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相电压电流保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4092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相电压电流保护器,包括控制模块、电流采样模块、电压采样模块、驱动模块、电源模块,所述电流采样模块的输入端和电压采样模块的输入端分别外部的三相电,电流采样模块的输出端和电压采样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为驱动模块和控制模块提供工作电压,所述驱动模块包括三个电路连接相同且独立的第一相驱动电路、第二相驱动电路、第三相驱动电路,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相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第二相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第三相驱动电路的输入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三相电压电流保护器的驱动模块采用了三个相互独立的驱动电路,实现各相的独立驱动输出控制,且电路连接简单、运行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相电压电流保护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低压电器,尤其涉及一种三相电压电流保护器。
技术介绍
三相电压电流保护器是一种多功能三相电源系统或三相用电设备的监测和保护仪器,集三相电压显示、过电压保护、欠电压保护、缺相保护(断相保护)、电压不平衡保护、相序保护(错相保护)于一体。现有的三相电压电流保护器其驱动输出是直接控制一个继电器工作,实现输出控制,然而这种驱动输出的适用范围较小,尤其是国外的应用,国外家庭三相电的使用方式与国内三相电的使用方式存在差异,国外三相电的使用是分成三路单相电分别供给给不同楼层使用,如果仍采用整体继电器控制的话,其中某一层楼电路发生故障会直接影响整体的供电,而且现有的驱动电路存在电路连接复杂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模块具有独立驱动输出且电路连接简单、运行稳定的三相电压电流保护器。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一种三相电压电流保护器,包括控制模块、电流采样模块、电压采样模块、驱动模块、电源模块,所述电流采样模块的输入端和电压采样模块的输入端分别外部的三相电,电流采样模块的输出端和电压采样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驱动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为驱动模块和控制模块提供工作电压,所述驱动模块包括三个电路连接相同且独立的第一相驱动电路、第二相驱动电路、第三相驱动电路,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相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第二相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第三相驱动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相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7、电阻R18、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8、三极管Q9、继电器K1,所述电阻R11的一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阻R12的一端、三极管Q3的发射极均连接高电平,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集电极,所述电阻R17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电阻R17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8的集电极,所述电阻R18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9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8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9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和三极管Q9的基极均连接控制模块的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3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继电器K1的两端。上述三相电压电流保护器的驱动模块采用了相互独立的第一相驱动电路、第二相驱动电路、第三相驱动电路,使控制模块能独立控制这三个驱动电路,当其中某一相对应的楼层电路发生故障,控制模块只会控制其对应的驱动电路继电器动作,独立断开故障楼层的供电;且驱动电路的元器件组成数量少、连接简单,能降低成本,通过两组三极管的导通动作实现对应继电器的通电与分断,运行稳定可靠。本技术三相电压电流保护器具有独立驱动输出的优点,且电路连接简单,降低生产成本,能稳定地控制继电器工作。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三极管Q2和三极管Q3为PNP三极管,所述三极管Q8和Q9为NPN三极管。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控制模块向三极管Q8的基极输入继电器分断信号,控制模块向三极管Q9的基极输入继电器通电信号。上述根据三极管导通特性实现对继电器通电与分断的控制,使各相驱动电路与控制模块之间的接线简单。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原理方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第一相驱动电路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第二相驱动电路原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第三相驱动电路原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电压采样模块电路原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电流采样模块电路原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控制模块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7所示,本技术是一种三相电压电流保护器,包括控制模块、电流采样模块、电压采样模块、驱动模块、电源模块,所述电流采样模块的输入端和电压采样模块的输入端分别外部的三相电,电流采样模块的输出端和电压采样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驱动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为驱动模块和控制模块提供工作电压,所述驱动模块包括三个电路连接相同且独立的第一相驱动电路、第二相驱动电路、第三相驱动电路,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相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第二相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第三相驱动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相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7、电阻R18、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8、三极管Q9、继电器K1,所述三极管Q2和三极管Q3为PNP三极管,所述三极管Q8和Q9为NPN三极管,所述电阻R11的一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阻R12的一端、三极管Q3的发射极均连接高电平,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集电极,所述电阻R17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电阻R17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8的集电极,所述电阻R18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9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8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9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控制模块向三极管Q8的基极输入继电器分断信号,控制模块向三极管Q9的基极输入继电器通电信号,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3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继电器K1的两端,所述第二相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9、电阻R20、三极管Q4、三极管Q5、三极管Q10、三极管Q11、继电器K2,所述三极管Q4和三极管Q5为PNP三极管,所述三极管Q10和Q11为NPN三极管,所述电阻R13的一端、三极管Q4的发射极、电阻R14的一端、三极管Q5的发射极均连接高电平,所述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5的集电极,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4集电极,所述电阻R19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电阻R19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0的集电极,所述电阻R20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5的基极,电阻R20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1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10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11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控制模块向三极管Q10的基极输入继电器分断信号,控制模块向三极管Q11的基极输入继电器通电信号,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5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继电器K2的两端,所述第三相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21、电阻R22、三极管Q6、三极管Q7、三极管Q12、三极管Q13、继电器K3,所述三极管Q6和三极管Q7为PNP三极管,所述三极管Q12和Q13为NPN三极管,所述电阻R15的一端、三极管Q6的发射极、电阻R16的一端、三极管Q7的发射极均连接高电平,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6集电极,所述电阻R21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6的基极,电阻R2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2的集电极,所述电阻R22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7的基极,电阻R2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3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12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13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控制模块向三极管Q12的基极输入继电器分断信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相电压电流保护器,包括控制模块、电流采样模块、电压采样模块、驱动模块、电源模块,所述电流采样模块的输入端和电压采样模块的输入端分别外部的三相电,电流采样模块的输出端和电压采样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驱动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为驱动模块和控制模块提供工作电压,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包括三个电路连接相同且独立的第一相驱动电路、第二相驱动电路、第三相驱动电路,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相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第二相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第三相驱动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相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7、电阻R18、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8、三极管Q9、继电器K1,所述电阻R11的一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阻R12的一端、三极管Q3的发射极均连接高电平,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电阻R1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2集电极,所述电阻R17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电阻R17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8的集电极,所述电阻R18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电阻R18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9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8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9的发射极均接地,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和三极管Q9的基极均连接控制模块的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3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继电器K1的两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相电压电流保护器,包括控制模块、电流采样模块、电压采样模块、驱动模块、电源模块,所述电流采样模块的输入端和电压采样模块的输入端分别外部的三相电,电流采样模块的输出端和电压采样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驱动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为驱动模块和控制模块提供工作电压,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包括三个电路连接相同且独立的第一相驱动电路、第二相驱动电路、第三相驱动电路,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相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第二相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第三相驱动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相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7、电阻R18、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8、三极管Q9、继电器K1,所述电阻R11的一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阻R12的一端、三极管Q3的发射极均连接高电平,所述电阻R11的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杰左申
申请(专利权)人:乐清科盾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