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式水质净化生态桶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质净化
,尤其是一种可移动式水质净化生态桶。
技术介绍
在生态污水的处理过程中需要种植水草,水草种植在河道内,维修不方便,有些河道也没有种植的条件,所以采用生态桶可以放置在岸边,也可以放在室内,对水草收割方便,生态桶本身就有水质净化作用,集微生物处理和生态修复一体,提高末端水质指标,通过水质净化生态桶可以对水质进出净化。现有的水质净化生态桶有一些缺点,首先生态桶在使用时不便于生态桶的移动,在安装或者吊运生态桶时不方便,不能将生态桶很好的移动,其次,进水管在安装和拆卸时比较麻烦,不便于进水管的安装拆卸。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水质净化生态桶。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移动式水质净化生态桶,包括底座、支撑杆、进气管、固定框、副进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上端设置有生态桶主体,所述固定框的下端安装有移动轮,所述固定框的前后两端均开设有二号卡槽,所述底座的内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移动式水质净化生态桶,包括底座(1)、支撑杆(4)、进气管(9)、固定框(12)、副进水管(17),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设置有生态桶主体(2),所述固定框(12)的下端安装有移动轮(13),所述固定框(12)的前后两端均开设有二号卡槽(15),所述底座(1)的内部开设有一号卡槽(14),所述一号卡槽(14)的内部连接有限位卡板(16),所述固定框(12)的内部底端且底座(1)的内侧设置有调节机构(8),所述生态桶主体(2)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提手(3),所述生态桶主体(2)的前后两端且提手(3)的上方安装有吊环(5),所述生态桶主体(2)的内部安装有植物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式水质净化生态桶,包括底座(1)、支撑杆(4)、进气管(9)、固定框(12)、副进水管(17),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端设置有生态桶主体(2),所述固定框(12)的下端安装有移动轮(13),所述固定框(12)的前后两端均开设有二号卡槽(15),所述底座(1)的内部开设有一号卡槽(14),所述一号卡槽(14)的内部连接有限位卡板(16),所述固定框(12)的内部底端且底座(1)的内侧设置有调节机构(8),所述生态桶主体(2)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提手(3),所述生态桶主体(2)的前后两端且提手(3)的上方安装有吊环(5),所述生态桶主体(2)的内部安装有植物托架(10),所述进气管(9)的前端设置有出气管(11),所述底座(1)的一端连接有主进水管(18),所述支撑杆(4)的上端设置有支撑板(6),所述支撑板(6)的内部连接有固定螺丝(19),所述支撑板(6)的内部开设有固定槽(20),所述固定槽(20)的内部连接有限位机构(7),所述副进水管(17)、主进水管(18)的外部均连接有连接套管(22),所述连接套管(22)的一端连接有出水管(21),所述生态桶主体(2)的内部且植物托架(10)的下方设置有煤渣填料层(23);
所述输送机构调节机构(8)包括固定安装在固定框(12)内部底端的调节齿条(804),所述调节齿条(804)的后端连接有转动齿轮(803),所述转动齿轮(803)的内部设置有转动杆(802),所述转动杆(802)的两端安装有把手(801);
所述限位机构(7)包括活动连接在固定槽(20)内部的卡框(701),所述卡框(701)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704),所述卡框(701)的内部连接有转动螺杆(703),所述转动螺杆(703)的下端设置有转动球头(705),所述转动球头(705)的外部且卡框(701)的内侧连接有限位板(702)。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式水质净化生态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齿条(804)的数量为两组且固定安装在固定框(12)的内部底端,所述转动齿轮(803)与调节齿条(804)啮合连接,所述转动齿轮(803)卡在调节齿条(804)的内侧,所述转动杆(802)与转动齿轮(803)固定连接,所述把手(801)的数量为两组且关于固定安装在转动杆(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圣,张碧军,王成,张强,朱凯琳,周晴,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市萧山区湘湖环境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