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化学复合材料线密度取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1819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化学复合材料线密度取样装置,它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的上方设置有控制把手,在操作台的下方设置有取样口,取样口的两侧设置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上端与操作台连接,缓冲垫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安装有吸尘装置,吸尘装置的上方设置有定尺板,所述定尺板滑行于底座的表面,在底座的底部周边设置有定位桩,所述取样区的内部设置有排屑孔,在取样区的两侧设置有吸尘孔,拉手设置在定尺板的一侧,所述导向座远离拉手设置在定尺板的另一侧。有益效果:具备方便快捷、密防尘性好的优点,进而解决了大都操作繁琐,设备结构复杂,在取样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灰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纤维化学复合材料线密度取样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碳纤维测试设备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碳纤维化学复合材料线密度取样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碳纤维技术的发展,作为主要增强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关键领域,而碳纤维的技术指标也在不断取得突破向高质量高性能方面发展,生产厂家及复合材料用户都将目光集中到了碳纤维的性能指标以及指标稳定性上,因此对于碳纤维各项指标的测试分析变得尤为重要。线密度作为必测指标不仅可以作为评判碳纤维质量稳定性好坏的依据,其测试数据也将直接影响到碳纤维力学性能的测试结果。碳纤维的线密度是指单位长度单束纤维的质量,其测试方法在各类标准中均有阐述,通常取一定长度(1米)的纤维用分析天平称量,测量步骤通常是用直尺量取定长的纤维,然后称其质量,这种方法通常需要两人配合进行,且长度的量取人为误差大,效率低下。另外,也有其他碳纤维生产厂家改进线密度取样新方法的报道,但大都操作繁琐,设备结构复杂,在取样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灰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碳纤维化学复合材料线密度取样装置,具备方便快捷、密防尘性好的优点,进而解决了大都操作繁琐,设备结构复杂,在取样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灰尘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密封性好与方便快捷优点,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碳纤维化学复合材料线密度取样装置,它包括操作台,所述操作台的上方设置有控制把手,在操作台的下方设置有取样口,取样口的两侧设置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上端与操作台连接,缓冲垫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安装有吸尘装置,吸尘装置的上方设置有定尺板,所述定尺板滑行于底座的表面,在底座的底部周边设置有定位桩,所述定尺板设置有取样区、吸尘孔、排屑孔、拉手、导向座;所述取样区的内部设置有排屑孔,在取样区的两侧设置有吸尘孔,拉手设置在定尺板的一侧,所述导向座远离拉手设置在定尺板的另一侧。进一步的,所述定尺板的表面还设置有刻度板和若干组不锈钢滚珠,在定尺板的底部两侧设置有滑套。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中间部位为中空设置,其内部设置有传送杆,两组滑套活动在传送杆的表面,在两组传送杆的下方设置有储料箱,储料箱的一侧设置有电源座,储料箱的另一侧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与储料箱的数量均为两组,两组过滤板的内侧设置有工作座。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桩为高度可调节型桩座,定位桩的一边安装有防磨导轮,防磨导轮的一边还有刹车。进一步的,所述吸尘装置设置有吸尘座、吸尘口、吸尘机;所述吸尘座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吸尘口,且多个吸尘口的位置相对,在吸尘座的后部通过管道与吸尘机密封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吸尘机与储料箱一侧的电源座电性连接。(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碳纤维化学复合材料线密度取样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具备方便快捷、密防尘性好的优点,进而解决了大都操作繁琐,设备结构复杂,在取样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灰尘的问题。2、两组滑套活动在传送杆的表面,在两组传送杆的下方设置有储料箱,储料箱的一侧设置有电源座,储料箱的另一侧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与储料箱的数量均为两组,两组过滤板的内侧设置有工作座。从而定尺板滑行于底座的上面,以适应多种尺寸复合材料进行取样,减少了人们手动进行搬运调整方向产生费力的问题。3、吸尘座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吸尘口,且多个吸尘口的位置相对,在吸尘座的后部通过管道与吸尘机密封连接。从而使取样后的材料吸进至储尘箱内,保持底座的桌面清洁。