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加导电稳定性的电导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4034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46
一种增加导电稳定性的电导元件,包括电极柱,电极柱的上段部分套有金属套、下段部分套有正极铜鼻,金属套具有居中贯穿设置的内腔,内腔的内周面与电极柱的外周面之间的安装间隙填充且充满安装间隙的粉末,并凝结成块,电极柱的外周面在电机柱还设有第一防脱结构,内腔的内周面在金属套还设有第二防脱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增加导电稳定性,同时也保证金属套的安装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加导电稳定性的电导元件
本技术涉及电力电子
,尤其是一种增加导电稳定性的电导元件。
技术介绍
传统的电导元件的电极柱两端都是螺纹,然后在安装金属套一端的螺纹处旋紧陶瓷粉凝结成的块,然后将金属套强行按压进去,该种方式一方面会对陶瓷粉凝结成的块产生强大的挤压力,在受挤压力的影响下可能会出现裂痕,而且螺纹连接的方式也会导致整体连接稳定性差,导致电极柱与陶瓷粉凝结成的块或金属套脱离,从而失去稳压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增加导电稳定性的电导元件,不仅振体结构稳定性强,而且可以增加导电的稳定性。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增加导电稳定性的电导元件,包括电极柱,电极柱的上段部分套有金属套、下段部分套有正极铜鼻,金属套具有居中贯穿设置的内腔,内腔的内周面与电极柱的外周面之间的安装间隙填充有充满安装间隙的粉末,并凝结成块,电极柱的外周面在电极柱还设有第一防脱结构,内腔的内周面在金属套还设有第二防脱结构。进一步完善,第一防脱结构包括多个固定于电极柱的上段部分的绝缘块,相邻的两个绝缘块间隔分布,其中粉末充满间隔所形成的间距内。进一步完善,绝缘块的外周面的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平面。进一步完善,第二防脱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填充槽,其中每个填充槽均充满粉末。进一步完善,两个填充槽处还设有位于内腔的内周面的一圈加厚层。进一步完善,套有正极铜鼻的电极柱的下段部分的柱宽由上端至下端逐渐减小。进一步完善,电极柱的下段部分的下表面还连接有螺纹柱,螺纹柱设有防止正极铜鼻脱出的防脱结构。进一步完善,防脱结构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第一垫片、防脱螺母、第二垫片、第三垫片,其中第一垫片位于防脱螺母内。一种应用电导元件的电加热废气处理装置,设置在内燃机的排气系统中,包括内层套管、外层套管和金属催化剂载体,金属催化剂载体位于内层套管内,外层套管具有两个安装电导元件的安装口,电导元件绝缘通过安装口并与内层套管上端分离出的一圈圆弧圈电连接。本技术有益的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在金属套与电极柱之间的配合间隙内填充粉末,并凝结成块,尤其是可以增加导电稳定性的粉末,使得本技术在导电状态下始终保持通电,并且不会出现电流过大短路或电流过小供电不足情况发生,增加导电稳定性,同时也保证金属套的安装稳定性;(2)、本技术通过多个绝缘块不仅增加金属套的绝缘效果,而且每两个绝缘块之间的间距也作为填充空间,这样可以增加粉末的填充量,使得导电稳定性效果更好,同时也可以避免粉末凝结成块后脱出;(3)、本技术通过填充槽可以增加粉末的填充量,而且也可以避免粉末凝结成块后出现转动的情况发生,使得导电稳定性效果更好,同时也可以避免粉末凝结成块后脱出;(4)、本技术通过加厚层可以避免粉末凝结成块后脱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的剖切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整体的爆炸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电导元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参照附图,这种增加导电稳定性的电导元件,包括电极柱1,电极柱1的上段部分套有金属套2、下段部分套有正极铜鼻3,电极柱1、金属套2、正极铜鼻3均为镍铬合金制成,金属套2具有居中贯穿设置的内腔21,内腔21的内周面与电极柱1的外周面之间的安装间隙填充有充满安装间隙的粉末,所填充的粉末为陶瓷粉末,并和有机粘结剂混合后,加热至130-300摄氏度后填充至安装间隙,然后待冷却后凝结成块,一方面用作连接金属套2与电极柱1之间的连接介质,另一方面加强导电稳定性,电极柱1的外周面在电极柱1还设有第一防脱结构,内腔21的内周面在金属套2还设有第二防脱结构。