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相电压电流保护器的电源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4124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相电压电流保护器的电源电路,包括电阻R1~R8、二极管D1~D8、压敏电阻RV1~RV3、电容C1~C4、瞬态抑制二极管ZD1~ZD2、稳压二极管ZD3、MOS管Q1、电感L1、电源芯片IC1,三相电压电流保护器的电源电路采用以型号为SM7075P的电源芯片IC1+MOS管降压为核心,采用电流模式PWM控制方式的功率开关芯片,集成高压启动电路和高压功率管,实现高性价比的电源供电技术方案,并提供了过温、过流、过压、欠压等完善的保护功能,保证了电源电路工作的可靠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源电路整体元器件数量少、连接简单,且该电源电路可在外部三相电L1~L3相电压为50V~450V的范围内仍可以输出所需的直流工作电压,即三相电压波动较大时,电源电路仍可以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相电压电流保护器的电源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低压电器,尤其涉及一种三相电压电流保护器的电源电路。
技术介绍
三相电压电流保护器是一种多功能三相电源系统或三相用电设备的监测和保护仪器,集三相电压显示、过电压保护、欠电压保护、缺相保护(断相保护)、电压不平衡保护、相序保护(错相保护)于一体。电源模块是三相电压电流保护器用于各个模块供电的重要电路,现有三相电压电流保护器的电源模块存在输入电压范围过窄的问题,使得当三相电压波动较大时,电源模块无法正常工作,从而不能实现对三相电源的监测与保护;而且现有的电源模块元器件多、电路连接复杂,增加了三相电压电流保护器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宽范围电压输入、元件器少、连接简单的三相电压电流保护器的电源电路。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一种三相电压电流保护器的电源电路,包括电阻R1~R8、二极管D1~D8、压敏电阻RV1~RV3、电容C1~C4、瞬态抑制二极管ZD1~ZD2、稳压二极管ZD3、MOS管Q1、电感L1、电源芯片IC1,所述电阻R1、二极管D1、二极管D2依次串联,电阻R2、二极管D3、二极管D4依次串联,电阻R3、二极管D5、二极管D6依次串联,所述电阻R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分别连接外部三相电,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4的负极、二极管D6的负极相连接,所述压敏电阻RV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压敏电阻RV2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压敏电阻RV3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V1的另一端、电阻RV2的另一端、电阻RV3的另一端共地连接,所述电容C1和电容C2串联,电阻R4和电阻R5串联,电阻R6、电阻R7、瞬态抑制二极管ZD1、瞬态抑制二极管ZD2依次串联,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1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MOS管Q1的漏极,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2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瞬态抑制二极管ZD2的正极均接地,所述瞬态抑制二极管ZD1的负极分别连接稳压二极管ZD3的负极和MOS管Q1的栅极,所述稳压二极管ZD3的正极分别连接MOS管Q1的源极和电源芯片IC1的第四引脚,所述电容C3和二极管D8串联,二极管D7和电容C4串联,所述电源芯片IC1的第二引脚分别连接电容C3的一端和二极管D7的负极,二极管D8的正极和电容C4的一端均接地,所述电源芯片IC1的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第八引脚均连接电感L1的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8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8的两端输出直流工作电压。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电源芯片IC1的型号为SM7075P。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电阻R8的两端输出直流工作电压为+18V。上述三相电压电流保护器的电源电路采用以型号为SM7075P的电源芯片IC1+MOS管降压为核心,采用电流模式PWM控制方式的功率开关芯片,集成高压启动电路和高压功率管,实现高性价比的电源供电技术方案,并提供了过温、过流、过压、欠压等完善的保护功能,保证了电源电路工作的可靠性,三相电压经限流和整流、滤波稳压以及MOS管的驱动后,为电源芯片IC1的型号为SM7075P输入端提供稳定的电压,再经电源芯片IC1控制输出直流稳压电源,压敏电阻用于保护各相的过电压保护,本技术电源电路整体元器件数量少、连接简单,且该电源电路可在外部三相电L1~L3的相电压为50V~450V的范围内仍可以输出所需的直流工作电压,即三相电压波动较大时(电源电路具有宽电压输入的优点),电源电路仍可以正常工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是一种三相电压电流保护器的电源电路,包括电阻R1~R8、二极管D1~D8、压敏电阻RV1~RV3、电容C1~C4、瞬态抑制二极管ZD1~ZD2、稳压二极管ZD3、MOS管Q1、电感L1、电源芯片IC1,所述电源芯片IC1的型号为SM7075P,所述电阻R1、二极管D1、二极管D2依次串联,电阻R2、二极管D3、二极管D4依次串联,电阻R3、二极管D5、二极管D6依次串联,所述电阻R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分别连接外部三相电(L1、L2、L3),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4的负极、二极管D6的负极相连接,所述压敏电阻RV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