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碳纤维化学复合材料线密度取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碳纤维化学复合材料线密度取样装置中定尺板3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碳纤维化学复合材料线密度取样装置中底座5结构示意图;图4是对应图3的仰视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碳纤维化学复合材料线密度取样装置的底座5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碳纤维化学复合材料线密度取样装置的定尺板3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中:操作台1、取样口2、定尺板3、控制把手4、底座5、缓冲垫6、定位桩7、取样区31、吸尘孔32、排屑孔33、拉手34、导向座35、滑套36、传送杆51、储料箱52、过滤板53、工作座54、吸尘座81、吸尘口82、吸尘机83。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专利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碳纤维化学复合材料线密度取样装置。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6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碳纤维化学复合材料线密度取样装置,包括操作台1,所述操作台1的上方设置有控制把手4,在操作台1的下方设置有取样口2,取样口2的两侧设置有缓冲垫6,所述缓冲垫6的上端与操作台1连接,缓冲垫6的底部设置有底座5,所述底座5的内部安装有吸尘装置8,吸尘装置8的上方设置有定尺板3,所述定尺板3滑行于底座5的表面,在底座5的底部周边设置有定位桩7,所述定尺板3设置有取样区31、吸尘孔32、排屑孔33、拉手34、导向座35;所述取样区31的内部设置有排屑孔33,在取样区31的两侧设置有吸尘孔32,拉手34设置在定尺板3的一侧,所述导向座35远离拉手34设置在定尺板3的另一侧。借助于上述方案,从而使结构设计合理,具备方便快捷、密防尘性好的优点,进而解决了大都操作繁琐,设备结构复杂,在取样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灰尘的问题。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尺板3的表面还设置有刻度板和若干组不锈钢滚珠,在定尺板3的底部两侧设置有滑套36。从而方便了待取样件在定尺板3上不但可以进行尺寸调节,还可以通过不锈钢滚珠进行移动,减少了人们的劳动强度。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5的中间部位为中空设置,其内部设置有传送杆51,两组滑套36活动在传送杆51的表面,在两组传送杆51的下方设置有储料箱52,储料箱52的一侧设置有电源座,储料箱52的另一侧设置有过滤板53,所述过滤板53与储料箱52的数量均为两组,两组过滤板53的内侧设置有工作座54。从而定尺板3滑行于底座5的上面,以适应多种尺寸复合材料进行取样,减少了人们手动进行搬运调整方向产生费力的问题。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桩7为高度可调节型桩座,定位桩7的一边安装有防磨导轮,防磨导轮的一边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纤维化学复合材料线密度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台(1),所述操作台(1)的上方设置有控制把手(4),在操作台(1)的下方设置有取样口(2),取样口(2)的两侧设置有缓冲垫(6),所述缓冲垫(6)的上端与操作台(1)连接,缓冲垫(6)的底部设置有底座(5),所述底座(5)的内部安装有吸尘装置(8),吸尘装置(8)的上方设置有定尺板(3),所述定尺板(3)滑行于底座(5)的表面,在底座(5)的底部周边设置有定位桩(7),所述定尺板(3)设置有取样区(31)、吸尘孔(32)、排屑孔(33)、拉手(34)、导向座(35);所述取样区(31)的内部设置有排屑孔(33),在取样区(31)的两侧设置有吸尘孔(32),拉手(34)设置在定尺板(3)的一侧,所述导向座(35)远离拉手(34)设置在定尺板(3)的另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化学复合材料线密度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台(1),所述操作台(1)的上方设置有控制把手(4),在操作台(1)的下方设置有取样口(2),取样口(2)的两侧设置有缓冲垫(6),所述缓冲垫(6)的上端与操作台(1)连接,缓冲垫(6)的底部设置有底座(5),所述底座(5)的内部安装有吸尘装置(8),吸尘装置(8)的上方设置有定尺板(3),所述定尺板(3)滑行于底座(5)的表面,在底座(5)的底部周边设置有定位桩(7),所述定尺板(3)设置有取样区(31)、吸尘孔(32)、排屑孔(33)、拉手(34)、导向座(35);所述取样区(31)的内部设置有排屑孔(33),在取样区(31)的两侧设置有吸尘孔(32),拉手(34)设置在定尺板(3)的一侧,所述导向座(35)远离拉手(34)设置在定尺板(3)的另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碳纤维化学复合材料线密度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尺板(3)的表面还设置有刻度板和若干组不锈钢滚珠,在定尺板(3)的底部两侧设置有滑套(3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碳纤维化学复合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璇段立凡张敦谱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晓庄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