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氧化与紫外联合式循流生态净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65787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接触氧化与紫外联合式循流生态净水系统,其特点包括漂浮承载单元、动力徊流单元、接触氧化单元及紫外强化单元;所述浮床承托单元由浮床和植物组成;所述动力徊流单元由太阳能组件、机身、输气管、曝气头、通气管、吸水口及喷水口组成;所述接触氧化单元由溢流孔、接触氧化管、生物膜填料和进水孔组成;所述紫外强化单元由入流孔、紫外辐照管、紫外灯和出流孔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空间利用率高、运行维护简便、综合收益较高等明显优势,通过动力徊流单元的曝气头和喷水口布设与接触氧化单元及紫外强化单元的竖向导流构型强化了水体的徊流循环作用并提升了水体溶解氧,同时通过接触氧化与紫外辐照的联合作用强化污水的净化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触氧化与紫外联合式循流生态净水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触氧化与紫外联合式循流生态净水系统。
技术介绍
生态浮床技术系地表水体净化领域最常用最广泛的原位修复技术之一。传统生态浮床因不占地、造价低、易管理等优点,在城市黑臭河道修复、富营养化湖泊治理、城市景观水体净化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工程应用。然而,实际应用中的传统生态浮床或一些专家学者提出的强化型生态浮床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其一,传统生态浮床的生物膜仅附着在植物根系或植物种植基质上,导致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有限,因而限值了传统生态浮床的净化效率;其二,传统生态浮床的水力循环条件不足,尤其是对于滞留型或缓流型地表水体,传统生态浮床只能静态处理其所在的表面水体,而对于距离较远或深处水体则几乎没有净化效果,为此相关领域专家和学者提出在传统生态浮床中引入水力循环系统,如:河道轴流泵、推流式曝气等,但该方法造价较高,且耗电量较大,不易推广;其三,传统生态浮床或强化型生态浮床均存在空间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即:仅利用靠近水面的空间进行净化,而未充分利用浮床的水下空间。随着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触氧化与紫外联合式循流生态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漂浮承载单元(1)、动力徊流单元(2)、接触氧化单元(3)和紫外强化单元(4);所述漂浮承载单元(1)中央贯通设置动力徊流单元(2),其四周贯穿设置若干接触氧化单元(3)和紫外强化单元(4);所述漂浮承载单元(1)由浮体(11)和植物(12)组成;所述动力徊流单元(2)由太阳能组件(21)、机身(22)、输气管(23)、曝气头(24)、通气管(25)、吸水口(26)及喷水口(27)组成;所述接触氧化单元(3)由溢流孔(31)、接触氧化管(32)、生物膜填料(33)和进水孔(34)组成;所述紫外强化单元(4)由入流孔(41)、紫外辐照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触氧化与紫外联合式循流生态净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漂浮承载单元(1)、动力徊流单元(2)、接触氧化单元(3)和紫外强化单元(4);所述漂浮承载单元(1)中央贯通设置动力徊流单元(2),其四周贯穿设置若干接触氧化单元(3)和紫外强化单元(4);所述漂浮承载单元(1)由浮体(11)和植物(12)组成;所述动力徊流单元(2)由太阳能组件(21)、机身(22)、输气管(23)、曝气头(24)、通气管(25)、吸水口(26)及喷水口(27)组成;所述接触氧化单元(3)由溢流孔(31)、接触氧化管(32)、生物膜填料(33)和进水孔(34)组成;所述紫外强化单元(4)由入流孔(41)、紫外辐照管(42)、紫外灯(43)和出流孔(44)组成;所述接触氧化管(32)和所述紫外辐照管(42)上部均种有植物(12);所述太阳能组件(21)与机身(22)及紫外灯(43)为电性相连;所述防水导线与所述机身(22)相连;所述机身(22)通过将所述通气管(25)导入的空气加压输送至所述输气管(23)和曝气头(24),同时将所述吸水口(26)吸入的污水向上提升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佳倚李聪刘旺张春柳姜博施常洁黄赛凯孙春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