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平衡式爬楼梯轮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5152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平衡式爬楼梯轮椅,包括坐垫,所述坐垫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可调角度椅背,所述坐垫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搁脚板,所述坐垫的顶部两侧对称安装有与可调角度椅背连接的扶手,且一侧扶手上安装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的内部安装有PLC控制器,所述坐垫的底部中心处安装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两侧对称安装有主动链轮,所述电动机的底部通过轮架固定有从动链轮,且从动链轮与主动链轮通过链条连接,所述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上均固定有双联气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可实现轮椅能够适用于楼梯,凹凸不平路面等复杂道路的行驶,并且座椅可随轮椅的自身的角度变化而自动调节水平,可防止出现前倾后仰等危险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平衡式爬楼梯轮椅
本技术涉及轮椅
,具体为一种自平衡式爬楼梯轮椅。
技术介绍
我国对此类装置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也涌现了很多这方面的专利,然而投入实际使用的还很少。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对轮组式爬楼梯装置已有研究,内蒙古民族大学物理与机电学院的苏和平等人借鉴了iBOT的爬楼方式,采用星形轮系作为爬楼梯机构,设计了一种双联星形机构电动爬楼梯轮椅。改轮椅爬楼时需要人工辅助或者楼梯扶手的辅助支撑,使其能调整重心的位置,安全爬楼。东南大学机槭学院设计的爬楼轮椅采用了四组星形轮,每三个一组,共十二个轮子,除能爬楼梯外还具有遥控的功能。国内研究的比较多的是手动爬楼梯的轮椅,清华大学精密仪器及机械学系康复工程研究中心已经取得了手动爬楼梯轮椅的专利。它是在普通轮椅上加设一套爬楼梯执行机构和驱动系统,既可以在平地行驶,又可以仅凭借使用者双臂的力量使轮椅上、下楼梯。但是设计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轮椅在爬楼过程中的稳定性、如何适应不同尺寸的楼梯、如何实现手动操作省力与省时的问题以及反向自锁问题等,其研究也仅停留在理论水平的基础上,并未投入实际应用。因此,设计一种自平衡式爬楼梯轮椅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平衡式爬楼梯轮椅,该轮椅,结构新颖,构思巧妙,可实现轮椅能够适用于楼梯,凹凸不平路面等复杂道路的行驶,并且座椅可随轮椅的自身的角度变化而自动调节水平,可防止出现前倾后仰等危险状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平衡式爬楼梯轮椅,包括坐垫,所述坐垫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可调角度椅背,所述坐垫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搁脚板,所述坐垫的顶部两侧对称安装有与可调角度椅背连接的扶手,且一侧扶手上安装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的内部安装有PLC控制器,所述坐垫的底部中心处安装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两侧对称安装有主动链轮,所述电动机的底部通过轮架固定有从动链轮,且从动链轮与主动链轮通过链条连接,所述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上均固定有双联气缸,所述双联气缸的两侧均安装有驱动滚轮,所述坐垫的底部前端通过对称安装的前伸缩气缸固定有前滚轮,所述坐垫的底部后端通过对称安装的后伸缩气缸固定有后滚轮,所述控制板电性连接后伸缩气缸、电动机、前伸缩气缸和双联气缸。优选的,所述驱动滚轮上固定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双联气缸。优选的,所述坐垫的底部前端通过安装座固定有姿态传感器,所述姿态传感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PLC控制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后伸缩气缸和双联气缸。优选的,所述可调角度椅背的顶部对称开设有插接孔,所述插接孔的内部插接固定有插接杆,所述插接杆对称安装在头枕的底部两侧。优选的,所述坐垫和可调角度椅背上均设置有海绵软垫。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当按下控制板时,轮椅进入上下楼梯模式,前伸缩气缸带动前滚轮收缩,后滚轮缓慢前进,同时主动链轮开始工作,并通过链条带动从动链轮运动,双联气缸通过调整伸缩长度使驱动滚轮与楼梯进行接触,然后锁死,通过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转动带动双联气缸转动,从而实现上下楼梯,当到达平台时,前伸缩气缸带动前滚轮缓慢伸出,可实现轮椅能够适用于楼梯,凹凸不平路面等复杂道路的行驶,大大提升残疾人出行的方便性;2、通过设置的压力传感器,当驱动滚轮与楼梯接触时,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变化,并将收集的信息传递给PLC控制器,便于实现双联气缸的精确伸缩,大大提升使用的方便性;3、通过设置的姿态传感器,便于监控轮椅的状态,并将收集的信息传递给PLC控制器,从而控制后伸缩气缸和双联气缸在上下楼梯时进行调整,使坐垫可随轮椅的自身的角度变化而自动调节水平,可防止出现前倾后仰等危险状态。