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内栓塞材料注射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5507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管内栓塞材料注射导管,其包括主导管、球囊和阻流伞,所述主导管为三管道结构,分别包括球囊管道、钢丝及阻塞剂管道和阻流伞管道,所述球囊管道为同心圆管道,并且其两端封闭,内部中空,外围四周构成用于向球囊充放气的气流通道,所述钢丝及阻塞剂管道、阻流伞管道均可活动的置入在球囊管道的内部中空处,并且阻流伞管道内通过拉丝可伸缩的设有所述阻流伞,该阻流伞在拉丝和阻流伞管道的共同作用下可伸出管道并展开或收回管道并收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对靶血管进行准确定位栓塞,控制栓塞剂栓塞范围、并且不会在非靶血管内形成异位血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管内栓塞材料注射导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血管内栓塞材料注射导管,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向靶血管内注射栓塞材料,使局部血管闭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血管内栓塞材料注射导管。
技术介绍
血管栓塞是指血管内血液凝固,栓塞管腔,血流无法通过。在病理学上,血管栓塞是一种病症。然而对于控制出血、治疗血管瘘性病变、肿瘤,以及消除病变器官功能等场合,又需要利用栓塞材料堵塞血管。在医学治疗中,导管栓塞术是介入治疗的主要技术,它是将一些人工栓塞材料有控制的导入到病变或器官的供血血管内或病变血管内,使之发生闭塞。目前在临床上,将单腔导管导入需要栓塞的血管主要借助于一端部弯曲的细长导管,上述弯曲部用于阻断血流。但对于某些患者经该导管注射栓塞剂时会存在以下问题:虽然上述细长导管端部的弯曲部也能起到一定的阻流作用,不过很多患者由于血管内压力高、血液流速快,血流很容易把栓塞剂冲走,导致致命性肺栓塞、正常组织器官的异位栓塞等;另外,对于靶血管内血液流速缓慢者,栓塞剂注射过程中可能导致栓塞剂逆流;因此采用目前的单腔前端曲度导管行血管栓塞时,栓塞剂用量、栓塞范围及远期疗效受患者血管内血流速度及操作者主观经验限制,难以客观定量控制,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均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如何改善栓塞器械的性能、精确控制栓塞范围、避免异位栓塞是提高血管栓塞治疗疗效的关键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目前单腔曲度导管不能控制栓塞剂的栓塞范围、容易在非靶血管形成异位栓塞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可对靶血管进行准确定位栓塞,控制栓塞剂栓塞范围、并且不会在非靶血管形成异位血栓的血管内栓塞材料注射导管。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血管内栓塞材料注射导管,其包括主导管、球囊和阻流伞,所述主导管为三管道结构,分别包括球囊管道、钢丝及阻塞剂管道和阻流伞管道,所述球囊管道为同心圆管道,并且其两端封闭,内部中空,外围四周构成用于向球囊充放气的气流通道,所述钢丝及阻塞剂管道、阻流伞管道均可活动的置入在球囊管道的内部中空处,并且阻流伞管道内通过拉丝可伸缩的设有所述阻流伞,该阻流伞在拉丝和阻流伞管道的共同作用下可伸出管道并展开或收回管道并收缩。进一步的,所述阻流伞为可回收的倒置伞状结构,并由镍钛材料编织成细网状。阻流伞从其导管中释放出用于临时性封闭血管远端,阻流伞与球囊之间的距离为栓塞材料最终的成形长度,由操作者依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进一步的,所述阻流伞管道的外部操作端设有用于固定阻流伞的固定装置,当阻流伞位置确定后,固定装置固定其与主导管的相对位置,防止滑动。具体固定装置可采用固定夹,该固定夹将用于牵引阻流伞的拉丝固定夹在阻流伞管道的端部,进而防止阻流伞滑动。进一步的,所述气流通道上设有用于充放气的气嘴,所述气嘴在充气时与外部充气装置连接,放气时打开气塞将气体放出或者也可采用抽气装置将气体抽出。进一步的,所述球囊通过粘接的形式套接在球囊管道的端部,并与气流通道相互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基于在对靶血管进行栓塞时有效防止血流对该过程的影响,分别采用近端球囊及远端阻流伞对血管内靶位置前后进行封堵,避免在栓塞过程中,栓塞剂凝固前的顺流和逆流导致异位栓塞,进而实现可控性栓塞。