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性高的粉尘去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65759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9
一种安全性高的粉尘去除系统,炭循环流量传感器设置在活性炭路径的上游或下游;所述第一炭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活性炭进料口上游;所述第二炭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活性炭出料口下游;所述风循环流量传感器设置在风选气体路径的上游或下游;所述第一风温度传感器设置在风选气体入口上游;所述第二风温度传感器设置在风选气体出口下游;惰性气体补入装置的出气口接入风选气体路径的上游或下游。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时刻了解风选过程中,各物料之间的温度关系,为风温的控制提供基础数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性高的粉尘去除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粉尘去除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安全性高的粉尘去除系统,属于烧结活性炭粉末处理

技术介绍
活性炭烟气净化技术具有多污染物协同高效净化的优势,适应烧结烟气组分复杂(SO2、NOx、粉尘、O2、水蒸气、重金属)、温度波动大(110-180℃)的特点,已经成功应用到烧结烟气净化系统中,同时也推广到焦化、电力等多行业中,具备非常好的多污染物去除效果,在当前环保形势极其严格的条件下,具有很大的推广空间。活性炭烟气净化工艺包括吸附塔、再生塔、输送机三大主题设备,吸附塔塔体有效高度在30m左右,活性炭作为吸附剂与催化剂在吸附塔内完成对污染物进行高效吸附附,吸附了污染物的活性炭从上往下移动,通过输送系统送往再生塔进行加热再生,活性炭在移动的过程中由于自摩擦、解析磨损的作用,不可避免的产生损坏,由初始的具有完整形态的柱状活性炭变为不同粒径大小的较细活性炭混合物,这些活性炭在解析塔内经过加热再生后经过振动筛筛分去除粒径较小的部分,但不可避免的仍有较细粒径活性炭会进入吸附系统,同时,由于静电效应,大颗粒活性炭表面会覆盖超细炭粉,也会进入吸附系统。需要注意的是,活性炭粉化率与循环量及活性炭品质息息相关,循环量与烧结烟气中污染物浓度相关,污染物浓度高,活性炭循环量大,活性炭品质差,小粒径炭多,因此进入吸附塔内的超细粉尘含量为波动值。在活性炭粉尘的去除过程中,由于活性炭粉尘浓度和温度的影响存在容易爆炸的风险。刚解析出来的活性炭颗粒温度虽然偏低,但活性炭粉末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一定值时,温度达到165℃,即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的粉尘去除方法,其能够实时监控活性炭粉末去除过程中的各项参数,确保活性炭粉末去除安全进行,防止生产事故的发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能够实时监控活性炭粉末去除过程中的各项参数,确保活性炭粉末去除安全进行,防止生产事故的发生。本技术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的粉尘去除系统,该系统包括:风选处理装置、炭循环流量传感器、第一炭温度传感器、第二炭温度传感器、风循环流量传感器、第一风温度传感器、第二风温度传感器、惰性气体补入装置;所述炭循环流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风选处理装置活性炭路径的上游或下游;所述第一炭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风选处理装置活性炭进料口上游;所述第二炭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风选处理装置活性炭出料口下游;所述风循环流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风选处理装置风选气体路径的上游或下游;所述第一风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风选处理装置风选气体入口上游;所述第二风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风选处理装置风选气体出口下游;惰性气体补入装置的出气口接入所述风选处理装置风选气体路径的上游或下游。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的粉尘去除系统:一种安全性高的粉尘去除系统,该系统包括:风选处理装置、炭循环流量传感器、第一炭温度传感器、第二炭温度传感器、风循环流量传感器、第一风温度传感器、第二风温度传感器、惰性气体补入装置;所述炭循环流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风选处理装置活性炭路径的上游或下游;所述第一炭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风选处理装置活性炭进料口上游;所述第二炭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风选处理装置活性炭出料口下游;所述风循环流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风选处理装置风选气体路径的上游或下游;所述第一风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风选处理装置风选气体入口上游;所述第二风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风选处理装置风选气体出口下游;惰性气体补入装置的出气口接入所述风选处理装置风选气体路径的上游或下游。