构正常运行;不开槽退管结构构造简单,操作方便快捷,便于市场推广与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开槽退管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不开槽退管结构。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管道顶管施工时,往土体中推入顶管,但是当顶管在土体内遇到障碍或者需中途遇到设备故障而无法继续顶进时,则需要按照顶管顶进的方向反向将其退出,现有顶管用退管结构需要进行开槽才能进行顶管的退管作业,增加顶管退管的难度,浪费劳动力和时间,且降低退管结构的工作效率,急需研制一种不开槽退管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且便于市场推广与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不开槽退管结构,以解决现有顶管用退管结构需要进行开槽才能进行顶管的退管作业,增加顶管退管的难度,浪费劳动力和时间,且降低退管结构的工作效率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不开槽退管结构,包括土体、顶管本体、支撑组件、退管组件和电控柜,所述顶管本体埋设在土体的内部,且顶管本体的末端贯穿至土体的外侧,所述支撑组件连接在土体的外侧,且支撑组件位于顶管本体的外侧的,所述退管组件连接在顶管本体的外侧,且退管组件位于土体的外侧,所述电控柜设置在工作坑内;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板、通槽和伸缩杆,所述支撑板连接在土体的外侧,所述通槽开设在支撑板的中间位置,所述伸缩杆采用两个,且伸缩杆连接在支撑板背离土体一侧的前后两侧。优选的,所述电控柜通过导线与市电相连,所述支撑板采用长条形,且支撑板的两端位于顶管本体的左右两侧,所述通槽采用圆柱形,且通槽的深度等于支撑板的厚度,该通槽用于顶管本体穿过支撑板,所述伸缩杆位于通槽的左右两侧,且伸缩杆通过导线与电控柜相连。优选的,所述退管组件包括第一固定组件、第二固定组件、顶板、套筒和连接杆,所述第一固定组件连接在顶管本体外侧靠近土体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组件连接在顶管本体的外侧,且第二固定组件位于第一固定组件背离土体的一侧。优选的,所述连接杆采用两个,且连接杆安装在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之间,所述顶板采用两个,且顶板连接在第二固定组件前后两侧的中间位置,所述套筒采用两个,且套筒连接在顶板靠近第一固定组件的一侧。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组件与第二固定组件平行设置,所述套筒采用中空结构,且套筒与伸缩杆对齐,该套筒位于伸缩杆末端的外侧,所述连接杆采用圆柱形,且连接杆的长度等于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之间的距离。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防滑垫、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板采用两个,且第一固定板铰链在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的一端,该第一固定板之间通过轴销相连。优选的,所述所述第二固定板采用两个,且第二固定板连接在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的另一端,该第二固定板之间通过螺栓相连,所述防滑垫采用两个,且防滑垫连接在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的内侧,所述第一固定组件与第二固定组件采用相似的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采用相同的尺寸,所述防滑垫的尺寸与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的尺寸匹配;所述第一固定板开设有轴销孔,所述第二固定板开设有螺栓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通过支撑组件和退管组件的设置,退管组件安装在顶管本体的外侧,伸缩杆的末端位于套筒的内部,伸缩杆通电运行,前后两侧的伸缩杆同时向套筒和顶板施力,通过伸缩杆向套筒和顶板施加推力,将顶管本体从土体内退出,相比采用开槽进行顶管的退管作业,降低顶管退管的难度,节省大量的劳动力和时间,提高退管结构的工作效率。2、本专利技术,通过支撑组件的设置,支撑板对伸缩杆起到支撑作用,且通过支撑板和土体承受伸缩杆的反作用力,保证退管结构正常运行。3、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的设置,第一固定组件将伸缩杆施加在顶板上的力转化为顶管本体背向土体的退管力,实现顶管本体慢慢的退出,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通过连接杆相连,增大退管组件与顶管本体的接触面积,保证顶管本体快速从土体内退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发提供的一种不开槽退管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退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第二固定组件、顶板和套筒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土体,2-顶管本体,3-支撑组件,31-支撑板,32-通槽,33-伸缩杆,4-退管组件,41-第一固定组件,42-第二固定组件,421-第一固定环,422-第二固定环,423-防滑垫,424-第一固定板,425-第二固定板,43-顶板,44