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极性共地桥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4124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无极性共地桥电路,其包括与外接设备相连的无极性总线接口、与本地设备相连的本地接口以及连接在所述无极性总线接口和本地接口之间的整流桥电路,所述整流桥电路连接设置有抗电流波动的通道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无极性共地桥电路,可有效解决本地通讯系统与外接设备的共地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极性共地桥电路
本技术涉及设备配接安全
,特别涉及一种无极性共地桥电路
技术介绍
在一些应用场合中,可能会碰到一个设备与其他外接供电系统配接的需求,在不共地的不同设备连接时,有时会有地电位差,造成通讯误码。在有极性的系统中,现有技术一般是将低电位一端强制共地,而在无极性的系统中,一般采用整流桥做连接(如图1所示),这样的设计,当外接设备与本设备的地有电位差时,会导致L1和L2上有电流波动,从而影响通讯的稳定性,严重的时候会损坏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无极性共地桥电路,可有效解决本地通讯系统与外接设备的共地问题。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极性共地桥电路,其包括与外接设备相连的无极性总线接口、与本地设备相连的本地接口以及连接在所述无极性总线接口和本地接口之间的整流桥电路,所述整流桥电路连接设置有抗电流波动的通道电路。此外,本技术还包括如下附属技术方案:所述整流桥电路包括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并接地。所述通道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1和场效应管Q2,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场效应管Q2的漏极之间通过电阻R1相连,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与所述场效应管Q1的漏极之间通过电阻R2相连。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相连,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接地。所述二极管D1二端的电位差大于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和源极间的导通门限。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与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与所述场效应管Q2的源极相连,所述场效应管Q2的源极接地。所述二极管D2二端的电位差大于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和源极间的导通门限。所述整流桥电路还包括二极管D3以及二极管D4,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之间通过所述电阻R1相连,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与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与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之间通过所述电阻R2相连。所述无极性总线接口包括触点L1和触点L2,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与所述触点L1相连,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与所述触点L2相连。所述本地接口包括电压正极触点L3和接地触点L4,所述二极管D3负极和所述二极管D4负极连接点与所述电压正极触点L3相连,所述接地触点L4与所述二极管D2正极和所述二极管D1正极连接点相连。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优点在于:本技术的无极性共地桥电路在设置在与外接设备相连的无极性总线接口和与本地设备相连的本地接口之间的整流桥电路电路内设置抗电流波动的通道电路,为地电位差引起的电流波动提供通道,使总线基本不受地电位差引起的电流波动影响,有效解决了本地通讯系统与外接设备的共地问题,保障通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共地桥电路图图2是本技术中一种无极性共地桥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对应于本技术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无极性共地桥电路,其包括与外接设备相连的无极性总线接口1、与本地设备相连的本地接口2以及连接在所述无极性总线接口1和本地接口2之间的整流桥电路,所述整流桥电路连接设置有抗电流波动的通道电路。其中,整流桥电路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以及二极管D4,二极管D1的负极与二极管D3的正极之间通过所述电阻R1相连,二极管D3的负极与二极管D4的负极相连,二极管D4的正极与二极管D2的负极之间通过所述电阻R2相连,二极管D2的正极与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无极性总线接口1的触点L1与二极管D3的正极相连,无极性总线接口1的触点L2与二极管D4的正极相连;本地接口2的电压正极触点L3与二极管D3负极和二极管D4负极连接点相连,本地接口2的接地触点L4与二极管D2正极和二极管D1正极连接点相连。通道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1和场效应管Q2,场效应管Q1和场效应管Q2均为N沟道场效应管,当其导通时,阻抗很小,为地电位差引起的电流波动提供通道。二极管D1的负极与场效应管Q2的漏极之间通过电阻R1相连,二极管D1的负极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相连,二极管D1的正极与场效应管Q1的源极相连,场效应管Q1的源极接地,二极管D1二端的电位差大于场效应管Q1的栅极和源极间的导通门限。二极管D2的负极与场效应管Q1的漏极之间通过电阻R2相连,二极管D2的负极与场效应管Q2的栅极相连,二极管D2的正极与场效应管Q2的源极相连,场效应管Q2的源极接地,二极管D2二端的电位差大于场效应管Q2的栅极和源极间的导通门限。电阻R1和电阻R2优选阻值为270kΩ,具有高阻抗,使总线基本不受地电位差引起的电流波动影响。本技术的无极性共地桥电路的原理为:当地线有电流波动时,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导通,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的二端有一个电位差,当该电位差大于场效应管Q1和场效应管Q2的栅极和源极间的导通门限时,场效应管Q1和场效应管Q2导通,流经二极管D2的电流通过电阻R2从场效应管Q1的漏极流向源极,形成回路,避免流经二极管D2的电流流入触点L2,同理,流经二极管D1的电流通过电阻R1从场效应管Q2的漏极流向源极,形成回路,避免流经二极管D1的电流流入触点L1。本技术的无极性共地桥电路在设置在与外接设备相连的无极性总线接口1和与本地设备相连的本地接口2之间的整流桥电路电路内设置抗电流波动的通道电路,通道电路为阻抗很小的场效应管Q1和场效应管Q2,为地电位差引起的电流波动提供通道,再结合电阻R1和电阻R2的高阻抗,使总线基本不受地电位差引起的电流波动影响,有效解决了本地通讯系统与外接设备的共地问题,保障通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极性共地桥电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与外接设备相连的无极性总线接口、与本地设备相连的本地接口以及连接在所述无极性总线接口和本地接口之间的整流桥电路,所述整流桥电路连接设置有抗电流波动的通道电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极性共地桥电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与外接设备相连的无极性总线接口、与本地设备相连的本地接口以及连接在所述无极性总线接口和本地接口之间的整流桥电路,所述整流桥电路连接设置有抗电流波动的通道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极性共地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桥电路包括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并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极性共地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1和场效应管Q2,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场效应管Q2的漏极之间通过电阻R1相连,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与所述场效应管Q1的漏极之间通过电阻R2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极性共地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相连,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极性共地桥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D1二端的电位差大于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和源极间的导通门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极性共地桥电路,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向红
申请(专利权)人:鹏晨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