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866051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润滑脂,所述润滑脂按照质量百分含量包括以下组分:基础油84‑97%,稠化剂2‑10%,抗氧剂0‑4%,防锈剂0‑4%,极压抗磨剂0‑4%;其中,所述基础油的40℃运动粘度为20‑150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化学化工

技术介绍
棉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具有种植面积大,产量高等特点。目前,主要使用采棉机进行棉花的采收,机械采棉不仅可以大大减轻劳动强度,采棉效率也大有提高。采棉机的摘锭是采棉机的核心部分,当采摘棉花时,棉花会缠绕在高速旋转的摘锭上,再通过脱棉装置将棉花与摘锭分离。为保证设置在摘锭上的摘锭齿轮的高效运转,通常将润滑脂送达摘锭齿轮,从而润滑高速旋转的摘锭齿轮。目前,大多润滑脂中的稠化剂使用十二羟基硬脂酸锂或十二羟基硬脂酸复合锂,但是,此类润滑脂的低温性较差,在气温较低的地区,需要将润滑脂预热一段时间才能使用,影响采棉机工作效率。为了解决上述润滑脂低温性较差的问题,部分润滑脂中的稠化剂采用硼酸或二元酸为原料,基础油全部或部分选用合成润滑油,但是其制作成本较高,不适合规模化使用。因此,提供一种低温性较好,且成本较低的润滑脂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润滑脂,用于解决现有的润滑脂低温性较差、制作成本较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润滑脂的制备方法,通过该制备方法得到的润滑脂,具备良好的低温性能,并且制作成本较低。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润滑脂,所述润滑脂按照质量百分含量包括以下组分:基础油84-97%,稠化剂2-10%,抗氧剂0-4%,防锈剂0-4%,极压抗磨剂0-4%;其中,所述基础油的40℃运动粘度为20-150mm2/s;所述稠化剂由十二羟基硬脂酸、硬脂酸与氢氧化锂反应得到。如上所述的润滑脂,其中,在65-75℃下,将氢氧化锂的水溶液、十二羟基硬脂酸、硬脂酸与混合后,升温至100-120℃,搅拌2-4h,得到所述稠化剂。如上所述的润滑脂,其中,所述十二羟基硬脂酸、硬脂酸、氢氧化锂的质量比为5:2:1。如上所述的润滑脂,其中,所述基础油为40℃运动粘度为20-110mm2/s,且粘度指数大于60的矿物型基础油。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任一所述的润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第一部分基础油、十二羟基硬脂酸以及硬脂酸混合升温至65-75℃后加入氢氧化锂水溶液,再次升温至100-120℃,2-4h后,得到第一体系;2)对所述第一体系进行脱水处理后加入第二部分基础油并升温至200-210℃,10min后,得到第二体系;3)向所述第二体系中加入剩余基础油并降温至120-130℃,得到所述润滑脂。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1)还包括:在所述升温之前加入抗氧剂。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1)还包括:在所述降温后加入防锈剂、极压抗磨剂中的至少一种。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1)之前,还包括将基础油等分为所述第一部分基础油、第二部分基础油以及剩余部分基础油。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1)中,所述十二羟基硬脂酸、硬脂酸、氢氧化锂的质量比为5: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任一所述的润滑脂或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润滑脂在采棉机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至少具有以下优势: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类型和粘度的基础油,并使用十二羟基硬脂酸和硬脂酸与氢氧化锂反应得到得产物作为稠化剂,有效改善了润滑脂的低温性能,并且基础油成本较低,进一步控制了润滑脂的成本。2、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润滑脂应用到采棉机中,由于润滑脂低温性能较好,在采棉机使用过程中,采棉机可不受气温的影响,正常启动及工作,解决了采棉机由于气温较低所导致的无法启动或启动困难的问题,保证了采棉机使用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润滑脂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润滑脂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润滑脂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表,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润滑脂,所述润滑脂按照质量百分含量包括以下组分:基础油84-97%,稠化剂2-10%,抗氧剂0-4%,防锈剂0-4%,极压抗磨剂0-4%;其中,所述基础油的40℃运动粘度为20-150mm2/s;所述稠化剂由十二羟基硬脂酸、硬脂酸与氢氧化锂反应得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润滑脂,选择40℃运动粘度为20-150mm2/s的基础油作为润滑脂主成分,并使用十二羟基硬脂酸和硬脂酸与氢氧化锂反应得到得产物作为稠化剂。