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肠内营养竹豆果膳食纤维食品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64383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肠内营养竹豆果膳食纤维食品及其制备方法。该膳食纤维食品包含以下原料:竹笋粉末20‑40%、果渣5‑30%、豆渣5‑20%、蜂蜜3‑8%、双歧杆菌0.05‑0.15%,其余为羊脂籽米。该产品中将羊脂大米、果渣、豆渣中的蛋白质、膳食纤维、以及双歧杆菌的复配,对人体健康具有生物屏障、营养作用、抗肿瘤作用、免疫增强作用,还具有改善胃肠道功能、抗衰老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由于产品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可以改善便秘患者的症状,同时还有养颜减肥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肠内营养竹豆果膳食纤维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
,具体为一种肠内营养竹豆果膳食纤维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鲜笋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活性纤维素、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糖分、多纤维的保健食品,味道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然而,鲜竹笋采收后在常温下很容易木质化,常温下贮藏24h即有60%的部位发生木质化,48h后几乎失去食用价值;并且土壤中存在微生物,竹笋在采摘后不可避免地带有部分细菌和真菌,采摘带来的机械损伤也加速了微生物的繁衍,再加之笋体本身可能存在的病虫害使得竹笋在贮藏中就容易发酵,变色和腐烂变质。清水笋的保鲜一直是竹笋精深加工的难点,传统加工技术主要以硫处理法为主,常用方法一般有熏硫法、浸硫法及SO2缓慢释放法,SO2既是一种防腐杀菌剂,又能对果蔬生理生化产生影响,加工残留不好控制,毒副作用大,因此,新型健康安全的清水笋保鲜技术已经成为突破清水笋精深加工的瓶颈技术。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大营养素,是一种多糖,它既不能被胃肠道消化吸收,也不能产生能量。研究表明,膳食纤维与便秘、肥胖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有关。针对一些大城市居民膳食脂肪的产热比例,已由几十年前的20%~25%增加至目前的40%~45%,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却明显降低,所谓“生活越来越好,纤维越来越少”。由此导致一些所谓“现代文明病”,如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以及一些与膳食纤维过少有关的疾病,如肠癌、便秘、肠道息肉等发病率日渐增高。如果为增强肠道功能,开发一种以富含膳食纤维的竹笋、蛋白提取后的优质豆渣、发酵分离后的果渣为加工原料的食品应该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目前已有专利及技术文献阐述将竹笋运用到食品中,但是仍然存在目标人群不明确,营养特征指标不突出,加工工艺营养流失大、原料资源利用率低、产品能量高等问题。同时,尚未有专利以及技术文献描述肠内营养竹豆果膳食纤维食品。此外,由于原料中不可溶膳食纤维(IDF)高,直接开发利用难度极大。因此,我们在开发膳食纤维食品的同时还得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肠内营养竹豆果膳食纤维食品,该产品中将羊脂大米、果渣、豆渣中的蛋白质、膳食纤维、以及双歧杆菌的复配,对人体健康具有生物屏障、营养作用、抗肿瘤作用、免疫增强作用,还具有改善胃肠道功能、抗衰老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由于产品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可以改善便秘患者的症状,同时还有养颜减肥的功效。本专利技术的另外一个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以上所述肠内营养竹豆果膳食纤维食品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中对原料采用了适宜的酶法+挤压熟化技术,可实现一部分IDF转化为SDF,能更好的促进肠道蠕动的功能,能预防或减轻便秘,预防结肠癌;整个制备方法可得到保鲜清水笋,竹笋粉末,营养竹豆果膳食纤维食品等三种不同竹笋加工产品,实现梯度多元化开发利用。为了实现以上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肠内营养竹豆果膳食纤维食品,包含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原料:竹笋粉末20-40%、果渣5-30%、豆渣5-20%、蜂蜜3-8%、双歧杆菌0.05-0.15%,其余为羊脂籽米,总质量百分含量为100%。作为优选,一种肠内营养竹豆果膳食纤维食品,包含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原料:竹笋粉末20%、果渣6%、豆渣5%、蜂蜜5%、双歧杆菌0.1%,其余为羊脂籽米,总质量百分含量为100%。作为本申请中一种较好的实施方式,果渣是指选用优质鲜果如猕猴桃、无花果、雪梨、苹果、柑橘、柠檬、沙棘、桑葚、核桃、草莓等水果,经清洗、整理、消毒杀菌、去皮去核、护色处理后,采用发酵或不发酵压滤得到的固形物。豆渣是指用红豆、黄豆、花生等优质豆类为原料经前处理后榨油或打浆过滤后得到的固形物。