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5687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8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包括:罐体,具有进气口、排气口和排液口,进气口位于罐体的侧壁,排气口位于罐体的顶部,排液口位于罐体的底部;至少一个气液分离单元,位于罐体内,且位于进气口和排气口之间,气液分离单元包括:多个隔板和多个导流板,在同一气液分离单元中,多个隔板位于罐体内的同一高度,多个隔板平行间隔且平行于罐体的中轴线,每个隔板上相反的两侧边均与罐体的内壁连接,相邻的隔板之间设有多个平行间隔布置的导流板,导流板与隔板垂直连接,导流板与罐体的中轴线呈锐角布置。本公开能充分分离循环氢中的液相组分和气相组分,以降低循环氢压缩机的能耗,避免叶轮和机体损坏,并提高加氢脱硫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液分离装置
本公开涉及气液分离
,特别涉及一种气液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加氢裂化是在高温高压、临氢条件下经催化剂作用使重质原料油发生裂化等反应转化为轻质油的加工过程。加氢裂化装置中通常需要通入循环氢以保持反应系统氢分压、带走反应热以及控制反应床层温度,从而保证加氢裂化反应的顺利进行。通入加氢裂化装置中的循环氢普遍存在夹带重烃、碱性胺液等液体的问题。因此,将循环氢气体通入加氢裂化装置前,需要采用气液分离装置进行脱液,除去循环氢气体中的液体。相关技术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罐,该气液分液罐包括:罐体和设置在罐体内部的分离单元。其中,分离单元仅为捕沫丝网。当注入气液分离罐内的循环氢气体压力较高时,循环氢气体通过罐体内的分离单元的速度很快,导致气液分离不充分,气液分离效率较低,造成大量液体随循环氢进入循环氢压缩机,从而增加循环氢压缩机的能耗,并造成循环氢压缩机的叶轮及机体损坏的问题;并且若大量液体随循环氢进入加氢裂化装置中的加氢反应器,还会降低加氢反应器中催化剂的活性,降低加氢脱硫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装置,能充分分离循环氢中的液相组分和气相组分,避免循环氢带液,以降低循环氢压缩机的能耗,避免叶轮和机体损坏,促进循环氢压缩机安稳长满优运行,并提高加氢脱硫的效率。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装置,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包括:罐体,具有进气口、排气口和排液口,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罐体的侧壁,所述排气口位于所述罐体的顶部,所述排液口位于所述罐体的底部;至少一个气液分离单元,位于所述罐体内,且位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排气口之间,所述气液分离单元包括:多个隔板和多个导流板,在同一所述气液分离单元中,所述多个隔板位于所述罐体内的同一高度,所述多个隔板平行间隔且平行于所述罐体的中轴线,每个所述隔板上相反的两侧边均与所述罐体的内壁连接,相邻的所述隔板之间设有多个平行间隔布置的所述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与所述隔板垂直连接,所述导流板与所述罐体的中轴线呈锐角布置。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位于同一所述隔板两侧的所述导流板所在平面呈非零夹角;或者,位于同一所述隔板两侧的所述导流板相互平行或共面。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气液分离单元有多个,多个所述气液分离单元沿所述罐体的轴向间隔排布。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多个所述气液分离单元的所述隔板均平行,与所述隔板平行的同一轴截面上相邻的两个所述气液分离单元的导流板呈夹角布置且与所述罐体的中轴线的夹角相同。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罐体的轴向上,相邻所述气液分离单元的间距不大于所述气液分离单元的轴向长度的8倍。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罐体的轴向上,相邻所述气液分离单元的间距为20mm至600mm,所述气液分离单元的轴向长度为50mm至300mm。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导流板与所述罐体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45°至75°。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同一所述气液分离单元中相邻的所述隔板之间,相邻的所述导流板的垂直间距为20mm至600mm。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同一所述气液分离单元中,相邻的两个所述隔板之间的间距为50mm至300mm。