作为优选,该系统还包括:风温控制器;所述风温控制器数据入口信号连接至炭循环流量传感器、第一炭温度传感器、第二炭温度传感器、风循环流量传感器、第一风温度传感器、第二风温度传感器;所述风温控制器的控制口与惰性气体补入装置信号连接。根据本技术的第二个实施方案,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的粉尘去除系统:一种安全性高的粉尘去除系统,该系统包括:风选处理装置、前置粒径识别装置、后置粒径识别装置、炭循环流量传感器、风循环流量传感器、活性炭流量阀;所述炭循环流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风选处理装置活性炭路径的上游或下游;所述前置粒径识别装置设置在所述风选处理装置活性炭进料口上游;所述后置粒径识别装置设置在所述风选处理装置活性炭出料口下游;所述风循环流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风选处理装置风选气体路径的上游或下游;所述活性炭流量阀设置在所述风选处理装置活性炭路径的上游。作为优选,该系统还包括:粉尘浓度控制器;所述粉尘浓度控制器数据入口信号连接至前置粒径识别装置、后置粒径识别装置、炭循环流量传感器、风循环流量传感器;所述粉尘浓度控制器的控制口与活性炭流量阀信号连接。根据本技术的第三个实施方案,提供一种粉尘精确脱除系统:一种粉尘精确脱除系统,该粉尘精确脱除系统包括:用于筛分尘料混合物的多级筛分装置,所述多级筛分装置将尘料混合物筛分成直排粉尘、待流化尘料、快筛尘料,并将直排粉尘从直排口排出,将待流化尘料从待流化口排出,将快筛尘料从快筛口排出;与所述直排口连通,用于向外排出直排粉尘的直排装置;与所述待流化口连通,用于流化脱除指定粒径粉尘的流化风洗室;与所述快筛口连通,用于脱除大颗粒物上附着粉尘的快筛风洗室;所述流化风洗室和所述快筛风洗室均为第一个或第二个实施方案所述安全性高的粉尘去除系统;所述安全性高的粉尘去除系统的风选处理装置包括:风洗主腔体、多孔布风板、喷风机构、风速传感器;所述风洗主腔体的上端为进料口;所述多孔布风板水平设置在所述风洗主腔体内,所述多孔布风板承托待流化尘料;所述喷风机构设置在风洗主腔体内,且所述喷风机构位于所述多孔布风板的下方;所述风速传感器设置在风洗主腔体内,且所述风速传感器位于所述风速传感器的上方。作为优选,所述直排装置为第一个或第二个实施方案所述安全性高的粉尘去除系统。作为优选,所述多级筛分装置包括:筛分主体、筛分进料口、筛分出料口、多级筛分板、汇聚导管;所述筛分进料口设置在所述筛分主体的上端面;所述筛分出料口设置在所述筛分主体的下端面;所述多级筛分板设置在筛分主体内,所述多级筛分板的一端板面位于筛分进料口的下方,所述多级筛分板的另一端边缘位于所述筛分出料口上方的一侧;所述多级筛分板上沿长度方向设置多组孔径不同的区间筛孔;所述直排口、所述待流化口、所述快筛口与所述多级筛分板的区间筛孔连通。作为优选,所述多级筛分板上沿长度方向设置多组孔径不同的区间筛孔具体为:从所述筛分进料口至所述筛分出料口方向上,多组所述区间筛孔依次标记为K1、K2、K3、K4、……、K(n-1),K1组所述区间筛孔的孔径为r2;K2组所述区间筛孔的孔径为r3;K4组所述区间筛孔的孔径为r3、……、K(n-1)组所述区间筛孔的孔径为rn。作为优选,所述直排口、所述待流化口、所述快筛口与所述多级筛分板的区间筛孔连通具体为:每组所述区间筛孔的下方均设置有,用于汇聚该区间筛孔筛出物的汇聚导管;K1组下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性高的粉尘去除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风选处理装置(1)、炭循环流量传感器(CTX)、第一炭温度传感器(CTW1)、第二炭温度传感器(CTW2)、风循环流量传感器(CFX)、第一风温度传感器(CFW1)、第二风温度传感器(CFW2)、惰性气体补入装置(2);所述炭循环流量传感器(CTX)设置在所述风选处理装置(1)活性炭路径的上游或下游;所述第一炭温度传感器(CTW1)设置在所述风选处理装置(1)活性炭进料口上游;所述第二炭温度传感器(CTW2)设置在所述风选处理装置(1)活性炭出料口下游;所述风循环流量传感器(CFX)设置在所述风选处理装置(1)风选气体路径的上游或下游;所述第一风温度传感器(CFW1)设置在所述风选处理装置(1)风选气体入口上游;所述第二风温度传感器(CFW2)设置在所述风选处理装置(1)风选气体出口下游;惰性气体补入装置(2)的出气口接入所述风选处理装置(1)风选气体路径的上游或下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性高的粉尘去除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风选处理装置(1)、炭循环流量传感器(CTX)、第一炭温度传感器(CTW1)、第二炭温度传感器(CTW2)、风循环流量传感器(CFX)、第一风温度传感器(CFW1)、第二风温度传感器(CFW2)、惰性气体补入装置(2);所述炭循环流量传感器(CTX)设置在所述风选处理装置(1)活性炭路径的上游或下游;所述第一炭温度传感器(CTW1)设置在所述风选处理装置(1)活性炭进料口上游;所述第二炭温度传感器(CTW2)设置在所述风选处理装置(1)活性炭出料口下游;所述风循环流量传感器(CFX)设置在所述风选处理装置(1)风选气体路径的上游或下游;所述第一风温度传感器(CFW1)设置在所述风选处理装置(1)风选气体入口上游;所述第二风温度传感器(CFW2)设置在所述风选处理装置(1)风选气体出口下游;惰性气体补入装置(2)的出气口接入所述风选处理装置(1)风选气体路径的上游或下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性高的粉尘去除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还包括:风温控制器;所述风温控制器数据入口信号连接至炭循环流量传感器(CTX)、第一炭温度传感器(CTW1)、第二炭温度传感器(CTW2)、风循环流量传感器(CFX)、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杰黎建康李勇傅旭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