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5G天线软硬结合板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63420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5G通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5G天线软硬结合板制作方法,所述软硬结合板包括硬板区和软板区,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上下两层均包含有内层线路图形层并附有覆盖膜层的内层L2/L3,所述内层L2/L3的上表面包括油墨层,所述覆盖膜层和所述油墨层均位于软板区域;提供在软板区开窗的粘结片层;提供一面包含外层线路图形层和另一面半锣的外层L1,半锣区域对应所述油墨层的印刷区域;提供单面包含外层线路图形层的外层L4;按照叠层结构要求,将所述外层L1、粘结片层、内层L2/L3、粘结片层和外层L4进行叠放并进行压合。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半锣的方式,将内层油墨区掏空,避免硬板材料在压板时与内层油墨接触,从而解决内层油墨掉油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5G天线软硬结合板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5G通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5G天线软硬结合板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通信从2G、3G、4G到万物互联的5G(第五代移动通信)时代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天线也经历了从单极化天线、双极化天线到智能天线、MIMO天线乃至大规模阵列天线的发展历程。天线作为移动通信网络的感知器官在网络中的地位越来越复杂,并且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目前市场4G产品居多,5G产品大部分处于研发阶段,天线结构形式多采用FPC+同轴电缆或PCB+同轴电缆形式,在万物互联的5G时代,人们对天线的小体积要求也越来高。软硬结合板就是柔性线路板与硬性线路板,经过压合等工序,按相关工艺要求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FPC特性与PCB特性的线路板。由于软硬结合板同时具备FPC的特性与PCB的特性,既有一定的挠性区域,也有一定的刚性区域,对节省产品内部空间,减少成品体积,提高产品性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可广泛应用于5G天线中。然而,目前软硬结合板的内层软板部分需要丝印阻焊油墨,而内层制作完油墨后,压板时硬板材料很容易粘住油墨,并在开盖后把油墨带走,导致外观上出现掉油缺陷,导致产品报废,废品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5G天线软硬结合板制作方法,能够避免内层油墨脱落,提高产品的合格率。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5G天线软硬结合板制作方法,所述软硬结合板包括硬板区和软板区,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上下两层均包含有内层线路图形层并附有覆盖膜层的内层L2/L3,所述内层L2/L3的上表面包括油墨层,所述覆盖膜层和所述油墨层均位于软板区域;提供在软板区开窗的粘结片层;提供一面包含外层线路图形层和另一面半锣的外层L1,半锣区域对应所述油墨层的印刷区域;提供单面包含外层线路图形层的外层L4;按照叠层结构要求,将所述外层L1、粘结片层、内层L2/L3、粘结片层和外层L4进行叠放并进行压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5G天线软硬结合板制作方法,采用半锣的方式将外层L1对应油墨层的区域挖掉一部分,将内层油墨区掏空,使得油墨印刷区域的上部的空间(特别是是高度方向)增大,从而避免硬板材料在压板时与内层油墨接触,不会产生油墨黏连,进而解决内层油墨掉油的问题,提升产品的合格率。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半锣区域大于所述油墨层印刷区域。考虑到板料在压合时会有涨缩、对位偏移的现象,因此本方案中半锣区要比油墨印刷区大。但半锣区面积设置太大还有两大不足:一是影响生产效率,二是半锣后悬空区域太大,板材强度不足,仍然会发生压板时硬板材料塌陷黏连油墨。进一步地,半锣区域单边比所述油墨层印刷区域大0.4~0.6mm。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半锣深度为0.05~0.15mm。若半锣深度太浅,当油墨印刷厚度偏大时,仍然会发生压板时硬板材料塌陷黏连油墨的情况;半锣深度太深,悬空区强度不足,仍然会发生压板时硬板材料塌陷黏连油墨。优选地,半锣深度为0.1mm。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贴附覆盖膜的方法为:在软板区域压上覆盖膜,其中压板参数:温度180℃、10Mpa下压板100s;固化参数:170℃固化90min。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压合叠板的方法为:在待压叠板上下依次叠放TPX膜、高温膜、钢板及若干牛皮纸,之后再进行压合。其中,牛皮纸为10层新牛皮纸和10层旧牛皮纸;TPX膜为120um积水TPX膜。一种5G天线软硬结合板,采用根据上述的制作方法制作而成。