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D打印技术的宽带开口波导结构双圆极化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29598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3D打印技术的宽带开口波导结构双圆极化天线,包括矩形介质块、矩形波导、第一楔形结构和第二楔形结构,矩形介质块位于矩形波导的上方;第一楔形结构和第二楔形结构分别位于矩形波导的两个对角位置处且关于天线的中心轴对称;第一楔形结构和第二楔形结构上分别开设有一对相对设置的用于改善轴比带宽的矩形凹槽;矩形波导距离底面四分之一导波波长的位置设有用于馈电的第一差分端口和第二差分端口,两个差分端口呈正交设置。天线通过3D打印介质材料一体成型,且在矩形波导、第一楔形结构和第二楔形结构的表面上镀有金属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具有宽轴比带宽、增益稳定、方向图稳定、圆极化旋向可灵活切换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3D打印技术的宽带开口波导结构双圆极化天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天线
,特别涉及基于3D打印技术的宽带开口波导结构双圆极化天线。
技术介绍
3D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兴的、以增材方式为主要手段的三维结构快速成型技术。与传统的三维加工工艺相比,例如:CNC、注塑等,3D打印技术具有制造程序简单、加工周期短、复杂结构成形高效、材料利用率高等一系列优点。目前,这项技术已在各个领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例如:教育、医疗、航空航天、建筑、工程等,与此同时,3D打印技术在天线研究领域也受到了很多关注。近年来,已有许多基于该项技术的天线设计相继提出,例如:反射阵天线、透射阵天线、波导缝隙天线、棱镜天线等,其中很多设计已成功实现商业化应用。由此可见,基于3D打印技术的天线设计具有很高的学术及商业价值,是未来天线研究和发展的热点方向。开口波导天线因其低损耗、高功率容量、辐射性能稳定等一系列优秀的电气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当中,是一种常见且十分重要天线类型。为实现圆极化辐射,通常采用的方案包括:一、在波导内部添加极化器;例如:Y.Huang等在《Anov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3D打印技术的宽带开口波导结构双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波导(12)、矩形介质块(11)、第一楔形结构(13)、第二楔形结构(14)、第一差分端口和第二差分端口,/n矩形介质块(11)位于矩形波导(12)的上表面;/n第一楔形结构(13)和第二楔形结构(14)分别位于矩形波导(12)的两个对角位置处且关于天线的中心轴对称,且矩形介质块(11)、矩形波导(12)、第一楔形结构(13)和第二楔形结构(14)通过3D打印一体成型,且矩形波导(12)、第一楔形结构(13)和第二楔形结构(14)的表面上均设置有金属层;/n第一差分端口和第二差分端口设置在矩形波导(12)上且位于距离矩形波...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3D打印技术的宽带开口波导结构双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矩形波导(12)、矩形介质块(11)、第一楔形结构(13)、第二楔形结构(14)、第一差分端口和第二差分端口,
矩形介质块(11)位于矩形波导(12)的上表面;
第一楔形结构(13)和第二楔形结构(14)分别位于矩形波导(12)的两个对角位置处且关于天线的中心轴对称,且矩形介质块(11)、矩形波导(12)、第一楔形结构(13)和第二楔形结构(14)通过3D打印一体成型,且矩形波导(12)、第一楔形结构(13)和第二楔形结构(14)的表面上均设置有金属层;
第一差分端口和第二差分端口设置在矩形波导(12)上且位于距离矩形波导(12)底面四分之一导波波长处,第一差分端口和第二差分端口之间呈正交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3D打印技术的宽带开口波导结构双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第一差分端口包括分别固定设置在矩形波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自龙张楚唯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