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传动装置及轨道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传动装置及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轨道车辆门口地板与不同交通枢纽内的站台间存在间隙和高度差,导致餐车上货或物资搬运时需要设置人工或其他辅助设施,但现有辅助设备操作难度大、难以满足需求,在站台上快速装运物资成为轨道车辆装载的瓶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传动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辅助设备操作难度大、难以满足在站台上快速装运物资的缺陷,通过对传动结构的改进,实现了在物资搬运过程中,渡板的快速搭建和拆卸,满足了物资快速装载的需求,同时对渡板在壳体内部的第二状态下进行定位,保证渡板在壳体内收纳位置的稳定,不会出现晃动等影响渡板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间切换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轨道车辆,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轨道车辆与站台间存在间隙和高度差,无法满足快速装载物资的缺陷,通过对传动结构的改进,实现了轨道车辆与站台间渡板的搭接,满足了物资快速装载的需求。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一种传动装置,包括:壳体、第一面板、第二面板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第一面板、第二面板、渡板和夹持机构;/n所述壳体为一侧开口的槽形结构,所述槽形结构内部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渡板和所述夹持机构的腔室;/n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铺设于所述壳体的开口处;/n其中,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面板连接;/n所述第二面板与所述第一面板转动连接;/n所述渡板具有处于所述腔室外部的第一状态和处于所述腔室内部的第二状态;/n所述夹持机构用于实现所述渡板在所述第二状态下的定位。/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第一面板、第二面板、渡板和夹持机构;
所述壳体为一侧开口的槽形结构,所述槽形结构内部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渡板和所述夹持机构的腔室;
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铺设于所述壳体的开口处;
其中,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面板连接;
所述第二面板与所述第一面板转动连接;
所述渡板具有处于所述腔室外部的第一状态和处于所述腔室内部的第二状态;
所述夹持机构用于实现所述渡板在所述第二状态下的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枢轴、第二枢轴和夹持组件;
所述第一枢轴和所述第二枢轴沿所述第二面板旋转轴线方向延伸设置;
两个所述夹持组件靠近所述第一枢轴和所述第二枢轴的两端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枢轴为自转轴,所述第二枢轴为绕所述第一枢轴转动的公转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第三夹持部和第四夹持部;
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三夹持部和所述第四夹持部彼此转动连接形成四连杆机构;
其中,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壳体连接,并靠近所述壳体的一侧侧壁设置;
所述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三夹持部和所述第四夹持部自所述第一夹持部靠近的所述壳体的一侧侧壁朝向另一侧侧壁方向依次设置;
所述第一枢轴依次穿过所述第四夹持部和所述第一夹持部,并与所述第四夹持部和所述第一夹持部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枢轴依次穿过所述第四夹持部和所述第三夹持部,并与所述第四夹持部和所述第三夹持部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夹持部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槽,所述第四夹持部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槽;
所述渡板靠近所述第二面板与所述壳体开合处一侧的两边设置有定位柱;
其中,所述第一开口槽和所述第二开口槽在所述第一状态处于开合状态;
所述第一开口槽和所述第二开口槽在所述第二状态处于扣合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渡板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间切换;
其中,所述动力机构设置于两个所述夹持组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驱动单元、第一齿轮组、传动丝杠和丝杠螺母;
所述驱动单元在所述壳体内相对于所述第二面板与所述壳体开合处的远端设置;
所述第一齿轮组的输入端与所述驱动单元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组的输出端与所述传动丝杠连接;
所述丝杠螺母与所述传动丝杠连接;
其中,所述丝杠螺母沿所述传动丝杠往复运动,实现所述渡板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间的切换。
技术研发人员:李善飞,张迪,鄂鹏宇,邢孟哲,王姣,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