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整体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电动机区域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姿态传感器安装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控制板剖视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坐垫;2、搁脚板;3、扶手;4、控制板;5、可调角度椅背;6、头枕;7、插接杆;8、伸缩气缸;9、后滚轮;10、电动机;11、主动链轮;12、链条;13、从动链轮;14、前伸缩气缸;15、前滚轮;16、轮架;17、双联气缸;18、驱动滚轮;19、压力传感器;20、安装座;21、姿态传感器;22、PLC控制器;23、插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4给出,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平衡式爬楼梯轮椅,包括坐垫1,坐垫1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可调角度椅背5,坐垫1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搁脚板2,坐垫1的顶部两侧对称安装有与可调角度椅背5连接的扶手3,且一侧扶手3上安装有控制板4,控制板4的内部安装有PLC控制器22,坐垫1的底部中心处安装有电动机10,电动机10的两侧对称安装有主动链轮11,电动机10的底部通过轮架16固定有从动链轮13,且从动链轮13与主动链轮11通过链条12连接,主动链轮11和从动链轮13上均固定有双联气缸17,双联气缸17的两侧均安装有驱动滚轮18,坐垫1的底部前端通过对称安装的前伸缩气缸14固定有前滚轮15,坐垫1的底部后端通过对称安装的后伸缩气缸8固定有后滚轮9,控制板4电性连接后伸缩气缸8、电动机10、前伸缩气缸14和双联气缸17,当按下控制板4时,轮椅进入上下楼梯模式,前伸缩气缸14带动前滚轮15收缩,后滚轮9缓慢前进,同时主动链轮11开始工作,并通过链条12带动从动链轮13运动,双联气缸17通过调整伸缩长度使驱动滚轮18与楼梯进行接触,然后锁死,通过主动链轮11和从动链轮13转动带动双联气缸17转动,从而实现上下楼梯,当到达平台时,前伸缩气缸14带动前滚轮15缓慢伸出,可实现轮椅能够适用于楼梯,凹凸不平路面等复杂道路的行驶,大大提升残疾人出行的方便性。驱动滚轮18上固定有压力传感器19,压力传感器19的输出端电性连接PLC控制器22的输入端,PLC控制器2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双联气缸17,通过设置的压力传感器19,当驱动滚轮18与楼梯接触时,压力传感器19检测到压力变化,并将收集的信息传递给PLC控制器22,便于实现双联气缸17的精确伸缩,大大提升使用的方便性。坐垫1的底部前端通过安装座20固定有姿态传感器21,姿态传感器2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PLC控制器22的输入端,PLC控制器2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后伸缩气缸8和双联气缸17,通过设置的姿态传感器21,便于监控轮椅的状态,并将收集的信息传递给PLC控制器22,从而控制后伸缩气缸8和双联气缸17在上下楼梯时进行调整,使坐垫1可随轮椅的自身的角度变化而自动调节水平,可防止出现前倾后仰等危险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平衡式爬楼梯轮椅,包括坐垫(1),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1)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可调角度椅背(5),所述坐垫(1)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搁脚板(2),所述坐垫(1)的顶部两侧对称安装有与可调角度椅背(5)连接的扶手(3),且一侧扶手(3)上安装有控制板(4),所述控制板(4)的内部安装有PLC控制器(22),所述坐垫(1)的底部中心处安装有电动机(10),所述电动机(10)的两侧对称安装有主动链轮(11),所述电动机(10)的底部通过轮架(16)固定有从动链轮(13),且从动链轮(13)与主动链轮(11)通过链条(12)连接,所述主动链轮(11)和从动链轮(13)上均固定有双联气缸(17),所述双联气缸(17)的两侧均安装有驱动滚轮(18),所述坐垫(1)的底部前端通过对称安装的前伸缩气缸(14)固定有前滚轮(15),所述坐垫(1)的底部后端通过对称安装的后伸缩气缸(8)固定有后滚轮(9),所述控制板(4)电性连接后伸缩气缸(8)、电动机(10)、前伸缩气缸(14)和双联气缸(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平衡式爬楼梯轮椅,包括坐垫(1),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1)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可调角度椅背(5),所述坐垫(1)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搁脚板(2),所述坐垫(1)的顶部两侧对称安装有与可调角度椅背(5)连接的扶手(3),且一侧扶手(3)上安装有控制板(4),所述控制板(4)的内部安装有PLC控制器(22),所述坐垫(1)的底部中心处安装有电动机(10),所述电动机(10)的两侧对称安装有主动链轮(11),所述电动机(10)的底部通过轮架(16)固定有从动链轮(13),且从动链轮(13)与主动链轮(11)通过链条(12)连接,所述主动链轮(11)和从动链轮(13)上均固定有双联气缸(17),所述双联气缸(17)的两侧均安装有驱动滚轮(18),所述坐垫(1)的底部前端通过对称安装的前伸缩气缸(14)固定有前滚轮(15),所述坐垫(1)的底部后端通过对称安装的后伸缩气缸(8)固定有后滚轮(9),所述控制板(4)电性连接后伸缩气缸(8)、电动机(10)、前伸缩气缸(14)和双联气缸(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炜江董玉杨明亮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