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及背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4511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5: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光板,包括出光面、入光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以及多个微透镜结构。出光面具有对称轴。入光面连接出光面。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连接出光面和入光面。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以出光面的对称轴为中心呈对称设置。多个微透镜结构设置在出光面上。这些微透镜结构沿着第一方向排列并且朝着第二方向延伸。第二方向垂直于入光面。这些微透镜结构各自具有平行于出光面的平面。各个微透镜结构的平面沿着第一方向具有平面宽度,且这些微透镜结构各自的平面宽度由出光面的对称轴往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渐减。一种采用导光板的背光模块亦被提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导光板及背光模块,其导光板在设有多个微透镜结构的出光面一侧的出光均匀性较佳。的出光均匀性较佳。的出光均匀性较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光板及背光模块


[0001]本技术关于一种光源模块,且特别是关于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模块。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平面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液晶显示器已被广泛使用于日常生活当中。由于液晶显示面板为非自发光型显示面板,因此其背面通常都设有背光模块,以提供液晶显示面板所需的面光源。依据光源的配置位置,背光模块可分为直下式(direct type)背光模块与侧入式(side incident type)背光模块,其中侧入式背光模块是利用导光板来导引配置于导光板一侧的光源所发出的光,以形成上述的面光源。
[0003]随着背光模块的薄型化发展,对导光板的常态不良率要求变高,因此通常需要在导光板的出光面设置微透镜结构。然而,由于微透镜结构具有收敛聚光的作用,大部分的出光都会集中在显示器的中间位置,使得显示画面的边缘区域偏暗而影响视效观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导光板,其微透镜结构的制程良率及耐磨性都较佳。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导光板在设有多个微透镜结构的出光面一侧的出光均匀性较佳。
[0006]本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技术所公开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0007]为达到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导光板。导光板包括出光面、入光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以及多个微透镜结构。出光面具有对称轴。入光面连接出光面。第一侧面与一第二侧面连接出光面和入光面。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以出光面的对称轴为中心呈对称设置。多个微透镜结构设置在出光面上。这些微透镜结构沿着第一方向排列并且朝着第二方向延伸。第二方向垂直于入光面。这些微透镜结构各自具有平行于出光面的平面。各个微透镜结构的平面沿着第一方向具有平面宽度,且这些微透镜结构各自的平面宽度由出光面的对称轴往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渐减。
[0008]为达到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背光模块。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及光源。导光板包括出光面、入光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以及多个微透镜结构。出光面具有对称轴。入光面连接出光面。第一侧面与一第二侧面连接出光面和入光面。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以出光面的对称轴为中心呈对称设置。多个微透镜结构设置在出光面上。这些微透镜结构沿着第一方向排列并且朝着第二方向延伸。第二方向垂直于入光面。这些微透镜结构各自具有平行于出光面的平面。各个微透镜结构的平面沿着第一方向具有平面宽度,且这些微透镜结构各自的平面宽度由出光面的对称轴往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渐减。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入光面的一侧。
[0009]基于上述,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导光板及背光模块中,设置在导光板的出光面上的多个微透镜结构各自具有平行于出光面且宽度不一的平面。借由这些微透镜结构
各自的平面宽度由出光面的对称轴往远离对称轴的方向渐减,能有效缩减导光板在对称轴通过的中心区域的出光辉度以及远离对称轴的边缘区域的出光辉度差异,有助于提升背光模块在导光板的出光面的出光均匀性。此外,设有所述平面的微透镜结构,还能增加导光板在出光面一侧的耐磨性以及微透镜结构的制程良率。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依照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俯视示意图。
[0011]图2是图1的导光板的剖视示意图。
[0012]图3是图2的导光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3]图4是依照本技术的背光模块在不同微透镜结构的平面宽度下的辉度值分布图。
[0014]图5是依照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导光板的剖视示意图。
[0015]图6是依照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导光板的剖视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列表
[0017]10:背光模块
[0018]100、100A、100B:导光板
[0019]100bs:底面
[0020]100es:出光面
[0021]100is:入光面
[0022]100s1:第一侧面
[0023]100s2:第二侧面
[0024]105、105A:微透镜结构
[0025]105AS1、105AS2、105AS1”、105AS2”:圆弧面
[0026]105F、105F”:平面
[0027]110:光源
[0028]120:光学微结构
[0029]C1、C2、C3、C4:曲线
[0030]D1:第一方向
[0031]D2:第二方向
[0032]H:高度
[0033]R:曲率半径
[0034]S1、S2、S
n
:间距
[0035]SX:对称轴
[0036]W1、W2、W
n
:平面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37]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
制本技术。
[0038]图1是依照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图1的导光板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图2的导光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依照本技术的背光模块在不同微透镜结构的平面宽度下的辉度值分布图。
[0039]请参照图1至图3,背光模块10包括导光板100与光源110。导光板100具有出光面100es、连接出光面100es的入光面100is以及与出光面100es相反设置且连接入光面100is的底面100bs。光源110设置在导光板100的入光面100is的一侧,用以提供照明光线。所述照明光线由入光面100is进入导光板100,且照明光线会在导光板100内传递并经由出光面100es出射。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100的底面100bs上还可设有多个光学微结构120,但不局限于此。这些光学微结构120用于将在导光板100内传递的照明光线导引至出光面100es出射。
[0040]导光板100的出光面100es上设有多个微透镜结构105。这些微透镜结构105沿着第一方向D1排列并且延伸在第二方向D2上,其中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相交。在本实施例中,微透镜结构105的延伸方向(即第二方向D2)可垂直于导光板100的入光面100is。在本实施例中,这些微透镜结构105可以是自出光面100es朝远离底面100bs的方向凸出的多个凸起结构,但不局限于此。
[0041]详细而言,这些微透镜结构105各自具有远离且平行于出光面100es的平面105F以及延伸自平面105F的相对两侧并且连接出光面100es的圆弧面105AS1和圆弧面105AS2。较佳地,各个微透镜结构105的圆弧面105AS1和圆弧面105AS2各自的曲率半径R小于或等于500微米且大于0微米。微透镜结构105的平面105F相对于出光面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包括出光面、入光面、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以及多个微透镜结构,其中所述出光面具有对称轴;所述入光面连接所述出光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连接所述出光面和所述入光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以所述出光面的所述对称轴为中心呈对称设置;以及所述多个微透镜结构设置在所述出光面上,所述多个微透镜结构沿着第一方向排列并且朝着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入光面,所述多个微透镜结构各自具有平行于所述出光面的平面,其中各所述多个微透镜结构的所述平面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具有平面宽度,且所述多个微透镜结构各自的所述平面宽度由所述出光面的所述对称轴往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渐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还包括底面,其中所述底面与所述出光面相反设置,其中所述多个微透镜结构为自所述出光面朝远离所述底面的方向凸出的多个凸起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还包括底面,其中所述底面与所述出光面相反设置,其中所述多个微透镜结构为自所述出光面朝接近所述底面的方向凹陷的多个凹陷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微透镜结构中最靠近所述出光面的所述对称轴的一个的所述平面宽度介于20微米至200微米之间,而所述多个微透镜结构中最靠近所述第一侧面或所述第二侧面的另一个的所述平面宽度为0微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多个微透镜结构的所述平面相对于所述出光面具有高度,且所述高度大于0微米且小于等于20微米。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微透镜结构各自还具有延伸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越峰陈允超秦海忠
申请(专利权)人:扬昕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