压敏电阻RV2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压敏电阻RV3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V1的另一端、电阻RV2的另一端、电阻RV3的另一端共地连接,所述电容C1和电容C2串联,电阻R4和电阻R5串联,电阻R6、电阻R7、瞬态抑制二极管ZD1、瞬态抑制二极管ZD2依次串联,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1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MOS管Q1的漏极,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2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瞬态抑制二极管ZD2的正极均接地,所述瞬态抑制二极管ZD1的负极分别连接稳压二极管ZD3的负极和MOS管Q1的栅极,所述稳压二极管ZD3的正极分别连接MOS管Q1的源极和电源芯片IC1的第四引脚,所述电容C3和二极管D8串联,二极管D7和电容C4串联,所述电源芯片IC1的第二引脚分别连接电容C3的一端和二极管D7的负极,二极管D8的正极和电容C4的一端均接地,所述电源芯片IC1的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第八引脚均连接电感L1的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8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8的两端输出直流工作电压为+18V。当然除了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技术实质技术方案内容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且这些改变或变形和本专利中的技术方案是等同的,则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相电压电流保护器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阻R1~R8、二极管D1~D8、压敏电阻RV1~RV3、电容C1~C4、瞬态抑制二极管ZD1~ZD2、稳压二极管ZD3、MOS管Q1、电感L1、电源芯片IC1,所述电阻R1、二极管D1、二极管D2依次串联,电阻R2、二极管D3、二极管D4依次串联,电阻R3、二极管D5、二极管D6依次串联,所述电阻R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分别连接外部三相电,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4的负极、二极管D6的负极相连接,所述压敏电阻RV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压敏电阻RV2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压敏电阻RV3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V1的另一端、电阻RV2的另一端、电阻RV3的另一端共地连接,所述电容C1和电容C2串联,电阻R4和电阻R5串联,电阻R6、电阻R7、瞬态抑制二极管ZD1、瞬态抑制二极管ZD2依次串联,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1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MOS管Q1的漏极,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2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瞬态抑制二极管ZD2的正极均接地,所述瞬态抑制二极管ZD1的负极分别连接稳压二极管ZD3的负极和MOS管Q1的栅极,所述稳压二极管ZD3的正极分别连接MOS管Q1的源极和电源芯片IC1的第四引脚,所述电容C3和二极管D8串联,二极管D7和电容C4串联,所述电源芯片IC1的第二引脚分别连接电容C3的一端和二极管D7的负极,二极管D8的正极和电容C4的一端均接地,所述电源芯片IC1的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七引脚、第八引脚均连接电感L1的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8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R8的两端输出直流工作电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相电压电流保护器的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阻R1~R8、二极管D1~D8、压敏电阻RV1~RV3、电容C1~C4、瞬态抑制二极管ZD1~ZD2、稳压二极管ZD3、MOS管Q1、电感L1、电源芯片IC1,所述电阻R1、二极管D1、二极管D2依次串联,电阻R2、二极管D3、二极管D4依次串联,电阻R3、二极管D5、二极管D6依次串联,所述电阻R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分别连接外部三相电,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4的负极、二极管D6的负极相连接,所述压敏电阻RV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压敏电阻RV2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压敏电阻RV3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所述电阻RV1的另一端、电阻RV2的另一端、电阻RV3的另一端共地连接,所述电容C1和电容C2串联,电阻R4和电阻R5串联,电阻R6、电阻R7、瞬态抑制二极管ZD1、瞬态抑制二极管ZD2依次串联,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连接电容C1的一端、电阻R4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MOS管Q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杰左申
申请(专利权)人:乐清科盾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