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尾砂井下存储系统形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下采矿领域,涉及一种尾砂井下存储系统形成方法,特别适用于尾砂产率大、尾矿库库容紧张的矿山企业处理选矿尾砂。
技术介绍
选矿尾砂是选矿作业环节中将目标有益组分提取后残留的一种固废产物,其产率通常远远大于目标有益组分,特别是对于有色金属矿山来说,其产率通常都在90%以上,如何低成本高效处理和利用选矿尾砂一直以来是矿业界面临的一大技术难题。选矿尾砂目前最常见的处理方法是用作井下采空区充填,即矿石被开采提升至地表后,再将选矿产生的尾砂重新充填到井下采空区中,以此实现空区处理和地压管理、尾砂处理和消耗等多个目的。但除了少数类似于铁矿等精矿产率高的矿种外,尾砂井下充填并不能完全消耗处理掉全部的尾砂,近年来还发展出类似于尾砂建材化等新的方向,但受限于市场规模和消费者接纳程度的限制,尾砂处理和消耗量仍然不多,因此还需要在地表建设尾矿库来堆存多余的尾砂。尾砂堆存地表将导致大量的经济、安全和环保问题。首先,尾砂堆存地表需征用大量地表土地来兴建尾矿库,投资造价大,成本高;同时,地表尾矿库堆存也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尾砂井下存储系统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a、所述尾砂井下存储系统布置在井下首采中段下盘围岩较稳固的岩层中并位于下中段回采时的岩石移动范围之外,在该岩层中沿走向划分盘区,盘区间设盘区间柱,盘区内划分采场,采场间设隔离间柱;/n步骤b、自上中段运输回风巷向下盘方向掘进上部盘区联络道,上部盘区联络道位于每个盘区间柱的中轴线上,上部盘区联络道另一端采用上部沿脉注浆巷联通,自上部盘区联络道向两侧采场掘进存储单元联络道,然后自存储单元联络道扩刷在采场上部形成凿岩硐室,凿岩硐室内留设条柱或点柱;/n步骤c、自首采中段的中段运输巷向下盘方向掘进下部盘区联络道,下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砂井下存储系统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所述尾砂井下存储系统布置在井下首采中段下盘围岩较稳固的岩层中并位于下中段回采时的岩石移动范围之外,在该岩层中沿走向划分盘区,盘区间设盘区间柱,盘区内划分采场,采场间设隔离间柱;
步骤b、自上中段运输回风巷向下盘方向掘进上部盘区联络道,上部盘区联络道位于每个盘区间柱的中轴线上,上部盘区联络道另一端采用上部沿脉注浆巷联通,自上部盘区联络道向两侧采场掘进存储单元联络道,然后自存储单元联络道扩刷在采场上部形成凿岩硐室,凿岩硐室内留设条柱或点柱;
步骤c、自首采中段的中段运输巷向下盘方向掘进下部盘区联络道,下部盘区联络道位于每个盘区间柱的中轴线上,在隔离间柱中掘进沿脉运输巷联通相邻的下部盘区联络道,每两个相邻的采场共用一条沿脉运输巷,自沿脉运输巷向两侧采场施工出矿进路和拉底巷;
步骤d、自首采中段的中段运输巷向下掘进联络斜坡道,联络斜坡道自首采中段标高下降垂高10-12m,然后沿矿体走向方向掘进下部沿脉注浆巷,所述下部沿脉注浆巷位于上中段运输回风巷靠矿体一侧;
步骤e、利用潜孔钻机在凿岩硐室中施工下向大直径深孔,采用大直径深孔阶段空场法对采场进行回采,采场崩落的岩石采用铲运机自出矿进路中铲出后装车运出,单个采场岩石出矿完毕后形成的空区即为一个存储单元,所有的存储单元即构成尾砂存储空间;
步骤f、在上中段回风运输巷中铺设进砂管,在上部盘区联络道中铺设进砂支管,在存储单元联络道铺设进临时进砂管,进砂管与进砂支管、进砂支管与临时进砂管之间分别采用三通阀门连接;在存储单元两侧安设垂直的脱水管,脱水管底部与出矿进路、下部盘区联络道及中段运输巷中的主排水管网联通;在下部注浆沿脉巷一侧施工水仓,在水仓一侧施工联络天井联通中段运输巷,水仓中设置水泵和排水管,排水管通过联络天井接入主排水管网中;
步骤g、利用潜孔钻机在上部沿脉注浆巷、上中段运输回风巷和沿走向方向两端最外侧的上部盘区联络道中施工垂直注浆孔,注浆孔孔底超出下部注浆沿脉巷底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卫星,周礼,欧任泽,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