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合治具和具有其的贴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5421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贴合治具和具有其的贴合装置,贴合治具用于固定柔性面板,柔性面板的一侧边缘包括边沿部和边角部,两个边角部中的至少一个的边沿形成为曲线,贴合治具包括治具主体和第二仿形座,治具主体包括第一仿形座,第一仿形座具有第一仿形部,第一仿形部适于支承边沿部,第二仿形座设在第一仿形座在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端,第二仿形座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适于与边角部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相等,第二仿形座具有第二仿形部,第二仿形部适于支承边角部,在第二方向上,第二仿形部沿朝向远离贴合治具中心的方向延伸至超出第一仿形座,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贴合治具,可以减少贴合工艺中气泡的产生,提升产品贴合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贴合治具和具有其的贴合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曲面贴合
,尤其是涉及一种贴合治具和具有其的贴合装置。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在CG贴合(盖板贴合)工艺中,柔性面板与曲面盖板之间贴合效果欠佳,易产生贴合气泡,导致产品良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贴合治具,所述贴合治具可以减少贴合工艺中气泡的产生,提升产品贴合良率。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贴合治具的贴合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贴合治具,所述贴合治具用于固定柔性面板,所述柔性面板的一侧边缘包括边沿部和边角部,所述边沿部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边角部为两个且分别设在所述边沿部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两个所述边角部中的至少一个的边沿形成为曲线,所述贴合治具包括:治具主体,所述治具主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包括第一仿形座,所述第一仿形座在第二方向上的一侧边缘具有第一仿形部,所述第一仿形部适于支承所述边沿部;第二仿形座,所述第二仿形座设在所述第一仿形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端,所述第二仿形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适于与所述边角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二仿形座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一侧边缘具有第二仿形部,所述第二仿形部适于支承所述边角部,在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仿形部沿朝向远离所述贴合治具中心的方向延伸至超出所述第一仿形部,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贴合治具,通过设置第二仿形部在第二方向上朝向远离贴合治具中心的方向延伸至超出第一仿形部,使得第二仿形部可以改善边角部在贴合过程中的应力分布,使得边角部的边沿的应力分布较为均衡,有效减少了柔性面板在贴合过程中气泡的产生,提升了产品贴合良率。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仿形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第二仿形座,其中,所述第一仿形座为一个;或者,所述第一仿形座为两个且沿所述第二方向并排布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贴合治具关于第一中心线和第二中心线分别对称,所述第一中心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中心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仿形座与所述治具主体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配合,以调节所述第二仿形部所述第二方向上超出所述第一仿形部的长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边角部的边沿形成为弧线,所述边角部对应的直角部的面积为S1,所述边角部的面积为S2,所述第二仿形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超出所述第一仿形部长度为L,所述第二仿形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为H,则S1-S2=L*H。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治具主体还包括:基座,所述第一仿形座和所述第二仿形座均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所述基座包括底座部和支承部,所述底座部支撑在所述第一仿形座和所述第二仿形座的底部,所述支承部设在所述底座部上侧,且适于支承所述柔性面板。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仿形座与所述第一仿形座和/或所述底座部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配合,以调节所述第二仿形座与所述支承部在第二方向上的距离,在所述第二仿形座与所述支承部间隔设置时,所述第二仿形座与所述支承部之间设有止抵件,所述止抵件分别与所述第二仿形座和所述支承部止抵。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抵件为硅钢件,所述硅钢件包括一个或多个硅钢片,在所述硅钢片为多个时,多个所述硅钢片沿所述第二方向层叠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柔性面板适于与曲面盖板上下贴合,所述曲面盖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对应外边沿处的切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为θ,所述θ满足:150°≤θ<180°,其中所述θ位于所述水平线的下侧且位于所述切线的远离所述曲面盖板的一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贴合装置,包括:第一治具,所述第一治具用于固定曲面盖板;第二治具,所述第二治具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第一方面的贴合治具,所述第二治具与所述第一治具相对设置,且用于固定柔性面板,所述柔性面板适于与所述曲面盖板贴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贴合装置,通过采用上述的贴合治具,有利于提升产品贴合良率。