第一防脱结构包括多个固定于电极柱1的上段部分的绝缘块41,相邻的两个绝缘块41间隔分布,其中粉末充满间隔所形成的间距内。绝缘块41一方面起绝缘作用,避免经过电极柱1的电流会被传导至金属套2,另一方面,每两个绝缘块41之间具有间距,该间距也是为填充区域,如此一来无疑增加了陶瓷粉的填充量,进而就增加了陶瓷粉凝结成块后的体积,也有助于提高导电稳定性,同时存在于该间距的陶瓷粉凝结成块后同样也具有形状,间距为槽,填充物为块,即形成插配,就增加了陶瓷粉凝结成块后在金属套2与电极柱1之间,防止电极柱1脱出。绝缘块41的外周面的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平面41-a。平面41-a缩小绝缘块41的体积,增加陶瓷粉的填充量,有助于提高导电稳定性。第二防脱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填充槽51,其中每个填充槽51均充满粉末。与第一防脱结构的作用相同,该部分用于防止陶瓷粉凝结成块或金属套2脱出,同时也避免粉末凝结成块后转动的情况发生。两个填充槽51处还设有位于内腔21的内周面的一圈加厚层6。加厚层6的作用与第一防脱结构、第二防脱结构的作用相同。套有正极铜鼻3的电极柱1的下段部分的柱宽由上端至下端逐渐减小。正极鼻套3安装后不会沿向上方向脱出,避免与金属套2接触。电极柱1的下段部分的下表面还连接有螺纹柱7,螺纹柱7设有防止正极铜鼻3脱出的防脱结构;防脱结构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第一垫片81、防脱螺母82、第二垫片83、第三垫片84,其中第一垫片81位于防脱螺母82内。对正极铜鼻3做加固,防止其沿向下方向脱出,避免失去电连接。实施例2:参照附图,一种应用权电导元件的电加热废气处理装置,设置在内燃机的排气系统中,包括内层套管、外层套管和金属催化剂载体,金属催化剂载体位于内层套管内,外层套管具有两个安装电导元件的安装口,电导元件绝缘通过安装口并与内层套管上端分离出的一圈圆弧圈电连接。虽然本技术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各样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加导电稳定性的电导元件,包括电极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柱(1)的上段部分套有金属套(2)、下段部分套有正极铜鼻(3),所述金属套(2)具有居中贯穿设置的内腔(21),所述内腔(21)的内周面与所述电极柱(1)的外周面之间的安装间隙填充有充满安装间隙的粉末,并凝结成块,所述电极柱(1)的外周面在所述电极柱(1)还设有第一防脱结构,所述内腔(21)的内周面在所述金属套(2)还设有第二防脱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加导电稳定性的电导元件,包括电极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柱(1)的上段部分套有金属套(2)、下段部分套有正极铜鼻(3),所述金属套(2)具有居中贯穿设置的内腔(21),所述内腔(21)的内周面与所述电极柱(1)的外周面之间的安装间隙填充有充满安装间隙的粉末,并凝结成块,所述电极柱(1)的外周面在所述电极柱(1)还设有第一防脱结构,所述内腔(21)的内周面在所述金属套(2)还设有第二防脱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加导电稳定性的电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脱结构包括多个固定于所述电极柱(1)的上段部分的绝缘块(41),相邻的两个所述绝缘块(41)间隔分布,其中粉末充满间隔所形成的间距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加导电稳定性的电导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块(41)的外周面的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平面(41-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加导电稳定性的电导元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鹏程
申请(专利权)人:乐清市旭达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