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载波通讯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73549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直流载波通讯电路,其包括主站电路和通过传输总线与主站电路电连接的多个子站电路,主站电路包括主站直流电路和与主站直流电路并联的主站载波电路,主站直流电路包括主站直流供电模块和与主站直流供电模块串联的总线驱动电路,总线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功率场效应管Q1,主站载波调制解调电路包括第一控制模块U1;子站电路包括子站直流电路和与子站直流电路并联的子站载波电路,子站直流电路包括与传输总线相连的子站电源提取电路,子站载波电路包括第二控制模块U2;第一控制模块U1和第二控制模块U2为配套的直流载波控制芯片,且支持的最高电压为48V。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直流载波通讯电路,支撑更高的载波电压,适用范围更广。适用范围更广。适用范围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流载波通讯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通信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流载波通讯电路。

技术介绍

[0002]主从机之间的实现交互通信时,在硬件上,任何的通讯形式都离不开电源和信号两大通道,常规的通讯方式大都采用供电和通讯相互独立的方式实现,这种通讯方式需要四根传输线作为载体才能完成供电和通讯功能,结构复杂,布线不便,很多场合没有这样的使用条件,即使有这种条件,通讯线路复杂成本高,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影响效率。
[0003]现有的直流载波通讯技术中也有一些是采用一对导线同时实现供电和通讯功能的,但其主站与从站对载波信号的调制解调通常是采用控制芯片发送信号,经多个三极管的调制后输出,其对载波电压范围有一定要求。如中国专利CN207475583U,揭示了一种可实现电源传输的直流载波通信接口电路,文中上位电源电路为12V电源,虽没对最低电压作出说明,但从电源5V分析,应该不能低于7V,因此该专利中的载波范围大约在7

12V,这样的电压值和范围只能适用于几十米和少量从站的应用场合,适应范围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直流载波通讯电路,支撑更高的载波电压,适用范围更广。
[0005]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直流载波通讯电路,其包括主站电路和通过传输总线与所述主站电路电连接的多个子站电路,其特征在于:
[0007]所述主站电路包括主站直流电路和与所述主站直流电路并联的主站载波电路,所述主站直流电路包括主站直流供电模块和与所述主站直流供电模块串联的总线驱动电路,所述总线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功率场效应管Q1,所述第一功率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所述主站直流供电模块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一功率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所述传输总线相连,所述主站载波电路包括主站载波调制解调电路,所述主站载波调制解调电路包括第一控制模块U1,所述第一控制模块U1的6号引脚与所述第一功率场效应管Q1的源极相连,所述第一控制模块U1的 4号引脚与所述第一功率场效应管Q1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一控制模块U1的3号引脚与所述第一功率场效应管Q1的漏极相连;
[0008]所述子站电路包括子站直流电路和与所述子站直流电路并联的子站载波电路,所述子站直流电路包括与所述传输总线相连的子站电源提取电路,所述子站载波电路包括第二控制模块U2,所述第二控制模块U2的6号引脚与所述子站电源提取电路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控制模块U2的5号引脚与所述传输总线相连;
[0009]所述第一控制模块U1为主站直流载波控制芯片,所述第二控制模块U2为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U1配套的从站直流载波控制芯片,所述第一控制模块U1与第二控制模块U2支持的最高电压为48V。
[0010]此外,本技术还包括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0011]所述第一控制模块U1的4号引脚与所述第一功率场效应管Q1的栅极之间设置有第一电阻R1。
[0012]所述主站载波电路还包括主站微控制模块,所述主站微控制模块的发送引脚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U1的9号引脚相连,所述主站微控制模块的接收引脚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U1的14 号引脚相连。
[0013]所述主站直流电路还包括与所述主站直流供电模块并联的稳压保护电路以及设置在所述总线驱动电路与传输总线之间的主站整流桥电路和电磁兼容保护电路,所述主站整流桥电路与所述总线驱动电路串联,所述电磁兼容保护电路并联在所述主站整流桥电路上。
[0014]所述子站载波电路还包括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所述第二控制模块U2的6号引脚通过所述第二电阻R2连接至所述子站电源提取电路输入端,所述第二控制模块U2的6号引脚通过所述第三电阻R3接地。
[0015]所述子站电源提取电路包括子站稳压模块、第二电容C2和第七二极管D7,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与所述传输总线相连,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与所述子站稳压模块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与所述子站稳压模块的正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子站稳压模块的负极相连,并接地,所述第二控制模块U2的6号引脚通过所述第二电阻R2连接至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
[0016]所述子站载波电路还包括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以及三极管T1,所述第二控制模块 U2的6号引脚通过所述第五电阻R5连接至所述三极管T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T1的发射极连接至所述传输总线,所述三极管T1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四电阻R4接地。
[0017]所述子站载波电路还包括子站微控制模块,所述子站微控制模块的发送引脚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U2的3号引脚相连,所述子站微控制模块的接收引脚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U2的2 号引脚相连。
[0018]所述子站直流电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传输总线与所述子站电源提取电路之间的总线保护电路和与所述总线保护电路并联的子站整流桥电路,所述子站整流桥电路与所述子站电源提取电路串联。
[0019]所述三极管T1的发射极连接至所述子站整流桥电路的输出端。
[0020]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优点在于:
[0021]主站电路的第一控制模块U1采用主站直流载波控制芯片,从站电路的第二控制模块U2 采用与第一控制模块U1配套的从站直流载波控制芯片,且两个芯片支持的最高电压为48V,适用于长距离传输和更多子站的挂接,在降低建设成本的同时保障了通讯的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一种直流载波通讯电路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中主站电路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中子站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
[0026]如图1所示,对应于本技术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直流载波通讯电路,其包括主站电路1和与所述主站电路1电连接的多个子站电路2。
[0027]如图2所示,主站电路1包括主站直流电路11和与所述主站直流电路11并联的主站载波电路12。所述主站直流电路11包括主站直流供电模块111、与主站直流供电模块111并联的稳压保护电路112、与稳压保护电路112串联的总线驱动电路113、与所述总线驱动电路113 串联的主站整流桥电路114以及与所述主站整流桥电路114并联的电磁兼容(EMC)保护电路115。
[0028]主站直流供电模块111,用于提供12

