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天线及其辐射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2959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站、天线及其辐射单元,所述辐射单元,包括两对以极化正交设置的辐射振子,同一极化的两个辐射振子彼此相对向以构成矩阵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辐射单元的辐射面被约束为同一平面,而其非辐射面则设置切削结构以使其脱离同一平面的约束,且该切削结构使得所述矩阵结构的第一垂直中线两侧的辐射振子关于第一垂直中线形成对称结构,而使该矩阵结构的第二垂直中线两侧的辐射振子关于该第二垂直中线形成非对称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辐射单元通过在第二垂直中线其中一侧的两个辐射振子上设置切削结构,使得辐射单元关于第二垂直中线不相对称,从而拓宽辐射单元的频带,改善下倾辐射方向图的水平对称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站、天线及其辐射单元
本专利技术属于移动通信
,具体涉及一种辐射单元与配置了所述辐射单元的天线,以及配设了所述天线的基站。
技术介绍
随着5G移动通信网络的商业应用,大规模阵列天线广泛部署,基站主设备和天线高度融合成为了5G基站的主流发展方向。考虑到安装的便捷性与基站塔的抱杆的承重能力,5G基站天线大面阵单元的选型显得尤为重要。相对传统巴伦偶极子单元,贴片辐射单元本身具有剖面低,重量轻的优势,现逐步应用于5G大规模阵列天线中。但是,微带差分馈电贴片辐射单元除存在众多优点,其自隔离仍存在一定瓶颈,较难满足更高隔离度要求的天线阵列。当前基站天线广泛采用±45°极化分集,这要求振元也具备同样的极化形式。实际应用中,基站天线一般会存在一定的方向图预置下倾,±45°极化形式会给水平面方向图带来一定的不对称性。针对这一不对称性所带来的影响如何克服,目前未见相关在先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首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平方向图高对称性、宽频带的辐射单元。本专利技术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线。...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辐射单元,包括两对以极化正交设置的辐射振子,同一极化的两个辐射振子彼此相对向以构成矩阵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辐射单元的辐射面被约束为同一平面,而其非辐射面则设置切削结构以使其脱离同一平面的约束,且该切削结构使得所述矩阵结构的第一垂直中线两侧的辐射振子关于第一垂直中线形成对称结构,而使该矩阵结构的第二垂直中线两侧的辐射振子关于该第二垂直中线形成非对称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辐射单元,包括两对以极化正交设置的辐射振子,同一极化的两个辐射振子彼此相对向以构成矩阵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辐射单元的辐射面被约束为同一平面,而其非辐射面则设置切削结构以使其脱离同一平面的约束,且该切削结构使得所述矩阵结构的第一垂直中线两侧的辐射振子关于第一垂直中线形成对称结构,而使该矩阵结构的第二垂直中线两侧的辐射振子关于该第二垂直中线形成非对称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结构仅设置在与所述第二垂直中线相平行的第一侧的两个辐射振子上,使该两个辐射振子均相应具有线性特征/跳变特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结构具有渐变特征,以使辐射单元的辐射面与非辐射面之间的厚度从与所述第二垂直中线平行的第一侧向所述第二垂直中线/向与第二垂直中线相平行的一条平行参考线/向与该第一侧相平行对向的第二侧线性渐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结构具有跳变特征,以使辐射单元的辐射面与非辐射面之间的厚度从与所述第二垂直中线平行的第一侧向所述第二垂直中线/向与第二垂直中线相平行的一条平行参考线/向与该第一侧相平行对向的第二侧阶梯式递增。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辐射单元,其特征在于:每个辐射振子均以其非辐射面装配一个用于为其馈入信号的馈电柱,居于第一垂直中线两侧的馈电柱彼此位置对称设置,而居于第二垂直中线两侧的馈电柱彼此位置非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辐射单元,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逸陈宏亮李明超
申请(专利权)人: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京信射频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