本技术操作方便,能降低手术风险,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导管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阻流伞管道及阻流伞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阻流伞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主导管,2-球囊,3-球囊管道,4-钢丝及阻塞剂管道,5-阻流伞管道,6-固定夹,7-气流通道,8-气嘴,9-拉丝,10-阻流伞。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4所示,一种血管内栓塞材料注射导管,其包括主导管1、球囊2和阻流伞10,所述主导管1为三管道结构,分别包括球囊管道3、钢丝及阻塞剂管道4和阻流伞管道5,其中,钢丝及阻塞剂管道4用于导丝和注射栓塞材料通过,阻流伞管道5用于阻流伞与其配套导管通过,球囊管道3用于球囊充盈与收缩。本实施例中,所述球囊管道3为同心圆管道,并且其两端封闭,内部中空,外围四周构成用于向球囊2充放气的气流通道7,所述钢丝及阻塞剂管道4、阻流伞管道5均可活动的置入在球囊管道3的内部中空处,并且阻流伞管道5内通过拉丝9可伸缩的设有所述阻流伞10,该阻流伞10在拉丝9和阻流伞管道5的共同作用下可伸出管道并展开或收回管道并收缩。本实施例中,所述阻流伞10为可回收的倒置伞状结构,并由镍钛材料编织成细网状。阻流伞10从其导管中释放出用于临时性封闭血管远端,阻流伞与球囊之间的距离为栓塞材料最终的成形长度,由操作者依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同时在阻流伞管道的外部操作端设有用于固定阻流伞10的固定装置,当阻流伞10位置确定后,固定装置固定其与主导管的相对位置,防止滑动。具体固定装置可采用固定夹6,该固定夹6将用于牵引阻流伞的拉丝9固定夹在阻流伞管道5的端部,进而防止阻流伞10滑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流通道7上设有用于充放气的气嘴8,所述气嘴8在充气时与外部充气装置连接,放气时打开气塞将气体放出或者也可采用抽气装置将气体抽出。所述球囊2通过粘接的形式套接在球囊管道3的端部,并与气流通道7相互连通。本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如图5所示:(1)首先将阻流伞10置入阻流伞管道5内,后将整个主导管2通过钢丝及阻塞剂管道4顺着导引钢丝置入靶血管内;(2)在X线和超声引导下,后撤球囊管道3和钢丝及阻塞剂管道4,并释放阻流伞10,待阻流伞10位于合适位置后,用固定装置将其固定;(3)通过球囊管道3给球囊2充气,然后经钢丝及阻塞剂管道4注入栓塞材料;(4)待栓塞材料凝固后,打开固定装置,通过拉丝9将阻流伞10收入阻流伞管道5内;(5)阻流伞10退到原始位置后,经钢丝及阻塞剂管道4补充一点栓塞材料封闭阻流撤回遗留的通道;(6)最后抽离球囊1中的气体,撤出系统,完成手术治疗。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采用等同替换等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技术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管内栓塞材料注射导管,其特征在于,该注射导管包括主导管、球囊和阻流伞,所述主导管为三管道结构,分别包括球囊管道、钢丝及阻塞剂管道和阻流伞管道,所述球囊管道为同心圆管道,并且其两端封闭,内部中空,外围四周构成用于向球囊充放气的气流通道,所述钢丝及阻塞剂管道、阻流伞管道均可活动的置入在球囊管道的内部中空处,并且阻流伞管道内通过拉丝可伸缩的设有所述阻流伞,该阻流伞在拉丝和阻流伞管道的共同作用下可伸出管道并展开或收回管道并收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内栓塞材料注射导管,其特征在于,该注射导管包括主导管、球囊和阻流伞,所述主导管为三管道结构,分别包括球囊管道、钢丝及阻塞剂管道和阻流伞管道,所述球囊管道为同心圆管道,并且其两端封闭,内部中空,外围四周构成用于向球囊充放气的气流通道,所述钢丝及阻塞剂管道、阻流伞管道均可活动的置入在球囊管道的内部中空处,并且阻流伞管道内通过拉丝可伸缩的设有所述阻流伞,该阻流伞在拉丝和阻流伞管道的共同作用下可伸出管道并展开或收回管道并收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管内栓塞材料注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伞为可回收的倒置伞状结构,并由镍钛材料编织成细网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管内栓塞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伟华东旭何源孔祥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