-套筒,45-连接杆,5-电控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一种不开槽退管结构,包括土体1、顶管本体2、支撑组件3、退管组件4和电控柜5,顶管本体2埋设在土体1的内部,且顶管本体2的末端贯穿至土体1的外侧,支撑组件3连接在土体1的外侧,且支撑组件3位于顶管本体2的外侧的,退管组件4连接在顶管本体2的外侧,且退管组件4位于土体1的外侧,电控柜5设置在工作坑内;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支撑组件3包括支撑板31、通槽32和伸缩杆33,支撑板31连接在土体1的外侧,通槽32开设在支撑板31的中间位置,伸缩杆33采用两个,且伸缩杆33连接在支撑板31背离土体1一侧的前后两侧;电控柜5通过导线与市电相连,支撑板31采用长条形,且支撑板31的两端位于顶管本体2的左右两侧,通槽32采用圆柱形,且通槽32的深度等于支撑板31的厚度,该通槽32用于顶管本体2穿过支撑板31,伸缩杆33位于通槽32的左右两侧,且伸缩杆33通过导线与电控柜5相连,支撑板31对伸缩杆33起到支撑作用,且通过支撑板31和土体1承受伸缩杆33的反作用力,保证退管结构正常运行。本实施例中,具体的,退管组件4包括第一固定组件41、第二固定组件42、顶板43、套筒44和连接杆45,第一固定组件41连接在顶管本体2外侧靠近土体1的一端,第二固定组件42连接在顶管本体2的外侧,且第二固定组件42位于第一固定组件41背离土体1的一侧;连接杆45采用两个,且连接杆45安装在第一固定组件41和第二固定组件42之间,顶板43采用两个,且顶板43连接在第二固定组件42前后两侧的中间位置,套筒44采用两个,且套筒44连接在顶板43靠近第一固定组件41的一侧;第一固定组件41与第二固定组件42平行设置,套筒44采用中空结构,且套筒44与伸缩杆33对齐,该套筒44位于伸缩杆33末端的外侧,连接杆45采用圆柱形,且连接杆45的长度等于第一固定组件41和第二固定组件42之间的距离,退管组件4安装在顶管本体2的外侧,伸缩杆33的末端位于套筒44的内部,伸缩杆33通电运行,前后两侧的伸缩杆33同时向套筒44和顶板43施力,通过伸缩杆33向套筒44和顶板43施加推力,将顶管本体2从土体1内退出,相比采用开槽进行顶管的退管作业,降低顶管退管的难度,节省大量的劳动力和时间,提高退管结构的工作效率。...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开槽退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土体(1)、顶管本体(2)、支撑组件(3)、退管组件(4)和电控柜(5),所述顶管本体(2)埋设在土体(1)的内部,且顶管本体(2)的末端贯穿至土体(1)的外侧,所述支撑组件(3)连接在土体(1)的外侧,且支撑组件(3)位于顶管本体(2)的外侧的,所述退管组件(4)连接在顶管本体(2)的外侧,且退管组件(4)位于土体(1)的外侧,所述电控柜(5)设置在工作坑内;/n所述支撑组件(3)包括支撑板(31)、通槽(32)和伸缩杆(33),所述支撑板(31)连接在土体(1)的外侧,所述通槽(32)开设在支撑板(31)的中间位置,所述伸缩杆(33)采用两个,且伸缩杆(33)连接在支撑板(31)背离土体(1)一侧的前后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开槽退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土体(1)、顶管本体(2)、支撑组件(3)、退管组件(4)和电控柜(5),所述顶管本体(2)埋设在土体(1)的内部,且顶管本体(2)的末端贯穿至土体(1)的外侧,所述支撑组件(3)连接在土体(1)的外侧,且支撑组件(3)位于顶管本体(2)的外侧的,所述退管组件(4)连接在顶管本体(2)的外侧,且退管组件(4)位于土体(1)的外侧,所述电控柜(5)设置在工作坑内;
所述支撑组件(3)包括支撑板(31)、通槽(32)和伸缩杆(33),所述支撑板(31)连接在土体(1)的外侧,所述通槽(32)开设在支撑板(31)的中间位置,所述伸缩杆(33)采用两个,且伸缩杆(33)连接在支撑板(31)背离土体(1)一侧的前后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开槽退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柜(5)通过导线与市电相连,所述支撑板(31)采用长条形,且支撑板(31)的两端位于顶管本体(2)的左右两侧,所述通槽(32)采用圆柱形,且通槽(32)的深度等于支撑板(31)的厚度,该通槽(32)用于顶管本体(2)穿过支撑板(31),所述伸缩杆(33)位于通槽(32)的左右两侧,且伸缩杆(33)通过导线与电控柜(5)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开槽退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管组件(4)包括第一固定组件(41)、第二固定组件(42)、顶板(43)、套筒(44)和连接杆(45),所述第一固定组件(41)连接在顶管本体(2)外侧靠近土体(1)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组件(42)连接在顶管本体(2)的外侧,且第二固定组件(42)位于第一固定组件(41)背离土体(1)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不开槽退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45)采用两个,且连接杆(45)安装在第一固定组件(41)和第二固定组件(42)之间,所述顶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德凡陈建宁颜苓布振华陈衡郭一贤蒋卫松陈玉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第三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