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包括压合的外层L1、粘结片层、内层L2/L3、粘结片层和外层L4;所述粘结片层的材质为PP,所述内层L2/L3的基层为聚酰亚胺、聚酯或者液晶高分子材料;外层L1和外层L4采用含有玻纤的板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采用半锣的方式,将内层油墨区掏空,避免硬板材料在压板时与内层油墨接触,不会产生油墨黏连,从而解决内层油墨掉油的问题,从而提高产品的合格率。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软硬结合板的叠层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软硬结合板的叠层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软硬结合板的制作流程。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叠板压合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油墨层;2.覆盖膜层。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实施例现有的软硬结合板结构如图1所示,由依次叠放的外层L1、粘结片层、内层L2/L3、粘结片层和外层L4层压而成。软硬结合板的内层软板部分需要丝印阻焊油墨,而内层制作完油墨后,压板时硬板材料会粘住油墨,开盖后把油墨带走,从外观上看就是掉油缺陷,导致产品报废。其中,导致油墨被硬板材料粘走的原因是:覆盖在软板区的硬板材料在压合时会产生凹陷,压在了软板,而压合的高温导致油墨融化,粘附在压于其上面的硬板材料上。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施例采用半锣的方法,在现有的软硬结合板的基础上,将内层阻焊油墨区掏空,避免硬板材料在压板时与内层油墨接触,因而不会产生油墨黏连,从而解决内层油墨掉油的问题。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5G天线软硬结合板制作方法,如图2所示,所述软硬结合板包括硬板区和软板区,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上下两层均包含有内层线路图形层并附有覆盖膜层的内层L2/L3,所述内层L2/L3的上表面包括油墨层,所述覆盖膜层2和所述油墨层1均位于软板区域;提供在软板区开窗的粘结片层;提供一面包含外层线路图形层和另一面半锣的外层L1,半锣区域对应所述阻焊油墨层1的印刷区域;提供单面包含外层线路图形层的外层L4;按照叠层结构要求,将所述外层L1、粘结片层、内层L2/L3、粘结片层和外层L4进行叠放并进行压合。其中,内层线路图形层为铜层;粘结片层的材质为PP;内层L2/L3的基层为聚酰亚胺、聚酯或者液晶高分子材料;外层L1和外层L4的基材采用FR4板材。考虑到板料在压合时会有涨缩、对位偏移的现象,因此本方案中半锣区要比油墨印刷区大。但半锣区面积设置太大还有两大不足:一是影响生产效率,二是半锣后悬空区域太大,板材强度不足,仍然会发生压板时硬板材料塌陷黏连油墨。半锣区域单边比所述油墨层印刷区域大0.4~0.6mm。在本实施例中,半锣区域单边比所述油墨层印刷区域大0.5mm。其中,半锣区域深度为0.05~0.15mm。若半锣深度太浅,当油墨印刷厚度偏大时,仍然会发生压板时硬板材料塌陷黏连油墨的情况;半锣深度太深,悬空区强度不足,仍然会发生压板时硬板材料塌陷黏连油墨。在本实施例中,半锣区域的深度为0.1mm。本实施例中5G天线软硬结合板制作流程,如图2-3所示,具体为:(1)内层L2/L3的制作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5G天线软硬结合板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硬结合板包括硬板区和软板区,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提供上下两层均包含有内层线路图形层并附有覆盖膜层的内层L2/L3,所述内层L2/L3的上表面包括油墨层,所述覆盖膜层和所述油墨层均位于软板区域;/n提供在软板区开窗的粘结片层;/n提供一面包含外层线路图形层和另一面半锣的外层L1,半锣区域对应所述油墨层的印刷区域;/n提供单面包含外层线路图形层的外层L4;/n按照叠层结构要求,将所述外层L1、粘结片层、内层L2/L3、粘结片层和外层L4进行叠放并进行压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5G天线软硬结合板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硬结合板包括硬板区和软板区,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上下两层均包含有内层线路图形层并附有覆盖膜层的内层L2/L3,所述内层L2/L3的上表面包括油墨层,所述覆盖膜层和所述油墨层均位于软板区域;
提供在软板区开窗的粘结片层;
提供一面包含外层线路图形层和另一面半锣的外层L1,半锣区域对应所述油墨层的印刷区域;
提供单面包含外层线路图形层的外层L4;
按照叠层结构要求,将所述外层L1、粘结片层、内层L2/L3、粘结片层和外层L4进行叠放并进行压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5G天线软硬结合板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半锣区域大于所述油墨层印刷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5G天线软硬结合板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半锣区域各边比所述油墨层印刷区域大0.4~0.6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5G天线软硬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胥海兵杨仕德夏鹏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新宇腾跃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