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桩支护体系转化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的分析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基坑支护结构变形计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更为精确的排桩支护体系等效转化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的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地铁车站的数量越来越多,深大基坑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故而应用排桩支护结构的基坑数量也随之增多。但排桩支护结构因其特殊的施工工艺,在理论分析时通常较为复杂,具体表现在:一方面,支护结构变形计算时往往需考虑桩间土与喷混层的刚度以及连梁的影响,从而导致计算较为复杂;另一方面,排桩支护虽由单个桩体并成,但群桩效应的影响还需进行考虑。但排桩支护的竖向受力形式与壁式地下连续墙是类似的,故为便于进行计算及数值模拟,工程上常将排桩支护体系转化为地下连续墙结构。目前,工程上常采用等刚度法来进行排桩与地下连续墙的转化,但该方法忽略了连梁给分离式桩墙带来的水平向的刚度、基坑有限尺寸给墙后土体作用在桩墙上土压力带来的空间效应以及桩间喷混层刚度的影响,因此,按等刚度法转化得出的地下连续墙的厚度所对应的基坑支护结构变形值是偏大的。故为解决该问题,亟待提出一种新型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桩支护体系转化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依据支护结构变形相等原则,基于等刚度法确定地下连续墙最小厚度,并设定多组桩间间距与桩径,得到其对应的多组地下连续墙的厚度;/n步骤2、据上述得到的地下连续墙的厚度以及其对应的桩间间距与桩径,以地下连续墙的厚度作为因变量,桩间间距与桩径作为自变量进行耦合,以得到地下连续墙厚度与排桩支护体系桩间间距及桩径之间的关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桩支护体系转化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依据支护结构变形相等原则,基于等刚度法确定地下连续墙最小厚度,并设定多组桩间间距与桩径,得到其对应的多组地下连续墙的厚度;
步骤2、据上述得到的地下连续墙的厚度以及其对应的桩间间距与桩径,以地下连续墙的厚度作为因变量,桩间间距与桩径作为自变量进行耦合,以得到地下连续墙厚度与排桩支护体系桩间间距及桩径之间的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桩支护体系转化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手段分别对排桩支护以及地下连续墙支护条件下基坑开挖引起的支护结构变形进行计算:
步骤11、设定基坑的施工工况:计算初始地应力,并将该阶段计算得出的位移清零;施做排桩支护结构体系或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按照实际施工条件进行基坑开挖模拟;
步骤12、确定地下连续墙的具体厚度,其确定原则为:
(1)将利用等刚度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广明,李加辉,张旭海,徐振,马国松,朱连臣,樊延祥,关辉,朱向飞,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理工大学,张旭海,徐振,马国松,朱连臣,樊延祥,关辉,朱向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