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滨水道路的水流净化系统
本技术属于城市面源污染治理
,更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滨水道路的水流净化系统,适用于治理滨水道路处理雨水、道路冲洗水的污染,减缓入河入湖污染负荷并美化滨水道路。
技术介绍
滨水道路的大量建设对复杂而又敏感、脆弱的滨水生态环境造成了威胁,同时我国对自然雨水、道路冲洗水管理较弱,滨水道路的路面雨水大多直接排入水体使得大量路面污染物如汽车尾气和汽油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毒性有机物、交通工具生锈碎屑、轮胎颗粒、路面材料磨损颗粒及融雪剂等排入水体中,路面雨水污染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路面雨水中的COD、BOD、SS、pH、Pb等污染高,而水域中微生物降解这些污染物的速度很慢甚至很难讲解,相对比河流和海洋,湖泊水体污染自净速度慢,这对湖水的污染更严重,导致湖水中有毒有害污染物不断累积造成水华爆发、鱼类死亡、水质恶化等不良环境影响。现阶段常用的滨湖道路护岸、护坡主要包括两种,一种为硬质护岸,例如浆砌石、现浇混凝土护岸、预制混凝土块护岸等几种形式,这些硬质护岸对河流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硬质湖岸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滨水道路的水流净化系统,包括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1)和水生植物区(2),其特征在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1)包括下行流池单元(1-1)和上行流池单元(1-2),下行流池单元(1-1)底部设置过水孔(1-3),每米设置3~5个过水孔,下行流池单元(1-1)与上行流池单元(1-2)底部互通,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1)内设置有填料,下行流池单元(1-1)内填料从上到下依次为种植土层(a)、生物陶粒层(b)、砾石层(c);上行流池单元(1-2)内填料从上到下依次为碎石砂层(d)、砾石层(c),下行流池单元(1-1)和出水上行流池单元(1-2)的填料基质上部种植有湿地植物,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滨水道路的水流净化系统,包括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1)和水生植物区(2),其特征在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1)包括下行流池单元(1-1)和上行流池单元(1-2),下行流池单元(1-1)底部设置过水孔(1-3),每米设置3~5个过水孔,下行流池单元(1-1)与上行流池单元(1-2)底部互通,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1)内设置有填料,下行流池单元(1-1)内填料从上到下依次为种植土层(a)、生物陶粒层(b)、砾石层(c);上行流池单元(1-2)内填料从上到下依次为碎石砂层(d)、砾石层(c),下行流池单元(1-1)和出水上行流池单元(1-2)的填料基质上部种植有湿地植物,包括湿地植物Ⅰ区(1-4)和湿地植物Ⅱ区(1-5),所述的水生植物区(2)水深为0.2~0.5米,种植的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滨水道路的水流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为种植土层(a)、生物陶粒层(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振斌,张霞,周巧红,武俊梅,王川,张洪培,李亚华,李前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