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开槽退管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不开槽退管结构。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管道顶管施工时,往土体中推入顶管,但是当顶管在土体内遇到障碍或者需中途遇到设备故障而无法继续顶进时,则需要按照顶管顶进的方向反向将其退出,现有顶管用退管结构需要进行开槽才能进行顶管的退管作业,增加顶管退管的难度,浪费劳动力和时间,且降低退管结构的工作效率,急需研制一种不开槽退管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且便于市场推广与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不开槽退管结构,以解决现有顶管用退管结构需要进行开槽才能进行顶管的退管作业,增加顶管退管的难度,浪费劳动力和时间,且降低退管结构的工作效率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不开槽退管结构,包括土体、顶管本体、支撑组件、退管组件和电控柜,所述顶管本体埋设在土体的内部,且顶管本体的末端贯穿至土体的外侧,所述支撑组件连接在土体的外侧,且支撑组件位于顶管本体的外侧的,所述退管组件连接在顶管本体的外侧,且退管组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开槽退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土体(1)、顶管本体(2)、支撑组件(3)、退管组件(4)和电控柜(5),所述顶管本体(2)埋设在土体(1)的内部,且顶管本体(2)的末端贯穿至土体(1)的外侧,所述支撑组件(3)连接在土体(1)的外侧,且支撑组件(3)位于顶管本体(2)的外侧的,所述退管组件(4)连接在顶管本体(2)的外侧,且退管组件(4)位于土体(1)的外侧,所述电控柜(5)设置在工作坑内;/n所述支撑组件(3)包括支撑板(31)、通槽(32)和伸缩杆(33),所述支撑板(31)连接在土体(1)的外侧,所述通槽(32)开设在支撑板(31)的中间位置,所述伸缩杆(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开槽退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土体(1)、顶管本体(2)、支撑组件(3)、退管组件(4)和电控柜(5),所述顶管本体(2)埋设在土体(1)的内部,且顶管本体(2)的末端贯穿至土体(1)的外侧,所述支撑组件(3)连接在土体(1)的外侧,且支撑组件(3)位于顶管本体(2)的外侧的,所述退管组件(4)连接在顶管本体(2)的外侧,且退管组件(4)位于土体(1)的外侧,所述电控柜(5)设置在工作坑内;
所述支撑组件(3)包括支撑板(31)、通槽(32)和伸缩杆(33),所述支撑板(31)连接在土体(1)的外侧,所述通槽(32)开设在支撑板(31)的中间位置,所述伸缩杆(33)采用两个,且伸缩杆(33)连接在支撑板(31)背离土体(1)一侧的前后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开槽退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柜(5)通过导线与市电相连,所述支撑板(31)采用长条形,且支撑板(31)的两端位于顶管本体(2)的左右两侧,所述通槽(32)采用圆柱形,且通槽(32)的深度等于支撑板(31)的厚度,该通槽(32)用于顶管本体(2)穿过支撑板(31),所述伸缩杆(33)位于通槽(32)的左右两侧,且伸缩杆(33)通过导线与电控柜(5)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开槽退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管组件(4)包括第一固定组件(41)、第二固定组件(42)、顶板(43)、套筒(44)和连接杆(45),所述第一固定组件(41)连接在顶管本体(2)外侧靠近土体(1)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组件(42)连接在顶管本体(2)的外侧,且第二固定组件(42)位于第一固定组件(41)背离土体(1)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不开槽退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45)采用两个,且连接杆(45)安装在第一固定组件(41)和第二固定组件(42)之间,所述顶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德凡,陈建宁,颜苓,布振华,陈衡,郭一贤,蒋卫松,陈玉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第三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