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活性丙烯气相环氧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64808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活性丙烯气相环氧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催化剂的制备过程中添加了缺陷位助剂和S助剂,得到了富钛并具有大量适合Au负载的缺陷位,同时催化剂上的无定型物种被S稳定,得到了高活性的丙烯气相环氧化催化剂,大幅度提高了丙烯的转化率、PO的选择性以及氢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活性丙烯气相环氧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催化合成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丙烯气相环氧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液相HPPO工艺的生产装置都以甲醇为溶剂。然而,甲醇溶剂也给HPPO工艺带来了很大麻烦。首先,甲醇易与环氧丙烷产物发生溶剂解副反应,生成高沸点丙二醇单甲醚等副产物。这些副产物不仅严重降低环氧丙烷的选择性,而且增加了废水的处理难度。其次,甲醇溶剂必须循环使用,而且循环使用之前需要经过复杂的精制处理(包括加氢、精馏和树脂吸附),导致HPPO工艺流程复杂化,投资和能耗居高不下。更糟糕的是,循环甲醇溶剂在经过复杂的精制处理之后仍然会有十多种甚至超过二十种微量杂质(包括杂醇、醛、醚、酯和氧杂环类)难以除掉。这些微量杂质随循环甲醇回到反应器,加速了催化剂的失活,严重缩短了催化剂的使用周期和寿命。由此可见,丙烯和H2O2液相环氧化生产PO的HPPO工艺也有明显的缺点。鉴于以上原因,国内外研究者一直对既不涉及有机溶剂又能保持绿色化学优点的丙烯气相环氧化工艺情有独钟。在氢气存在下,以分子氧为氧化剂的丙烯气相环氧化路线就是其中之一。1998年首次报道了H2/O2在Au/Ti-HMS催化剂上与丙烯发生气相环氧化反应的研究发现。该工艺中催化剂上的Au是活化氢气和氧气首先形成过氧化氢物种,然后过氧化氢物种转移到Ti中心上与丙烯进行环氧化反应,需Au-Ti活性中心协同合作才能实现。目前对丙烯气相环氧化催化剂的研究大部分仍是集中在以Au为活性中心,负载在含钛的分子筛上。研究结果表明,为了得到高活性Au物种和尽可能多的环氧化的Ti中心,同时为了更好的接近反应物,现有技术大部分采用将钛硅分子筛合成之后再进行改性,从而暴露更多的Ti活性位和产生更多的用于Au负载的缺陷位,而且无定型Ti物种会导致双氧水的无效分解。现有技术表明,钛硅分子筛中骨架钛的含量理论极值为2.5%,即硅钛比为40:1,这一结果限制了TS-1分子筛的Ti活性位数量。有研究者过降低硅钛比来实现增加骨架钛的目的,但与此同时也会带来大量无定型钛物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丙烯气相环氧化制环氧丙烷的催化剂为负载Au的钛硅分子筛,其化学组成为Au/TS-1,催化剂中各组分的含量按质量比计算,钛硅分子筛TS-1为98%-99.8%,Au为0.2%-2%。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丙烯气相环氧化制环氧丙烷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将硅源、缺陷位助剂、模板剂和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得到硅源水解物A;(2)将钛源与络合剂混合均匀后,滴加至硅源水解物A中,搅拌均匀得到硅钛水解物B;(3)将硅钛水解物B进行升温除醇处理,之后补充水分和S助剂后搅拌均匀,得到硅钛凝胶C;(4)将硅钛凝胶C于150-210℃下晶化20-120h,得到晶化产物,经过滤分离、烘干、洗涤、焙烧即得到钛硅分子筛TS-1;(5)通过浸渍法将金负载在所述钛硅分子筛TS-1上,得到所述催化剂,即粉末状Au/TS-1;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的S助剂为亚硫酸铵、亚硫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作为优选方案,步骤(1)中所述缺陷位助剂为可溶性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丙烯酰胺、聚乙烯亚胺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钛硅分子筛的钛硅比为31-33,骨架钛含量为3.0-3.2wt%。进一步的,步骤(5)包括以下步骤:按照质量比,钛硅分子筛TS-1为98%-99.8%,Au为0.2%-2%的配比,取0.01mol/L氯金酸水溶液,调节pH值为7.0,加入TS-1分子筛载体,保持溶液pH值为7.0,搅拌后进行抽滤,洗涤,干燥,氢气气氛焙烧,得粉末状催化剂Au/TS-1。进一步的,步骤(5)中所述的搅拌温度优选60-70℃,搅拌的时候优选1-2h,干燥的温度优选60-90℃,焙烧的温度优选350-400℃,焙烧时间优选4-8h。进一步的,步骤(5)中钛硅分子筛TS-1为98.5-99.7%,Au为0.3-1.5%;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硅钛凝胶C中的物质摩尔比组成为SiO2:TiO2:模板剂:缺陷位助剂:助剂:H2O=1:(0.033-0.05):(0.25-0.4):(0.002-0.008):(0.001-0.01):(25-30)。作为进一步地优选,步骤(3)中所述硅钛凝胶C中的物质摩尔比组成为SiO2:TiO2:模板剂:缺陷位助剂:助剂:H2O=1:(0.04-0.05):(0.3-0.4):(0.003-0.008):(0.002-0.01):(25-30)。