48V电压。
[0029]所述稳压保护电路112包括第一电容C1,第一电容C1的正极与主站直流供电模块111 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一电容C1的负极与主站直流供电模块111的负极相连并接地。第一电容C1的优选取值范围在470uf

2000uf,用于稳定供电电压,在瞬间大电流输出的情况下,防止总线电压跌落。
[0030]总线驱动电路113包括第一功率场效应管Q1和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载波通讯电路,其包括主站电路(1)和通过传输总线与所述主站电路(1)电连接的多个子站电路(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站电路(1)包括主站直流电路(11)和与所述主站直流电路(11)并联的主站载波电路(12),所述主站直流电路(11)包括主站直流供电模块(111)和与所述主站直流供电模块(111)串联的总线驱动电路(113),所述总线驱动电路(113)包括第一功率场效应管Q1,所述第一功率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所述主站直流供电模块(111)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一功率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所述传输总线相连,所述主站载波电路(12)包括主站载波调制解调电路(122),所述主站载波调制解调电路(122)包括第一控制模块U1,所述第一控制模块U1的6号引脚与所述第一功率场效应管Q1的源极相连,所述第一控制模块U1的4号引脚与所述第一功率场效应管Q1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一控制模块U1的3号引脚与所述第一功率场效应管Q1的漏极相连;所述子站电路(2)包括子站直流电路(21)和与所述子站直流电路(21)并联的子站载波电路(22),所述子站直流电路(21)包括与所述传输总线相连的子站电源提取电路(213),所述子站载波电路(22)包括第二控制模块U2,所述第二控制模块U2的6号引脚与所述子站电源提取电路(213)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控制模块U2的5号引脚与所述传输总线相连;所述第一控制模块U1为主站直流载波控制芯片,所述第二控制模块U2为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U1配套的从站直流载波控制芯片,所述第一控制模块U1与第二控制模块U2支持的最高电压为48V。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载波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U1的4号引脚与所述第一功率场效应管Q1的栅极之间设置有第一电阻R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载波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站载波电路(12)还包括主站微控制模块(121),所述主站微控制模块(121)的发送引脚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U1的9号引脚相连,所述主站微控制模块(121)的接收引脚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U1的14号引脚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载波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站直流电路(11)还包括与所述主站直流供电模块(111)并联的稳压保护电路(112)以及设置在所述总线驱动电路(113)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向红
申请(专利权)人:鹏晨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