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材输送摆渡车及其操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65646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板材输送摆渡车及其操作方法,作为装置包括:车体、连接车体的第一行走组件;转动连接车体的摆动架,摆动架的后端连接第二行走组件,摆动架内连接顶升组件。作为方法,采用以下步骤:启动第一行走组件,板材输送摆渡车在轨道上向链条输送机行走;第二行走组件启动,摆动架向链条输送机靠近;链条输送机将板材依次输送到承载梁上;承载梁下降,将板材收囊在摆动架内;板材输送摆渡车驶离链条输送机;另一轨道上的板材输送摆渡车的摆动架向链条输送机靠近接收板材,以此循环。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双轨道两车输送的方式进行板材输送,大大缩短了链条输送机的等待时间,提高了生产流程的自动化水平,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材输送摆渡车及其操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材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板材输送摆渡车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介绍
在加气混凝土板材生产过程中,需要将生产的板材由生产车间输送至外部厂房进行打包运输,目前国内大多数加气混凝土板材生产厂家所采用的输送形式一般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叉车来进行输送,这种输送方法效率低,甚至会对成品板材造成一定的损伤,影响成品板材的质量;另一种是通过单一的摆渡车来进行输送,这种输送方法虽然得到了很大的改进,但由于是采用单一的摆渡车来进行输送的,摆渡车往返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链条输送机等待的时间较长,因此,输送效率还是受到很大的限制。上述输送方式对生产流程产生不利的影响,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板材输送摆渡车及其操作方法,采用双轨道两车输送的方式,解决单一输送摆渡车输送效率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包括:车体、连接车体的第一行走组件;所述车体的前端连接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内圆通过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材输送摆渡车,其包括车体(1)、连接车体的第一行走组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的前端连接轴承座(2),所述轴承座的内圆通过连接轴连接摆动架(3)的前端,所述摆动架的后端连接第二行走组件(6),所述摆动架内连接顶升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材输送摆渡车,其包括车体(1)、连接车体的第一行走组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的前端连接轴承座(2),所述轴承座的内圆通过连接轴连接摆动架(3)的前端,所述摆动架的后端连接第二行走组件(6),所述摆动架内连接顶升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材输送摆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行走组件包括分别连接在摆动架两侧的翼板(6-1),所述翼板转动连接转轴(6-4),所述转轴连接第二行走轮(6-2),一侧的翼板连接有第二电机(6-3),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转轴的一端;所述第二行走轮可停放在平板(8)上,所述平板连接在车体的后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板材输送摆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组件包括一对镜像对称的顶升机构(7)以及承载梁(9);所述顶升机构包括连接在摆动架底面上的固定座(7-1)、顶推气缸(7-2),所述固定座沿摆动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多个,所述顶推气缸与固定座一一对应分布,所述固定座与支撑臂(7-3)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臂的中部通过第一连接件与顶推气缸推动杆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支撑臂的上部转动连接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顶升梁(7-4);所述顶升梁的上部连接承载梁,所述承载梁沿顶升梁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多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材输送摆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走组件包括连接在车体后端的减速箱(5-1),减速箱的输入端连接第一电机(5-2)的输出端,减速箱的输出端分别转动连接左转动轴(5-3)、右转动轴(5-4),左转动轴的端部、右转动轴的端部分别连接驱动轮(5-5);所述第一行走组件还包括连接在车体前端的一对连接座(5-6),所述连接座转动连接导向轮(5-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材输送摆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的前端连接有第一感应器(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长江吴亚军李洪臣张文杨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科达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