在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气液分离装置还包括破沫网,所述破沫网的边缘与所述罐体的内壁相连,所述气液分离单元位于所述破沫网下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气液分离器中气液分离单元设置在排气口和进气口之间,即通过罐体的进气口将循环氢注入罐体中,注入的循环氢即可通过气液分离单元进行气液分离。在通过气液分离单元分离时,循环氢会先被多个隔板分散成多个组分,每个组分的循环氢则分别进入由不同的两个隔板分隔形成的空间内和隔板与罐体的内壁之间的空间内。由于隔板分隔形成的空间和隔板与罐体的内壁之间的空间内,还设置有多个平行间隔布置的导流板,且各个导流板与罐体的中轴线呈锐角布置,也即各个导流板是倾斜布置的。这样就使得各个组分的循环氢进入气液分离单元后,会被倾斜布置的导流板阻挡,从而改变循环氢的扩散方向。并且,循环氢在触碰导流板时,产生的冲击力也会促使循环氢中的气相组分和液相组分相互分离。部分液相组分,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沉至罐体底部,以实现第一级气液分离。经过导流板阻挡而改变扩散方向的循环氢,在改变扩散方向后又会再次与导流板相邻的另一个导流板触碰,从而再一次被阻挡并改变循环氢的扩散方向。同样地,循环氢在触碰另一个导流板时,产生的冲击力也会促使循环氢中的气相组分和液相组分相互分离。部分液相组分,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沉至罐体底部,而气相组分则继续向上扩散,直至从排气口流出罐体,以实现第二级气液分离。相较于直接对所有的循环氢进行气液分离,这样通过将循环氢打散成多个组分,以分别对多个组分的循环氢进行气液分离,相当于使单次气液分离的循环氢的量有所降低(即少量多次),从而能提高每个组分中循环氢的气液分离效果;并且,每个组分中的循环氢在气液分离时,又被多个平行间隔分布的导流板划分为更多体积更小的组分,以进行气液分离,从而进一步提高循环氢的气液分离效果,以使得循环氢整体的气液分离系效果更好。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能充分分离循环氢中的液相组分和气相组分,避免循环氢带液,以降低循环氢压缩机的能耗,避免叶轮和机体损坏,促进循环氢压缩机安稳长满优运行,并提高加氢脱硫的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液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液分离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液分离单元的轴截面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顶”、“底”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包括:/n罐体(1),具有进气口(11)、排气口(12)和排液口(13),所述进气口(11)位于所述罐体(1)的侧壁,所述排气口(12)位于所述罐体(1)的顶部,所述排液口(13)位于所述罐体(1)的底部;/n至少一个气液分离单元(2),位于所述罐体(1)内,且位于所述进气口(11)和所述排气口(12)之间,/n所述气液分离单元(2)包括:多个隔板(21)和多个导流板(22),/n在同一所述气液分离单元(2)中,所述多个隔板(21)位于所述罐体(1)内的同一高度,所述多个隔板(21)平行间隔且平行于所述罐体(1)的中轴线,每个所述隔板(21)上相反的两侧边均与所述罐体(1)的内壁连接,/n相邻的所述隔板(21)之间设有多个平行间隔布置的所述导流板(22),所述导流板(22)与所述隔板(21)垂直连接,所述导流板(22)与所述罐体(1)的中轴线呈锐角布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包括:
罐体(1),具有进气口(11)、排气口(12)和排液口(13),所述进气口(11)位于所述罐体(1)的侧壁,所述排气口(12)位于所述罐体(1)的顶部,所述排液口(13)位于所述罐体(1)的底部;
至少一个气液分离单元(2),位于所述罐体(1)内,且位于所述进气口(11)和所述排气口(12)之间,
所述气液分离单元(2)包括:多个隔板(21)和多个导流板(22),
在同一所述气液分离单元(2)中,所述多个隔板(21)位于所述罐体(1)内的同一高度,所述多个隔板(21)平行间隔且平行于所述罐体(1)的中轴线,每个所述隔板(21)上相反的两侧边均与所述罐体(1)的内壁连接,
相邻的所述隔板(21)之间设有多个平行间隔布置的所述导流板(22),所述导流板(22)与所述隔板(21)垂直连接,所述导流板(22)与所述罐体(1)的中轴线呈锐角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所述隔板(21)两侧的所述导流板(22)所在平面呈非零夹角;
或者,位于同一所述隔板(21)两侧的所述导流板(22)相互平行或共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单元(2)有多个,多个所述气液分离单元(2)沿所述罐体(1)的轴向间隔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气液分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庆峰孙会东王新平张晓华边刚月李军赵金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