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及光源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2085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导光板,具有相连接的入光面及出光面。入光面具有多个第一棱镜柱,任两相邻的第一棱镜柱之间具有间距。出光面具有多个第二棱镜柱及多个第三棱镜柱。这些第二棱镜柱在垂直于出光面的方向上的高度大于这些第三棱镜柱在垂直于出光面的方向上的高度。任两相邻的这些第二棱镜柱之间配置有这些第三棱镜柱的至少其中之一。出光面邻近入光面的一侧具有间隔区域,间隔区域不具有这些第二棱镜柱及这些第三棱镜柱。本发明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包含上述导光板的光源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导光板及光源模块具有减少干涉条纹的现象产生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光板及光源模块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光源模块,且特别是关于一种导光板以及使用此导光板的光源模块。
技术介绍
一般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块,背光模块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高辉度以及高均匀度的照明光源。背光模块可分为侧入式背光模块与直下式背光模块。在目前的侧入式背光模块中,是将多个发光二极管排列配置于导光板的入光面旁,因此所发出的光线经由入光面进入导光板后会产生对应多个发光二极管的多个亮区及在两发光二极管之间的暗区,形成亮度不均匀的荧火虫(Hotspot)现象。目前在入光面进行微结构加工的方式以减少荧火虫现象,微结构大致上为不同形状的棱镜结构。另一方面,为了改善背光模块出光时可能会产生的亮点现象,一般会在出光面上配置棱镜结构来提升背光模块的亮度及遮蔽性。然而,在导光板的入光面及出光面同时采用棱镜结构时,则背光模块的出光会产生干涉条纹,使得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亮度不均匀,因此目前入光面及出光面的棱镜结构并无法搭配使用。本「
技术介绍
」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在「
技术介绍
」中所公开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及出光面,所述入光面连接于所述出光面,所述入光面配置有多个第一棱镜柱,任两相邻的所述多个第一棱镜柱之间具有间距,所述出光面配置有多个第二棱镜柱及多个第三棱镜柱,所述多个第二棱镜柱在垂直于所述出光面的方向上的高度大于所述多个第三棱镜柱在垂直于所述出光面的方向上的高度,且任两相邻的所述多个第二棱镜柱之间配置有所述多个第三棱镜柱的至少其中之一,其中所述出光面邻近所述入光面的一侧具有间隔区域,所述间隔区域不具有所述多个第二棱镜柱及所述多个第三棱镜柱且为平坦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及出光面,所述入光面连接于所述出光面,所述入光面配置有多个第一棱镜柱,任两相邻的所述多个第一棱镜柱之间具有间距,所述出光面配置有多个第二棱镜柱及多个第三棱镜柱,所述多个第二棱镜柱在垂直于所述出光面的方向上的高度大于所述多个第三棱镜柱在垂直于所述出光面的方向上的高度,且任两相邻的所述多个第二棱镜柱之间配置有所述多个第三棱镜柱的至少其中之一,其中所述出光面邻近所述入光面的一侧具有间隔区域,所述间隔区域不具有所述多个第二棱镜柱及所述多个第三棱镜柱且为平坦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棱镜柱在垂直于所述入光面的方向上的高度为大于0μm且小于等于2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棱镜柱在平行于所述入光面及所述出光面的方向上的宽度为大于0μm且小于等于40μm,任两相邻的所述多个第一棱镜柱的顶点之间的距离为P,所述多个第一棱镜柱在平行于所述入光面及所述出光面的方向上的宽度为W,且P/W>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棱镜柱的高度为大于5μm且小于20μm,所述多个第三棱镜柱的高度为大于0μm且小于等于5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与所述出光面互相垂直,所述间隔区域在垂直于所述入光面的方向上的宽度为至少大于0.5mm,且所述间隔区域在平行于所述入光面及所述出光面的方向上的长度与所述出光面的长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越峰陈允超秦海忠陈俊伟
申请(专利权)人:扬昕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台湾扬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