通过选择合适类型和粘度的基础油并以一定比例复配稠化剂,有效改善了润滑脂的低温性能,并且本专利技术选择的基础油成本较低,进一步控制了润滑脂的成本。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润滑脂中,还可以通过加入抗氧剂、防锈剂以及极压抗磨剂,进一步提高润滑脂的其他性能,使其具有良好的低温流动性能和抗磨性能,满足润滑脂的使用要求。例如,本专利技术的润滑脂可以按照质量百分含量包括基础油84-97%,稠化剂2-10%;也可以在上述基础上,通过添加稠化剂、抗氧剂、防锈剂、极压抗磨剂中的至少一种使润滑脂的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润滑脂按照质量百分含量可以包括基础油84.9%、稠化剂10%、抗氧剂0.2%、防锈剂0.9%、极压抗磨剂4%。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润滑脂按照质量百分含量可以包括基础油96.9%、稠化剂2%、抗氧剂0.2%、防锈剂0.4%、极压抗磨剂0.5%。在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润滑脂按照质量百分含量可以包括基础油90%、稠化剂7.2%、抗氧剂0.2%、防锈剂1.2%、极压抗磨剂1.4%。在再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润滑脂按照质量百分含量可以包括基础油91.5%、稠化剂6%、抗氧剂0.2%、防锈剂0.5%、极压抗磨剂1.8%。在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润滑脂按照质量百分含量可以包括基础油93%、稠化剂5%、抗氧剂0.2%、防锈剂0.5%、极压抗磨剂1.3%。此外,为了进一步确保润滑脂的低温性,可以对基础油的运动粘度在上述范围内进行优化选择,并将基础油的粘度指数和来源也作为与润滑脂低温性相关的参数进行确定。具体地,可以选用40℃运动粘度为20-110mm2/s,且粘度指数大于60的矿物型基础油。具有上述粘度和粘度指数的矿物型基础油具备良好的低温性能,复配十二羟基硬脂酸和硬脂酸与氢氧化锂反应得到的稠化剂,有效改善了润滑脂的低温性能,并且,相比与合成油,矿物型基础油成本较低,进一步控制了润滑脂的成本。进一步地,在制备稠化剂的过程中,十二羟基硬脂酸、硬脂酸、氢氧化锂的质量比为5:2:1。本专利技术稠化剂反应的实质是十二羟基硬脂酸和硬脂酸与氢氧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润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脂按照质量百分含量包括以下组分:基础油84-97%,稠化剂2-10%,抗氧剂0-4%,防锈剂0-4%,极压抗磨剂0-4%;/n其中,所述基础油的40℃运动粘度为20-150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润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脂按照质量百分含量包括以下组分:基础油84-97%,稠化剂2-10%,抗氧剂0-4%,防锈剂0-4%,极压抗磨剂0-4%;
其中,所述基础油的40℃运动粘度为20-150mm2/s;
所述稠化剂由十二羟基硬脂酸、硬脂酸与氢氧化锂反应得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脂,其特征在于,在65-75℃下,将氢氧化锂的水溶液、十二羟基硬脂酸、硬脂酸与混合后,升温至100-120℃,搅拌2-4h,得到所述稠化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润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十二羟基硬脂酸、硬脂酸、氢氧化锂的质量比为5: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油为40℃运动粘度为20-110mm2/s,且粘度指数大于60的矿物型基础油。


5.一种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润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将第一部分基础油、十二羟基硬脂酸以及硬脂酸混合升温至65-75℃后加入氢氧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艺峰柯友胜花卉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油克拉玛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