以上配方记载的一种肠内营养竹豆果膳食纤维食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鲜竹笋清洗、杀青、护色护脆:选用新鲜竹笋为原料,然后将竹笋清洗干净,再将清洗后的竹笋切成笋段,于高温下进行杀青处理;再将经杀青处理后的竹笋进行护色护脆;S2、装袋、蒸煮:向经过S1处理后的竹笋中加入花椒干燥冷凝水,一并装入高温蒸煮袋,封口后进行蒸煮,蒸煮后的蒸煮袋取出水冷风干至常温。这里可得到产品1,即椒麻清水竹笋,也可作为所制备产品的原料之一。S3、切丁、烘干、粉碎:将蒸煮后的竹笋进行切丁处理;再进行干燥,最后进行超微粉碎;这里可得到竹笋粉末,即产品2,也可作为后续所制备产品的原料之一。S4、酶解:按比例称取各原料,然后将物料中的竹笋粉末、果渣、豆渣和羊脂籽米混合后进行组织捣碎,并采用纤维素酶对进行组织捣碎后的原料进行酶解;S5、挤压熟化、搅拌:将进行酶解后的原料中加入水,进行挤压熟化操作;再将经挤压熟化的物料中加入双歧杆菌和蜂蜜后搅拌;S6、成型、速冻:将搅拌后的物料放入模具中成型;成型后进行速冻;S7、冻干:将经速冻后的物料进行冻干处理,冻干操作包括预冻、一次升华和解析干燥;S8、冲氮包装:将冻干后的物料进行冲氮包装,封口即得。具体操作为:先抽出包装袋内的空气达到预定的真空度后,再充入氮气,完成封口工序。作为本申请中一种较好的实施方式,S1步骤中,选用宜宾楠竹笋、罗汉笋或方竹笋等食用笋品种作为原料。作为本申请中一种较好的实施方式,S1步骤中,采用三级逆流连续清洗设备清洗干净,可实现节水20%。作为本申请中一种较好的实施方式,S1步骤中,竹笋切成笋段的长度为8-12cm,更进一步优选为10cm;杀青的温度为80-90℃,3-8min,更进一步优选为85℃,5min。作为本申请中一种较好的实施方式,S1步骤中竹笋护色采用的是质量浓度为0.5-4.5%的柠檬酸和质量浓度为0.1%的抗坏血酸的混合溶液;护脆采用的是以Ca2+计,浓度为0.25-0.35g/kg的氯化钙。作为本申请中一种较好的实施方式,S2步骤中竹笋与花椒干燥冷凝水的质量比为1:0.3-0.4,更进一步优选为1:0.3;蒸煮的温度为90-94℃,时间为100-140min,更进一步优选为92℃,120min。作为本申请中一种较好的实施方式,花椒干燥冷凝水是指采用品种为琉景红、朝仓花椒等优质稀有花椒,收集冷冻干燥、热泵干燥、热风干燥等花椒外排水作为花椒干燥冷凝水。经试验,发现花椒干燥冷凝水中含有的芳樟醇等萜烯类化合物,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肠炎膜杆菌、葡萄球菌、酿酒酵母菌、白色含球菌、黑曲霉菌等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将其运用于竹笋的保鲜中,不仅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利用率,延长了保质期,降低了清水竹笋的加工成本。作为本申请中一种较好的实施方式,S3步骤中的切丁的尺寸为0.5cm*0.5cm*0.5cm;烘干采用空气能热泵干燥设备,能耗可以降低到热风干燥的50%;微粉碎技术将竹笋粉末粉碎到100μm以下。作为本申请中一种较好的实施方式,S4组织捣碎采用8000-10000转/min的组织捣碎仪,捣碎时间为5-10min;所述的纤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肠内营养竹豆果膳食纤维食品,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原料:竹笋粉末20-40%、果渣5-30%、豆渣5-20%、蜂蜜3-8%、双歧杆菌0.05-0.15%,其余为羊脂籽米,总质量百分含量为10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肠内营养竹豆果膳食纤维食品,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原料:竹笋粉末20-40%、果渣5-30%、豆渣5-20%、蜂蜜3-8%、双歧杆菌0.05-0.15%,其余为羊脂籽米,总质量百分含量为1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内营养竹豆果膳食纤维食品,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原料:竹笋粉末20%、果渣6%、豆渣5%、蜂蜜5%、双歧杆菌0.1%,其余为羊脂籽米,总质量百分含量为100%。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肠内营养竹豆果膳食纤维食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鲜竹笋清洗、杀青、护色护脆:选用新鲜竹笋为原料,然后将竹笋清洗干净,再将清洗后的竹笋切成笋段,于高温下进行杀青处理;再将经杀青处理后的竹笋进行护色护脆;
S2、装袋、蒸煮:向经过S1处理后的竹笋中加入花椒干燥冷凝水,一并装入高温蒸煮袋,封口后进行蒸煮,蒸煮后的蒸煮袋取出水冷风干至常温;
S3、切丁、烘干、粉碎:将蒸煮后的竹笋进行切丁处理;再进行干燥,最后进行超微粉碎;
S4、酶解:按比例称取各原料,然后将物料中的竹笋粉末、果渣、豆渣和羊脂籽米混合后进行组织捣碎,并采用纤维素酶对进行组织捣碎后的原料进行酶解;
S5、挤压熟化、搅拌:将进行酶解后的原料中加入水,进行挤压熟化操作;再将经挤压熟化的物料中加入双歧杆菌和蜂蜜后搅拌;
S6、成型、速冻:将搅拌后的物料放入模具中成型;成型后进行速冻;
S7、冻干:将经速冻后的物料进行冻干处理,冻干操作包括预冻、一次升华和解析干燥;
S8、冲氮包装:将冻干后的物料进行冲氮包装,封口即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肠内营养竹豆果膳食纤维食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步骤中,竹笋切成笋段的长度为8-12cm;杀青的温度为80-9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红梅王波陈一萌张莉游敬刚周泽林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