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贴合治具的示意图;图2是与图1中所示的贴合治具适配的一个柔性面板的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1-S2;图3是图1中所示的贴合治具的另一个示意图。附图标记:柔性面板101、边沿部1011、边角部1012、弯折线R、贴合治具100、治具主体1、第一仿形座11、第一仿形部111、基座12、底座部121、支承部122、第二仿形座2、第二仿形部21、止抵件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专利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此外,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贴合治具100。其中,贴合治具100可以用于CG贴合工艺中,在CG贴合工艺中,贴合治具100可以用于固定柔性面板101。则可以理解的是,在CG贴合工艺中,将柔性面板101和曲面盖板上下贴合时,贴合治具100可以作为下治具使用。如图2所示,柔性面板101的一侧边缘包括边沿部1011和边角部1012,边沿部1011沿第一方向(例如,图1中的AA’方向)延伸,边角部1012为两个,且两个边角部1012分别设在边沿部1011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则边沿部1011在第一方向上的一端设有一个边角部1012,边沿部1011在第一方向上的另一端设有另一个边角部1012。其中,边缘部两端的两个边角部1012中的至少一个的边沿形成为曲线,则上述两个边角部1012中的至少一个形成为非直角部。“直角部”可以理解为边沿为两条垂直线段的边角部1012。如图1和图3所示,贴合治具100包括治具主体1,治具主体1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治具主体1包括第一仿形座11,第一仿形座11在第二方向(例如,图1中的BB’方向)上的一侧边缘具有第一仿形部111,第一仿形部111适于支承边沿部1011,则在CG贴合工艺中,第一仿形部111用于实现边沿部1011的贴合。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贴合治具100还包括第二仿形座2,第二仿形座2设在第一仿形座11在第一方向上的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治具用于固定柔性面板,所述柔性面板的一侧边缘包括边沿部和边角部,所述边沿部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边角部为两个且分别设在所述边沿部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两个所述边角部中的至少一个的边沿形成为曲线,所述贴合治具包括:/n治具主体,所述治具主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包括第一仿形座,所述第一仿形座在第二方向上的一侧边缘具有第一仿形部,所述第一仿形部适于支承所述边沿部;/n第二仿形座,所述第二仿形座设在所述第一仿形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端,所述第二仿形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适于与所述边角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二仿形座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一侧边缘具有第二仿形部,所述第二仿形部适于支承所述边角部,在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仿形部沿朝向远离所述贴合治具中心的方向延伸至超出所述第一仿形部,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治具用于固定柔性面板,所述柔性面板的一侧边缘包括边沿部和边角部,所述边沿部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边角部为两个且分别设在所述边沿部在第一方向上的两端,两个所述边角部中的至少一个的边沿形成为曲线,所述贴合治具包括:
治具主体,所述治具主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包括第一仿形座,所述第一仿形座在第二方向上的一侧边缘具有第一仿形部,所述第一仿形部适于支承所述边沿部;
第二仿形座,所述第二仿形座设在所述第一仿形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端,所述第二仿形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适于与所述边角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二仿形座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一侧边缘具有第二仿形部,所述第二仿形部适于支承所述边角部,在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仿形部沿朝向远离所述贴合治具中心的方向延伸至超出所述第一仿形部,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仿形座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第二仿形座,
其中,所述第一仿形座为一个;或者,
所述第一仿形座为两个且沿所述第二方向并排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治具关于第一中心线和第二中心线分别对称,所述第一中心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中心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仿形座与所述治具主体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配合,以调节所述第二仿形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超出所述第一仿形部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边角部的边沿形成为弧线,所述边角部对应的直角部的面积为S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佳梁海涛王家林范荣坤王鹏秦朝学党志伟任薪宇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