进一步的,步骤(4)中所述烘干温度优选80-120℃,焙烧温度优选500-650℃。作为优选方案,步骤(1)中所述硅源为硅溶胶、正硅酸四乙酯、白炭黑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模板剂为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作为优选方案,步骤(2)中所述钛源为正钛酸四乙酯、正钛酸四丁酯、钛酸四异丙酯、三氯化钛、四氯化钛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进一步优选为正钛酸四丁酯。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络合剂为异丙醇、乙酰丙酮、乙醇中的一种。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催化剂可应用于丙烯气相环氧化制环氧丙烷中。催化丙烯气相环氧化反应是在常压固定床反应装置中进行。反应温度为140-200℃,反应气体组成为C3H6/H2/O2/N2=1/1/1/7(体积比),空速为5000-10000mL.h-1.g-1cat反应尾气有气相色谱FID和TCD检测分析。每次反应运转10h,取6h时的反应结果进行对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钛硅分子筛TS-1是在采用四丙基氢氧化铵的体系中合成的,粒径为100-200nm,比表面积较大,因此本专利技术合成的TS-1可以提供更多可供Au负载的表面。在钛硅分子筛TS-1的合成体系中加入了S助剂一方面提高了分子筛TS-1中Ti的含量,从而提高环氧化的活性中心数量;另一方面引入的硫基团会与催化剂上的无定型钛物种形成Ti-O-S键,使无定型的钛物种被钝化,从而减少H2O2的无效分解,进而提高丙烯转化率和氢效;加入缺陷位助剂可以为后续Au的负载提供了较好的环境,有利于Au在等电点较低的TS-1分子筛上的负载,从而提高Au的负载率和稳定性;另外助剂中引入的硫基团也可以起到稳定Au活性中心的作用。本专利技术在钛硅分子筛的制备过程中引入了缺陷位助剂和S助剂,得到了适合后续Au负载的载体,避免了其他工艺中的后续处理过程,从而简化了催化剂的制备过程,降低了合成成本,有利于该催化剂的工业应用推广。具体实施方式对比例1将46.2g正硅酸四乙酯加入到烧杯中搅拌,然后加入44g25wt%的TPAOH水溶液以及38g水,在40℃下水解2h得到硅源水解混合物;3.8g钛酸四丁酯溶于18.7g异丙醇中,之后搅拌30min,得到钛源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丙烯气相环氧化反应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1)将硅源、缺陷位助剂、模板剂和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得到硅源水解物A;/n(2)将钛源与络合剂混合均匀后,滴加至硅源水解物A中,搅拌均匀得到硅钛水解物B;/n(3)将硅钛水解物B进行升温除醇处理,之后补充水分和S助剂后搅拌均匀,得到硅钛凝胶C;/n(4)将硅钛凝胶C于150-210℃下晶化20-120h,得到晶化产物,经过滤分离、烘干、洗涤、焙烧即得到钛硅分子筛TS-1;/n(5)通过浸渍法将金负载在所述钛硅分子筛TS-1上,得到所述催化剂,即粉末状Au/TS-1;/n所述缺陷位助剂为可溶性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丙烯酰胺、聚乙烯亚胺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n所述S助剂为亚硫酸铵、亚硫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丙烯气相环氧化反应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硅源、缺陷位助剂、模板剂和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得到硅源水解物A;
(2)将钛源与络合剂混合均匀后,滴加至硅源水解物A中,搅拌均匀得到硅钛水解物B;
(3)将硅钛水解物B进行升温除醇处理,之后补充水分和S助剂后搅拌均匀,得到硅钛凝胶C;
(4)将硅钛凝胶C于150-210℃下晶化20-120h,得到晶化产物,经过滤分离、烘干、洗涤、焙烧即得到钛硅分子筛TS-1;
(5)通过浸渍法将金负载在所述钛硅分子筛TS-1上,得到所述催化剂,即粉末状Au/TS-1;
所述缺陷位助剂为可溶性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丙烯酰胺、聚乙烯亚胺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所述S助剂为亚硫酸铵、亚硫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钛硅分子筛的钛硅比为31-33,骨架钛含量为3.0-3.2wt%;
步骤(3)中所述硅钛凝胶C中的物质摩尔比组成为SiO2:TiO2:模板剂:缺陷位助剂:S助剂:H2O=1:(0.033-0.05):(0.25-0.4):(0.0002-0.008):(0.001-0.01):(25-30);
步骤(4)中烘干温度为80-120℃,焙烧温度为500-65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硅钛凝胶C中的物质摩尔比组成为SiO2:TiO2:模板剂:缺陷位助剂:助剂:H2O=1:(0.04-0.05):(0.3-0.4):(0.003-0.008):(0.002-0.01):(25-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家辉贾玉华吕强龙化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